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2017-09-15沈亚芬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6期
关键词:内脂脂联素肾病

刘 蓉 张 丹 杨 玲 沈亚芬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江苏 常州 21301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刘 蓉 张 丹 杨 玲 沈亚芬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江苏 常州 213011)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血清内脂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间的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6例,根据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60例)。同时,以同期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和比较各组受试者的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筛选可用于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血清标记物。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内脂素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和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可能预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或加重。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脂联素;内脂素

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紊乱,后期可引起持续性蛋白尿,甚至肾衰竭〔1〕。目前,DN已成为T2DM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但目前临床上缺乏可用于早期筛查和诊断DN的特异性指标。目前认为,脂肪组织不仅能够储存能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2〕,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脂联素和内脂素等,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3,4〕。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与T2DM密切相关〔5〕,但其与微血管病变,特别是DN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拟进一步揭示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与T2DM以及DN的相关性,筛选可用于临床预测DN发生风险的血清标记物。

1 资料和方法

1.1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均为新诊断或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无心脑血管病史;无酮症。排除标准: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有甲亢、痛风及家族史的患者;不愿参加本次试验的患者。

1.2研究对象 共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治的T2DM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分析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6例)和DN组(60例)。单纯糖尿病组中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8±12.1)岁。DN组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7.3±11.8)岁。以同期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55.9±10.9)岁,对照组无甲亢、痛风及家族史,空腹血糖(FPG)正常。各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标本采集和检测 受试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空腹至少8 h,于次日清晨,静脉抽血5 ml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肌酐(SCr)的水平。记录24 h尿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AER)。另取静脉血2~3 ml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脂联素和血清内脂素水平。采用脂联素、内脂素检测试剂盒(上海超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ANOVA),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2 结 果

2.1三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在FPG、HbA1c、TG、TC、HDL-C和LDL-C方面,单纯糖尿病组和DN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N组的UAER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而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指标方面,三组间水平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包括SBP、DBP和SCr。见表1。

2.2三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血清内脂素水平比较 单纯糖尿病组和DN组的血清脂联素〔(6.3±1.8)μg/ml,(9.1±2.6)μ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5.9±3.3)μg/ml〕,血清内脂素水平〔(29.1±3.3)ng/ml,(39.9±3.8)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6±2.9)ng/ml〕(P<0.05)。而且,DN组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

2.3影响DN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血清脂联素和血清内脂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脂素是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各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DN组比较:2)P<0.05

表2 影响DN的危险因素

3 讨 论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减轻炎症反应、调节糖脂代谢、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等。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是预测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6,7〕。说明血清脂联素的降低预示T2DM的发生。谢旋等〔8〕的研究也发现,DN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Looker〔9〕和Koshimura等〔10〕均发现伴有大量白蛋白尿的T2DM患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蛋白尿的T2DM患者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血清脂联素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不是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推测脂联素水平升高可能与其在脂肪组织中的合成增加有关,这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以减轻DN患者大量白蛋白尿阶段的微血管病变。

内脂素也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具有类胰岛素活性,参与了糖和脂肪的代谢过程,能够降低血浆葡萄糖水平〔11〕。本研究提示内脂素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显示,T2DM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较非糖尿病人群明显升高〔12~14〕,目前认为,内脂素水平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内脂素升高可能是对胰岛素功能缺陷的一种代偿机制,但由于血清浓度低,因此其降血糖效果并不理想。既往研究显示,内脂素可在肾小球足细胞和近曲肾小管细胞中合成,具有调节炎症应答、促进血糖快速吸收的作用,在DN中具有重要作用〔15〕。本研究也发现DN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与DN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血清内脂素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DN发生的血清标记物。通过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可以了解T2DM患者肾功能的进展情况,为DN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1韩昌洪.脂肪组织功能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6):927-8.

2陈春莲.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中外医疗,2013;32(14):89-90.

3杨 媚,杨刚毅,李 玲,等.不同糖耐量个体内脂素水平的变化〔J〕.中华内分泌杂志,2006;22(3):245-7.

4唐 灵,陈春莲,苏桂兰,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3):2616-9.

5Maeda K,Okubo K,Shimomura I,etal.cDNA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a novel adipose specific collagen-like factor,apMI(adipose most abundant gene transcript I)〔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6;221:286-9.

6汤佳珍,杨治芳,甘华侠,等.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3):19-21.

7李 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的变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411-2.

8谢 旋,徐 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J〕.中华代谢内分泌杂志,2006;22(6):568-9.

9Looker HC,Krakoff J,Funahashi T,etal.Adiponeetin concentrations are influenced by renal function and diabetes duration in Pima Indian with type 2 diabete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4;89(8):4010-7.

10Koshimura J,Fujita H,Narita T,etal.Urinary adiponectin excretion is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overt diabetic nephropathy〔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4;316(1):165-9.

11潘 苗,张 黎,张晓虹,等.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脂素、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J〕.中外医疗,2014;33(2):11-2.

12田 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65-7.

13Chen MP,Chung FM,Chang DM,etal.Elevated plasma level of visfatin/pre B cell colony-enhancing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6;91(1):295-9.

14Sandeep S,Velmurugan K,Deepa R,etal.Serum visfatin in relation to visceral fat,obesity,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Asian Indians〔J〕.Metabolism,2007;56:565-70.

15Berndt J,Kloting N,Kralisch S,etal.Plasma visfatin concentrations and fat depot specific mRNA expression in humans〔J〕.Diabetes,2005;54(10):2911-6.

〔2016-11-15修回〕

(编辑 徐 杰)

刘 蓉(1977-),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研究。

R587

A

1005-9202(2017)16-3984-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6.034

猜你喜欢

内脂脂联素肾病
内脂素在脓毒症相关性脏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和脐带血清内脂素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内脏脂肪素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脂素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相关性研究
脂联素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脂联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