APP下载

运用审美教学手法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文品读的兴趣

2017-09-15李雅慧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品读审美教育语文教学

【摘要】审美教育问题近年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话题,了解语文审美教学的含义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当下语文教学而言至关重要。

【关键词】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 个人体验 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154-02

关于审美教育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教育界与美学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在两个学科中找到一个合作支点从而能够真正达成富有时效性、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审美教育,是很多理论学者一直探讨的关键问题,也是如我这样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一直在探索与反思的。

一、“审美教育”概念界定

何为“审美教育”?诚如周宪教授在席勒《审美教育书简》(译林出版社2012版)前言中所言:“在一个工具理性宰制的世界中,审美的这种乌托邦功能并不能解决一切,理性的问题最终仍需要通过理性来加以解决。但是现代性的美学批判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反思現代性提供了某种参照和别一样的路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席勒所说的审美教育绝非一个技能性或知识性的传授过程,而是一个哲学精神层面的教化与升华”[1]。所谓“审美教育”,绝不是简单的传授品读美的技巧方法,而是更多地着眼于打开学生的精神层面,是带有哲思意味的一种人生体验。教育载体是通过形象、符号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与学科体系,这些符号与形象多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教学的主要目的无外乎成功建构孩童的逻辑知识体系,训练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教育并不与教学完全等同,“教育乃是对人性的培育,是完美人性的开启”[2],是面向于人类的精神诉求的一种建设性指导与把控,因此“审美教育”则应是在现实生活与人类所构建的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理性的符号、形象之间打通关系,使学生体会属于美的绝对的形式性与绝对的形式性,并能够将这种人生体验反哺于生活之中,在两者的交织中建构自我的精神世界。

二、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浅析

审美教育的达成可以依托很多学科,在语文这一学科来说,我们如何能够借助语文学科中对于的学习与传授,实现审美教育,简而言之,语文审美教育应该怎么教?周均平教授在其《论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中所言:“对语文审美教育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的审美活动,提高审美主体本身的审美能力和精神素质。不仅使人从理论上懂得什么是美丑,而且要在情感上、行动上热爱美、向往美、憎恶丑、摒弃丑。在语文审美教育中,就是通过进入语文审美教育领域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事物,特别是通过语文美、语文教学美等独有形态的形象吸引和情绪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教育的综合质量,最终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完美人格”[3]。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依托的进行审美教育的工具可以说是很多的,比如文学形象、文章结构、文字语言等等,同时也包括可以渗透进语文教学之中的关于生命在场的教育、理性工具与人的自由的教育等等,这些无不诉诸于人类的精神深处,并为语文教学所迫切需要。

三、语文品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对于低学段学生而言,品读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重要抓手,也是学生通过课文理解生活、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以我讲解《秋天的图画》一课为例。本篇课文以工整的排比结构,优美的文辞手法构造了一幅色彩绚丽,洋溢丰收的喜悦的图景,同时以景触情,在文章末尾引出对于劳动人民的歌颂,引导学生向善,并引导学生对于“人”的力量进行思考。因此可以从语言、文字、修辞、结构等几个方面切分出审美点,又以“画面”的方式加以整合。先从画面入手,以读作为触发点,学生想象画面,并将这种画面成功描绘出来,以“美的形象”激趣,是学生对于课文产生兴趣,由画面回归文字,由文字触发语言表达,由此贯穿,产生“读的冲动”,并通过“读”,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关于这句文字的一个整体感知印象。随后讲解再进行逐一切分,但是切分仍是以学生想象的画面为基础,首先引导学生发现“画面”中的颜色都有哪些?红色、金色等等,颜色绚丽,在学生回答时播放相应颜色的实物图片,加强学生的感知,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多彩的颜色使这幅秋天的图画分外美丽,此为“色彩美”。而作者在构筑这幅秋天的图画时将其中的每一个农作物都写活了,使画面更加灵动,这里作者运用了“修辞美”。随后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去构筑的这些色彩美,如何将这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了我们眼前?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文字。首先让学生体会朗读这些文字的感受(舒畅),使学生发现这些语言文字的“美感”,由此引出结构的工整以及文字的押韵,此为文章的结构美也就是“建筑美”。之后让学生再次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将读与悟结合起来,朗读课文,感知画面。由此使学生发现,稍显枯燥的文字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意,通过一定夹杂技巧性与情感性的品读感知,便能够收获不一样的文字体验,从而激起学生对于语文课文品读的兴趣。

语文审美教学,任重而道远,它是语文学科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它也是直接诉诸于孩童心灵建设的教学手段。而对于课文的品读的重视,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知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阅读体验,从而达成对于语文世界之外的现实生活的“触碰性”感知。

参考文献:

[1] [德]席勒著,张玉能译.审美教育书简[M].2012,译林出版社.

[2] 周均平.论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

作者简介:李雅慧(1989年1月-)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文艺学硕士,现任山东师大二附中小学部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读审美教育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