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研究

2017-09-14张艳霞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中国特色现状

摘要:临终关怀是社会社会发展的一道美丽彩霞。临终关怀最初起源于英国,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因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临终关怀发展较慢。本文拟从临终关怀的起源、临终关怀工作内容、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其发展缓慢原因,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主义临终关怀发展道理。

关键词:临终关怀;现状;中国特色

临终关怀,顾名思义,就是对临终关怀者的关怀,关怀的内容包括心理生理及社会各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人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保病人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品质;临终关怀以控制疼痛、缓解病人其他相关生理症状,以及解除病人心理、社会与灵性层面的痛苦为重点;强调的是通过服务者为病人提供保守性的治疗和支持性的照顾,尽可能地使病人有尊严地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与 此同时,向病人家属提供支持系统与哀伤辅导。[1]

一、临终关怀的起源

临终关怀起源于英国的西希里.桑德斯博士(CicelySaunders)于1967年7月在英国伦敦创办的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医院明确宣布它是以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更是对生命质量的追求。让临终者有尊严的离开人世。桑德斯对国内外临终关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不仅是一名专业的护理,更是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由于她经常在医院护理照顾病人,她发现临终者在死亡之前都不能得到合理的护理,家人也由衷不知道如何对临终者进行合理的护理。桑德斯深切感受到病人及其家属无论在死亡前还是在死亡后,对精神支持和心理辅导都有强烈的要求。[2]克里斯多福临终关怀医院为那些来到机构中的临终病人和希望在家中去世的临终者提供医疗、护理及精神照顾,它以优质的服务,完善的设施成为英国和全世界临终关怀组织学习的典范。[3]

临终关怀的原则包括以卞几方面:(l)以舒缓疗护为主的原则,就是对晚期癌症临终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本着舒缓疗护的原则,不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主,而以对患者的全面照护为主,以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临终时作为人的尊严与价值;(2)全方位照护原则,主要包括对临终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全面照护与关心,为患者及家属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3)人道主义原则,对临终患者提供更多的爱心、同情与理解,尊重他们做人的权利与尊严,这既包括尊重他们选择安乐活的权利,也包括尊重他们选择死亡时安乐状态的权利。

二、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的现状及其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当前的物质要求,对精神提出了更要的要求。我国的临终关怀开始于1998年7月成立的“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踏入了世界临终关怀的行业。香港,台湾也相继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法国、荷兰、挪威、以色列,甚至南非等许多国家都相继开展了临终关怀的工作。

我国临终受我国传统文化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国民综合素质等因素影响,我国的临终关怀产业发展的并不顺利。因此,找出制约我国临终关怀产业发展的问题,并制定相关解决对策,将对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自来重生轻死,甚至避讳谈到死亡。因此,造成了害怕死亡。临终关怀的最重要内容是帮助临终病人和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人理解死亡并坦然接受死亡。不理解死亡甚至害怕死亡的人,不可能平静、愉快地告别人世,他们往往带着痛苦和恐惧离开人间,甚至由于担心、焦虑、恐惧,害怕死亡,抗拒死亡而加速了死亡的进程,缩短了本该安然享有的生命。临终关怀的理念就是通过对临终者给予精神的慰藉、心灵的呵护、情感的满足和人的尊严的维护,促使人们能够理解死亡,坦然地对待死亡,即使不能延长生命的过程,也会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把对死亡的恐惧和痛苦减到最低程度。[4]

三、我国发展临终关怀的意义

(一)迎合了我国老龄的社会发展需求。

依据联合国统一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内,如果 60 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 10%、65 岁以上人口超过 7%,即表明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 2000 年 11月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已达 1.3 亿,占总人口的 10.2%,65 岁以上老年人已达 8811 万,占总人口的 6.96%,中国已跨步进入老龄化社会。[5]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计划生育政策也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独生子女家庭比例日渐提高,这直接导致了社会家庭结构的急剧改变,许多传统的多子女多人口家庭逐渐为“四二一”、“四二二”的家庭模式所取代,一对夫妇赡养四到八个老人已十分普遍,尤其是城乡地区更为凸显。[6]

(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社会。

伴隨着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人类已不仅仅满足于平均寿命的延长,而更加关注生命的质量和价值。临终关怀正是从这一人类愿望出发,通过淡化“治疗”强调“舒缓疗护”的方法,使患者得到全身心、全方位照顾。

(三)彰显人道主义精神,维护临终者的合法权益。

发展临终关怀事业彰显人道主义的真谛。一个人在即将迈向死亡,即将丧失其权力、地位、财产等一切之际,仍然倍受家庭、社会的尊重、认同和关心,从伦理学的观点看,临终关怀显示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真正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丁华野.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6.

[2]MadalonOR'aweAmenta.NursclinNorthAm[J].1985,(2).

[3]崔以泰,等.临终关怀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22~23.

[4](美)罗斯.论死亡和濒临死亡[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206~207.

[5]http://baike.so.com/doc/2562735.html.

[6]苏一芳.临终关怀本土化发展初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3):30.

作者简介:张艳霞,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中国特色现状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