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设计与课堂提问

2017-09-15林桂礼张付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青岛评价老师

林桂礼 张付英

(1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 山东 青岛 266000)(2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七中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问题设计与课堂提问

林桂礼1张付英2

(1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 山东 青岛 266000)(2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七中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问题的设计要精心组织,这项工作是备课的核心,设计那些问题,中间设计那些即时性问题,最后设计那些问题,如何设计提问方式,提问那些人等等,这些问题设计好了,一节好课也就基本准备好了。

问题设计 课堂提问

一、问题设计的基本准则

数学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例题教学的方式,比如新授课中的例题教学,每个例题后要进行总结,总结之后一般是对应的强化题组。一般不要完成所有的例题之后,最后研究所有题组,那样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太高,在新授课上容易造成混乱。

设计问题,不同的教学时段不同的教育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比如对于优秀学生,可以给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不必设计问题之间的拆分衔接;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给出的问题要尽量简单,问题链的长度不宜太长,尽量分解问题的层次。新授课的提问要简单明了承旧启新,可以直接提问概念和公式;复习课的提问可以综合化问题化,不必直接提问概念和公式。

一般来说,不应该提问那些太过宽泛的问题,比如:“如何解数列题?”,“谈谈你对三角的理解”,这样的问题一般学生很难回答,即便能回答,也是支离破碎的,既耽误时间,又没有效果,如果有必要,也要提问那些优秀学生,他们的回答,即使不太全面,在老师的帮助下也丰富发展直至完成。

比如为了降低难度或者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往往可以把一些问题划分层次设置台阶或者重组,以下举几例:

1.对于某一个等差数列前n项绝对值求和,就可以设计三个循序渐进的问题:

2.已知tanx=a,求sinx和cosx也可以这样设置:

(1)已知tanx=-2,x为第二象限角,求sinx和cosx的值

(2)已知tanx=-2,求sinx和cosx的值

(3)已知tanx=a,求sinx和cosx的值

3.很多学生对判别式法求函数的值域不求甚解,为什么判别式法得到的范围肯定是值域?这里介绍一种问题设计方案:

(1)值域里有1吗?有2吗?有-2吗?

(2)求该函数的值域

二、好的问题能够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1.在一节课开始就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师生的共识)

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节课,上课伊始,老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怎样求P(1,2)到直线3x+4y-1=0的距离?

(2)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d能用x0,y0,A,B,C表示吗?

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要任务,直接点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要调动学生,必须提出课题引出问题给出猜想,对于自己的问题或者猜想,在探究的时候,学生往往能激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当然对于老师而言,既要教严谨的推理证明,还要教如何去猜想如何探索和发现。

2.课初小测验的形式给出问题,针对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给出几个少有挑战性的问题加以考查,短平快的方式比较受学生欢迎。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在复习课上提问学生一个公式,要求学生背诵一个概念,这一般是不可取的,这种提问看起来节约时间,但是它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索,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最好的办法是将这些公式概念设计成一个基础知识题组,难度不要大,让学生快速完成,这样做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课初的复习提问中的问题设计要承前启后,要通盘考虑,特别要把这一节课所用的不易记住和把握的知识方法,做一次系统的复习。不能在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之前,再去复习需要的知识方法,那样一来,因为暗示太明显,不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

三、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及其作用

科学设计课堂问题,巧妙设计提问方式,合理地进行评价反馈,就一定能构建和谐理性的教学环境。

课堂提问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检查,学生展示老师评价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分好多种类:结果提问,过程提问,检查性提问,即时性提问,成果展示型(肯定鼓励性),暴露问题型(批评激励)再细致一点还可以划分为:判断性提问,选择性提问,正向诱导提问(提示性),负向诱导提问(暴露问题强调问题)

