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电双频指数评估对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pH、碱剩余、血糖的影响

2017-09-15李志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6期
关键词:脑电芬太尼麻醉

李志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麻醉科(西院),北京 100043)

脑电双频指数评估对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pH、碱剩余、血糖的影响

李志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麻醉科(西院),北京 100043)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估对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pH、碱剩余(BE)、血糖(Glu)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实施腹腔镜手术的高龄患者76例,通过数字标注法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38例围术期结合BIS评估手术麻醉深度,实时控制调整麻醉用药;对照组38例仅依据麻醉医生经验与患者机体变化做麻醉用药控制,记录两组不同时间点MAP、HR、pH、BE、Glu水平变化,评估手术临床指标及术后恢复状态。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后(T1)、术中30 min(T3)麻醉期间MAP水平明显低于麻醉前(T0);对照组T1、T3、术毕(T4)MAP水平与HR波动剧烈,呈明显下降趋势,与T0差异显著(P<0.05);两组麻醉T3~拔管5 min(T6)Glu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同组T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用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期辅助实施BIS评估可控制患者麻醉用药剂量,增强老年患者手术安全性,确保手术质量。

腹腔镜手术;麻醉深度;脑电双频指数

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退行性变化,各项组织功能衰减,尤其在中枢神经方面的弱化,加之基础病症多发,造成手术麻醉的深度控制难度较大,易诱发各项麻醉并发症〔1~3〕。全面、专业地控制老年手术患者麻醉期意识深度,将有效改善患者手术并发症,合理降低麻醉药物的过度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结合大脑皮层功能的各项指标变化以实时直观反映手术患者麻醉深度变化〔4〕。本文分析择期腹腔镜手术的高龄患者应用BIS在腹腔镜手术麻醉的监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择期实施腹腔镜手术的高龄患者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61~83岁,平均(71.25±2.07)岁;均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为Ⅰ~Ⅲ级〔5〕。纳入标准:无心、肝、肾功能障碍疾病;年龄>60岁;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疾病或听力、意识障碍者;研究前期应用镇静或抗抑郁药物者;脑电图异常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1.03±2.19)岁;男22例,女16例;急性胰腺炎9例,胆囊结石18例,卵巢囊肿11例;手术方案:9例胆囊手术,11例妇科手术,18例胆囊手术;围术期结合BIS评估手术麻醉深度,实时控制调整麻醉用药。对照组38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1.61±1.95)岁;男23例,女15例;急性胰腺炎11例,胆囊结石17例,卵巢囊肿10例;手术方案:11例胆囊手术,17例妇科手术,10例胆囊手术;依据麻醉医生经验与患者机体变化做麻醉用药控制。两组疾病类型、性别、手术方案、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患者均在进入麻醉室之后给予面罩吸氧,针对体温(TEMP)、动脉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体征变化进行监测;在局麻状态下实施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创动脉压(IBP)血压检测,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双腔中心静脉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观察组利用BIS监测仪辅助麻醉诱导前期将BIS电极贴于前额颖部。①麻醉诱导:实施静脉麻醉方式,采用0.08 mg/kg罗库溴铵,0.02~0.04 mg/kg咪达唑仑,1~2 mg/kg异丙酚,0.5~0.8 μg/kg舒芬太尼用药;再实施气管插管,经纤维支气管内镜明确位置之后连接Dr ger Primus 麻醉机,持续控制辅助通气。②维持麻醉:选择瑞芬太尼7~12 μg·kg-1·h-1,异丙酚4~8 mg·kg-1·h-1,顺式阿曲库铵 0.06~0.12 mg·kg-1·h-1。观察组依据BIS变化与血压情况适时控制麻醉深度,注意将BIS维持在40~50,在手术即将完成30 min顺式阿曲库铵停止用药,阶梯性降低异丙酚用药剂量至停止,术毕则将瑞芬太尼停止;对照组维持麻醉则依据麻醉医生经验与患者机体变化做麻醉用药控制,术后针对老年患者机体状态实施病人自控镇痛(PCIA)〔6〕。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与输液剂量;记录不同手术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麻醉前=T0,麻醉诱导之后=T1,插管3 min=T2,术中30 min=T3,术毕=T4,苏醒=T5,拔管5 min=T6;利用气血分析仪观察pH、碱剩余(BE)、血糖(Glu);评估患者术后恢复(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χ2、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麻醉各时间点MAP、HR、pH、BE、Glu水平变化 观察组T1、T3 MAP明显低于T0(P<0.05),T1 HR较T0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1、T3、T4各时间点MAP、HR较T0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T3、T4与对照组同期MAP与HR差异显著(P<0.05);两组BE与pH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T3~T6 Glu水平较T0明显上升(均P<0.05),两组同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麻醉用药剂量及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用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咪达唑仑、罗库溴铵用药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麻醉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麻醉各时间点MAP、HR、pH、BE、Glu水平比较(±s,n=38)

