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人长期照护需求满足现状及影响因素

2017-09-15孟娣娟徐桂华张霜晴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6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慢性病状况

孟娣娟 徐桂华 田 然 张霜晴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社区老人长期照护需求满足现状及影响因素

孟娣娟 徐桂华 田 然 张霜晴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目的探讨社区老人长期照护需求满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南京市鼓楼区198名老人,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简版老人抑郁量表(GDS-15)及社区老人需求满足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老人至少有1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或工具性ADL(IADL)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发生率为44.4%,其中ADL需求未满足的发生率为3.54%~15.66%,IADL需求未满足的发生率为9.24%~15.15%,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年龄、经济状况及自评健康状况对需求满足有显著影响。结论日常生活中所得到帮助不足老人比例较高,可能带来看急诊及跌倒发生的概率增高,可采取措施调动老人内在的健康潜能,增加居民收入和建立护理保障制度等,提高老人需求满足度,减少不良后果。

需求评估;长期照护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且高龄化趋势严重,老年人带残存活年限增长〔1〕,因此,需要接受长期照护服务的时间越来越长。照护需求不满足可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并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2〕。本文旨在描述社区老人长期照护需求满足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9~12月便利选取南京市鼓楼区老人198例。纳入标准:年龄≥60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或能与调查员进行良好沟通;自愿参加并能积极配合回答问卷。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智能障碍及听力受损不能配合者。平均(73.6±7.2)岁,丧偶52人(26.3%);58.0%患有≥2种慢性病;在过去的1年里31.8%住过院,23.2%看过急诊,33.8%曾发生跌倒。抑郁得分≥8分21例,占10.6%。

1.2研究工具 ①基本资料问卷: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有无子女、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等,过去1年里是否住院、看急诊及跌倒。②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共15个条目,被试者以“是”或“否”作答,计1分或0分,得分范围0~15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明显,8分或以上为出现抑郁;③社区老人需求满足量表:采用自行设计的量表收集研究对象在过去的1年里6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穿衣、洗澡、室内走动、床椅转移、如厕、吃饭)及3项维持老人在社区生活的工具性ADL(IADL)(做饭、做家务、外出办事)的需求满足状况。采用Quail等〔2〕所提出的方法,首先询问研究对象在完成这些日常任务是否需要帮助,如果回答为“是”,进一步确认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如果参与者出现以下情况认为需求未满足:①完成这些任务时需要帮助,却没有得到任何帮助;②得到帮助,但还需要更多的帮助;③因为没有得到帮助或帮助不足,而出现一些负性后果如跌倒、饥饿等。

1.3调查方法 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由老人匿名、独立填写,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对文化水平低或是肢体功能障碍不能填写问卷的老年人,由调查员逐条询问,代其填写。发放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94.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社区老人的需求满足情况 在过去的1年里至少有1项ADL需求或IADL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社区老人有88人(44.4%),其中ADL需求满足情况:56人(28.3%)至少1项ADL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穿衣需求19人(9.59%),洗澡需求31人(15.66%),室内走动需求25人(12.63%),床椅转移需求21人(10.61%),如厕需求17人(8.59%),吃饭需求7人(3.54%)。IADL需求满足情况:57人(28.8%)至少1项IADL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做饭需求23人(11.62%),做家务需求33人(15.15%),外出办事需求46人(9.24%)。

2.2社区老人需求满足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的年龄、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抑郁状况、经济状况的社区老人需求满足差异显著(P<0.05)。年龄在75岁以上、自评健康状况差、患有慢性病及抑郁、经济状况差的老人需求不满足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见表1。

2.3社区老人需求满足多因素分析 以社区老人需求满足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如年龄、经济状况、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及抑郁状况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在75岁以下组、经济状况为较好和一般及自评健康状况为良好是保护因素(P<0.05)。见表2。60~74岁组的老人发生需求不满足的可能性是75岁以上组的0.447倍;自评健康良好的老人发生需求不满足的可能性是自评健康差的老人0.319倍;经济状况较好和一般的老人发生需求不满足的可能性是经济状况差的老人的0.076、0.103倍。

