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辅助运动锻炼治疗

2017-09-15严余明

益寿宝典 2017年15期
关键词:坐式两臂异位症

文/严余明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辅助运动锻炼治疗

文/严余明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被覆面以外的地方生长繁殖而形成的一种妇科疾病。其中,异位于子宫肌层的,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异位于子宫肌层以外部位的,称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内在性子官内膜异位症为多,因而临床上所称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指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发病率日益上升的一种妇科常见病,多见于30~40岁妇女。患者多并发不孕,一旦发生妊娠,则异位内膜呈蜕膜改变,病变缩小或消失,症状缓解。绝经后,异位内膜也随卵巢功能衰退而逐渐萎缩吸收,但也偶见绝经后发病者。

子宫内膜异位分布范围甚广,常见于盆腔腹膜及盆腔器官表面,如卵巢、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以及覆盖于子宫直肠陷凹等处,故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

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是继发性痛经,伴下腹部及背部进行性疼痛,常可放射至腿部。疼痛常于月经前1~2天开始,相当于异位子宫内膜出血时。月经开始时,疼痛达到最高峰;在行经期,大多数患者疼痛可缓解。但在晚期患者中,尤其当盆腔有广泛和显著黏连时,疼痛可持续存在。典型的继发痛经患者多在30~45岁。有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导致子宫后倾,常有性感不快,性交痛甚至性交困难。约1/3原因不明的不孕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

如何进行预防与治疗

避免在临近月经期进行不必要的、重复的或过于粗暴的妇科检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性妇科手术(如人工流产等)。

运动锻炼:每周运动超过2小时的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概率比没有运动者少1倍,其中以练习跑步和弹跳效果最佳。因为这些运动对肌肉和关节的牵拉和刺激作用最强,后者又能提高雄激素的浓度。

饮食保健:忌一切寒凉食品,少食肥厚油腻,慎食酸感重味,多吃一些具有温性补益作用的食物(如核桃肉、大枣、桂圆及红糖等)。

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通过药物内服、外敷、灌肠等多途径的治疗方式,在调整卵巢功能的同时,改善症状,调经促孕。

确实需要手术的,尽量避免接近经期施行手术,术中操作应轻柔,避免用力挤压宫体,否则有可能将内膜挤入输卵管或腹腔。

术后进行中医调理,以尽可能避免复发。

运动锻炼颇见成效

据我们观察,对于本病患者除了常规的医学治疗外,倘能辅之以下方法运动锻炼,往往能获得事半功倍之效,具体分述于下。

腹式呼吸:端坐凳上,两足分开如肩宽,两手置于大腿上,掌心向下。采用腹式呼吸,口呼气时缓缓收腹,经鼻吸气时缓缓鼓腹。

侧屈运动:取坐式,两手叉腰,拇指向后,躯干左侧弯曲,左臂下垂,左肩耸起,左手上移,呼气,还原时吸气。如此反复10~20次。

压胸运动:取坐式,两臂屈曲于胸前交叉,上臂和肘部贴近胸廓;然后低头弓腰,两臂自然挤压胸廓,呼气还原时吸气,如此反复10~20次。

转体运动:取坐式,叉腰同前,向左转体,右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外,指尖向上,呼气,还原后吸气;然后右转体,方法同前,方向相反。如此反复10~20次。

压腹运动:取坐位,两手抵腹部前侧方,拇指向后,然后低头弓腰,两肘前摆,两手自然按压腹部,呼气,还原后吸气,再重复前动作,反复10~20次。

转体弯腰:取坐式,两臂侧平举,手心向上,两腿伸直分开。弯腰的同时向左转体,以右手指触左足,呼气,还原时吸气,然后向右转体,方向相反,方法同前,反复10~20次。

抱膝疗法:坐位,两臂半屈前平举,掌心向下,左膝屈曲提起,两手抱小腿中下段拉向胸部,低头,呼气,还原时吸气,然后右膝屈曲提起,方法同前,反复10~20次。

抬腿运动:坐位,两下肢伸直,两手撑椅子边缘。左腿抬高伸直,呼气,缓缓放下时吸气;右腿抬高同前。如此反复10~20次。

折体运动:坐式,两臂半屈前平举,掌心向下,弯腰低头,至胸部贴近大腿,以两臂环抱大腿,呼气,还原时吸气。如此反复10~20次。

下蹲运动:站式,两手扶椅背,下蹲时足跟不离地,弯腰低头,呼气,还原时吸气。反复10~20次。

蹬车运动:坐式,两下肢伸直下蹬。如骑车蹬车动作,反复10~20次。

整理运动:站式,全身放松,两手于腹前交叉,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方法同上,反复10~20次。

猜你喜欢

坐式两臂异位症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常练呼吸保健操
坐式排球运动发展:轨迹追溯与价值探求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浅谈中国坐式排球运动发展中的问题
预防肌肉萎缩健身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擦颈甩臂来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