与T0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表2 两组麻醉用药剂量及术后恢复对比(n=38,±s)

3 讨 论

老年患者因生理功能的特殊性,在开展腹腔手术入侵操作期间,机体的损伤可引起全身血循环系统应激性负荷转变,加之代偿能力不足,手术期间有较高的不可控风险,易诱发恶性并发症〔7~12〕。目前临床中常规的麻醉深度调控尚无统一标准,并受到各类外因素干扰及个体差异因素对麻醉药物的耐受偏差影响,导致老年患者难以精准控制麻醉深度〔13~15〕。研究表明〔16〕,老年患者麻醉用药过量,造成麻醉深度增强,易造成意识、精神异常,尤其在认知功能方面存在较大损害。肖红霞等〔17〕证实患者自身麻醉深度的增加,其后期认知功能障碍并发症增多;同样当麻醉深度较表浅,对疼痛应激反应机制的抑制力度不足,增加机体反应,引起血流动力波动,诱导血浆内β-内啡肽增加,导致血压异常波动。研究指出〔10,18,19〕,对于老年手术患者而言,仅依据体征变化与血流动力学作为麻醉深度的监测有着极大的盲目性与主观性。而BIS则是利用患者脑电活动经数字化操作之后转变为脑电图,由此针对大脑皮层功能进行适时评价。BIS对于意识变化的评估也得到众学者认可,能够精准调节患者麻醉深度,改善手术麻醉质量,而且BIS的直观、便捷特性更符合当前个体化医疗理念。本研究表明BIS能够对老年患者手术期麻醉深度达到更精准的控制调节,促进患者术后意识的恢复,控制麻醉用药剂量,改善苏醒质量。

1叶 治,郭曲练,阳红卫,等.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七氟醚用于颅内手术麻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5):644-6.

2杨 宁.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肝功能不全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0):20-1,24.

3徐文韵,蒋京京,邹 最,等.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泌尿外科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4):593-6.

4宋建平,王学军,张培福,等.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5574-5.

5陈 琳,满元元,曹江北,等.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6):618.

6赵晓东,张树林,王英哲,等.异丙酚联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日间手术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武警医学,2014;25(9):892-4.

7陶玉娟.舒芬太尼、芬太尼用于老年腹腔镜全麻手术麻醉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6;56(36):95-7.

8梁真科.脑电双频指数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5(3):232-4.

9潘飞鹏,龚 虹,朱倩玲,等.等效小剂量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诱导对BIS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638-40.

10Hodgson PS,Liu SS.Epidural lidocaine decreases sevoflurane requirement for adequate depth of anesthesia as measured by the bispectral index monitor〔J〕.Anesthesiology,2001;94(5):799-803.

11Nishiyama T,Matsukawa T,Hanaoka K.Is the ARX index a more sensitive indicator of anesthetic depth than the bispectral index during sevoflurane/nitrous oxide anesthesia〔J〕?Acta Anaesthesio Scand,2004;48(8):1028-32.

12邹 蓉,姚凤珍,季淑娟,等.腰椎手术静-吸复合麻醉脑电双频指数为50时的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12):1190-2.

13武江霞,王四清,张加强,等.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18%地氟醚低流量洗入紧闭麻醉法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7):675-7.

14高 斌,陈秀玲.熵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评价右旋美托咪定麻醉诱导期间的镇静深度〔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948-9.

15Janda M,Bajorat J,Simanski O.Feedback control of depth of anesthesia during propofol administration.Bispectral index as the controlled variable〔J〕.Anaesthesist,2010;59(7):621-7.

16Farag E,Chelune GJ,Schubert A.Is depth of anesthesia,as assessed by the bispectral index,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recovery〔J〕.Anesth Analg,2006;103(3):633-40.

17肖红霞,程 茹,徐建华,等.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深度指数用于全麻术中镇静深度的监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8):687-9.

18张江超,续 飞,郭向阳,等.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7):661-4.

19王娟娟,申 岱,贾晓宁,等.心率变异性分析指标与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1):1048-50.

〔2017-06-11修回〕

(编辑 苑云杰)

R614

A

1005-9202(2017)16-4047-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6.062

李志刚(1969-),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腔镜手术麻醉研究。

猜你喜欢

脑电芬太尼麻醉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基于脑电情绪识别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