表1 社区老人需求满足的单因素分析

表2 社区老人需求满足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社区老人需求满足与住院、看急诊及跌倒的关系 至少有1项需求未满足的老人在过去的1年里看急诊及跌倒发生率显著高于需求满足的老人(P<0.05)。见表3。

表3 社区老人需求满足与过去1年住院、看急诊及跌倒情况(n)

3 讨 论

本研究中社区老人ADL需求未满足的发生率为3.54%~15.66%,IADL需求未满足的发生率为9.24%~15.15%,与Hoi等〔3〕在越南老人中的调查结果相近,ADL需求未满足的发生率5%~14%及 IADL需求未满足的发生率20%~38%,但高于Momtaz等〔4〕在400例马来西亚老人中的调查,总需求未满足发生率18.3%,其中ADL需求未满足的发生率5.4%~13.9%及 IADL需求未满足的发生率6.8%~12.0%。彭荣〔5〕采用中国老年健康长寿纵向调查的数据对3 608例高龄老人长期照护需求满足度进行分析,分别有40.1%、56.0%和3.9%的人评价自己的护理需求满足度是完全满足、基本满足和不能满足。日常生活中所得到的帮助不足的老人比例较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患病概率在逐渐增加,日常生活所需的护理需求也在增加。其他的个人特征变量如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等对老人护理需求满足度无显著影响,这与国内外的多项研究相一致〔4~6〕。与自评健康差的老人相比,自评健康良好的老人需求满足度高,彭荣〔5〕的研究也支持了该结果,自评健康差的人较难得到足够的长期护理。分析认为有些老人尽管身患疾病,却仍然态度积极,有利于需求满足。因此,有研究提出发展老年慢性病人健康赋权策略来促进疾病中的健康感,调动老人内在健康潜能,对于控制慢性病,延长老年生活的独立期有极重要的意义,也可缓解当前老年护理资源不足〔7〕。目前对经济状况不同的老人需求满足度的报道是不一致的。Momtaz等〔4〕研究显示家庭收入不是需求满足的显著影响因素。彭荣〔5〕研究结果和本研究相似,认为经济能力强的老人显然比经济能力差的更有能力购买较多的护理服务,从而获得更好的照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和建立护理保障制度,增强个人及其家庭抵御护理风险能力〔5〕。

在过去1年里至少有1项需求未满足的老人看急诊的概率及跌倒发生率显著高于需求满足的老人,这与国外多项研究结果相一致〔2,4〕。提示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关的政策导向体系,如完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相关保障制度、建立家庭照料者激励政策制度等〔6〕,最终提高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的满足度,从而减少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且样本量较小,也没有对看急诊及跌倒的混杂因素进行测量和控制,还不能做因果推断。

1姜向群,刘妮娜.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4;36(1):16-23.

2Quail JM,Wolfson C,Lippman A.Unmet need for assistance to perform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women〔J〕.Can J Aging,2011;30(4):591-602.

3Hoi LV,Thang P,Lindholm L.Elderly care in daily living in rural Vietnam:need and its 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J〕.BMC Geriatr,2011;11:81.

4Momtaz YA,Hamid TA,Ibrahim R.Unmet needs among disabled elderly Malaysians〔J〕.Soc Sci Med,2012;75(5):859-63.

5彭 荣.我国高龄老人长期护理需求满足度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005-8.

6黄匡时.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满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1):331-4.

7张 姮,姜安丽.健康赋权理论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和启示〔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875-8.

〔2016-05-17修回〕

(编辑 苑云杰/王一涵)

江苏省高校哲社课题(No.2015SJB175);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二期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一级学科指令性课题(No.YSHL2016-037);南京中医药大学哲社项目(No.2013XSK26)

徐桂华(1962-),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研究。

孟娣娟(1977-),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护理教学研究。

R473.2

A

1005-9202(2017)16-4111-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6.091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慢性病状况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安全感,你有吗?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