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是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促进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正确科学恰当的课堂提问其实是一种学习评价,至少伴随着相应的学习评价,学习评价不仅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非常重要,甚至对其一生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互动的纽带,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式下,课堂提问更能发挥出其优势,它对于鼓励竞争,尊重创新,倡导探索,都有重要意义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一种即时性评价,他一般与当前的数学教学相结合,表扬和批评都要恰如其分,表扬要指明学生的优点,批评要指出学生的错误和改进意见,表扬要肯定要推广,批评要充满善意和期待。课堂提问不仅仅要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探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更要体现学生与当前学科知识能力之间和谐,提问必须有利于当前所学内容,更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课堂提问要有挑战性、权威性,但也不排斥平庸问题基本内容,后者对提高中下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巩固所有学生基础的需要,这不仅需要科学的方式方法,老师的学术水平也相当重要,所以老师个人要不断进取,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赢得学生的信赖,老师不仅要有相应的智商,更要有较高的情商,要与人为善,要善解人意,还要了解学生,既要将挑战性问题抛给那些优秀的学生,还要将基本内容常规问题让给中差生。

提问要体现师生间学生之间的不断合作探究,课堂提问并不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种单向的交流方式,它是一种多向的交互的渐进式的交流探索形式,一名学生被提问的开始,他的成果可能并不完善,它的探索可能刚刚起步,他的回答可能有错误,他的思路可能不太清晰,甚至他都不愿意回答(用一句不会来结束他的回答),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这样的研究观念:很多数学问题不能一蹴而就,他们都需要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大部分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是百分之百的成功,部分的成果也值得表扬,因为这一般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一定非要老师提出,来自学生的问题更真实、更有研究价值,能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尊重创新尊重探索尊重那些先行者

课堂提问不应该成为老师和一名学生的一问一答。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一节课提问20多名学生,但都是一对一的,也就是说当这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是没有责任的,因为“老师没提问我,他回答完后也不需要我做什么”,学生回答完后,老师都是自己进行评价对还是错。这样的提问看似很多,实际上参与度是很低的,也就是那20多个学生每个人认真地研究了一个问题,课堂容量W=20,尽管这20多个问题可能个个精彩。其实有些问题不一定让一个学生一讲到底,可以根据情况及时换人,而且在问题完成后,一般不应该老师评价,要把评价的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这些学生不能固定为他们的同桌……),这样一来,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评价的义务,所以当别人回答讲解问题的时候,他就必须认真倾听和思考。这样一来课堂容量能够就变成了W=20(问题数)乘以50(班级人数)=1000,放大了50倍

先提出问题,然后叫人;一般不要对站立的学生提出新问题。

课堂提问要多样化,使每一类学生都有机会,使每一个角落的学生都能表演,力求把老师的关注与期待辐射到教室的每一个学生。

在课堂上,关注期待和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基尼性和主动性的最直接的杠杆,因为受尊重被认可是人的高层次需求

课堂提问的时候,老师不能提出问题就完事,要关注问题的进展情况和全体学生的反应,要保驾护航,要与人为善,当学生进展顺利的时候,要及时肯定强化。但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给与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不能回答错误,就马上批评或者让学生坐下,要发动全体学生帮助其完成,因为问题的完成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

要更新观念:第一,很多问题不是一下就能探索清楚的;第二,不要轻易的简单的评价对还是错,百分之百的对或者错是很少的,尤其是对学生错误的评价,一定要慎重,因为他的回答不一定完全错误,老师(也可以是其他学生)要纠正他的错误,但更应发展他的正确的东西,因为错误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成果,正确的东西往往是在错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要给以充分的尊重,要倾耳聆听,要通过板书等形式予以帮助,而且要使全班形成尊重他人、合作探究、尊重创新的良好的课堂文化

提问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也不应该有暗示。经常看到老师和学生这样的对白:老师:“对不对”?学生:“对!”老师:“嗯”?学生:“不对!”老师:“好”。要让他们自己去搜索,暗示太明显就干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从而失去了提问的价值。

研究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学习全新的内容,往往需要复习旧知识老方法,对于他们的提问,一般安排在课堂的开始,临时抱佛脚,暗示太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G632.4

A

2095-3089(2017)30-0069-02

1.林桂礼(1973-)男,汉族,青岛,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数学。2.张付英(1972-)女,汉族,青岛,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七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猜你喜欢

青岛评价老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明月申牌?
六·一放假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