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烂堆里淘出文创园

2017-09-13阿友

金融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刘老板木桶红梅

阿友

今年39岁的余红梅出生在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凤凰寨村胡青湾一个贫寒农家,8岁时母亲去世。余红梅是5个姐妹中的老大,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5岁那年余红梅初中辍学来到一户人家当保姆。雇主家的小女儿恰巧和余红梅同年同月同日生,看着同龄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无忧无虑,余红梅常仰天长叹:为何我和人家的命运反差这么大?当保姆的生活很艰辛,但余红梅一想到多病的父亲要钱抓药,再苦再累也要对未来充满期待。

绝境反击拯救寒门

2001年,余红梅和邻村小伙子胡习周结婚了。别人出嫁带着丰厚嫁妆,而她带去的却是两个年幼的妹妹、体弱的父亲和公婆一起生活。婆婆还是个药罐子,婆家穷得叮当响,余红梅坐月子里一两猪肉都没买过,还是非常疼爱她的外婆积攒了500个鸡蛋给她补了身子。婚后第二年,余红梅的爸爸一次外出不幸遭遇严重车祸,为看病家里欠下几万元外债。为让雪上加霜的家庭维持运转,没啥技能的余红梅做出一个大胆决定:丈夫在家种地,自己出去捡破烂。次日,风风火火的余红梅戴了顶破草帽,推了辆小车出去拾荒。没想到,收破烂脏累不说,竟然也是个技术活,还有好多同行欺生。为避免见到熟人,她先到邻村去捡,空瓶子、纸箱子、易拉罐、废书报等统统捡起来都是她的“菜”。当时废旧金属和废旧书报等利润大,在第一次出门前,活络的余红梅就在废品站打听到这些信息,特意在自己的推车上手书个简易高价收购金属书刊的海报,一路不忘摇着拨浪鼓吆喝着。

那是2001年7月的一天,余红梅好不容易收到40公斤废品和10多公斤废铁,喜滋滋的她推着是她体重一倍的三轮车去10公里外镇上的废品站交货。没想到,这趟货是对她毅力耐力体力的巨大挑战!才推2公里余红梅便气喘吁吁汗水淋漓,她咬紧牙关弓着腰脸朝地艰难地一步一步前挪,豆大汗珠在毒辣烈日下落在泥地上“噗”地溅起一圈烟尘……“向前一步,孩子有好吃的了,离还完债就近了一步!”在这个美好信念支撑下,余红梅又顿觉信心倍增,经历了近4个小时,余红梅终于完成了生命的第一次泣血长征!当独轮车停在收購站里的磅秤边时,她突然感到双手一阵阵锥心刺骨的剧疼:磨破的手掌血肉经汗水浸泡,疼得她直哆嗦。坐在一块纸板上脱下黄色解放鞋,只见双脚大面积磨出水泡,有的已经溃破渗血,微风一吹,锥心般的疼痛令余红梅苦不堪言如飘絮般浑身散了架般支撑不住。当她捏着拿命换来的27元钱时,人已经虚脱得讲话都没了气力。心情沉重的余红梅当即给孩子买了两条裤子,一袋洗衣粉,还有一袋青菜,拖着灌满铅似的双腿回到家,余红梅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一切刚开始,这样的苦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啊?余红梅的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收废品的活太累了,自己是在以命相搏啊。可眼前突然闪现出父亲和妹妹们哀怨无助的眼神,在激烈的思想交锋后余红梅又再度战胜了自己:没有退路,万事开头难,此时退却何以改变家庭每况愈下的窘境?主意已定,疲惫到极点的余红梅连衣服也没脱,就倒在床上就睡着了。一夜疼痛后次日天不亮,余红梅又摇着拨浪鼓穿梭在邻村的小巷中。

从此,余红梅每天凌晨3点出发,天黑再悄悄摸回家。余红梅每天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天天在和时间、命运赛跑。虽然收破烂一抹辛酸一抹泪,被人欺负辱骂被狗咬是家常便饭,好在坚韧的余红梅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生存状态。很快,村里的妇女也效仿起来,但都没有余红梅挣得多。原来细心的余红梅手绘有一个拾荒地图。她每次捡完垃圾后,都会把去过的时间在自己画的地图上标注一下,过段时间再去,因为垃圾产生也有个周期,比如早春农民下苗时,一些尼龙袋就会现身,过几个月收割时,一些编织袋又冒出来……拾荒一年后有了点积蓄,余红梅鸟枪换炮买了辆电动三轮车。见收入不错,眼界开阔的余红梅干脆整合了一支10多人的妇女拾荒队,结队到罗田、浠水等地拾荒,丈夫则负责开车和做饭。车子装满就回来卖掉,每人每次可以分得100多元。绝境反击阴霾退,生活从愁云惨淡中出现一丝曙光,余红梅的体内开始涌动一股消退已久的生命激情,她义无返顾地决定将拾荒进行到底!

刨根问底觅得商机

2007年的一天,余红梅在家正准备把捡回的旧木桶拆开当柴烧,刚好被一个山东收古董的刘老板碰到,他立即花5元钱将桶买走,还撂下话说以后有多少要多少。因为当时随着塑料桶大行其道,这些破旧不堪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木桶木盆不仅占地方,农家大多索性丢掉或贱卖掉。于是余红梅拾荒的时候特别留意这些旧木桶,大小不一的水桶、脚盆、线桶等都要,以每个5元钱收来,再8元钱卖给刘老板。很快刘老板痛快地从余红梅手中买走了两批木桶,每个木桶3块钱的利润乐坏了余红梅,她干脆不再捡破烂,发展了一支60多人的小分队专门淘桶,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收到1000多个。一年下来余红梅卖了7万多个木桶,纯利润20多万元,心里乐开了花准备大干一场的余红梅索性租下两个仓库来存放木桶。

可木桶卖得越俏,敏锐的余红梅心里越疑惑:为何人家要这么多旧桶,究竟派上啥用场?有一次,余红梅专门跟着收桶商去北京结账,发现对方开了个木器加工厂。经不住余红梅的死缠烂打刨根问底,刘老板又害怕得罪这个大客户,只得跟她交底:原来刘老板多年前与一位美国客商合作,办了个加工厂将旧木桶抛光打磨成工艺品出口到国外,废物利用后一个桶可卖20多美元。乖乖,翻个新竟然赚了20多倍!极度震撼的余红梅油然想到,自己拥有寻到大批货源的主导权,为何不与刘老板合作赚大钱?当余红梅提出入股建议后,刘老板深思熟虑后,看重余红梅吃苦耐劳诚信朴实的作风决定携手合作。就这样,有远见的余红梅以11车的木桶入股30%,成了古玩品出口公司的股东,一年就赚了300万元。

发达了的余红梅没有忘乎所以,为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有一次在武汉参加了一个出口贸易培训班。授课的高教授听到她的创业经历后,马上反问她:“作为原产地的湖北,为何自己不能出口呢?”是啊,余红梅被反问的哑口无言。课后,高老师冒着大雨赶到余红梅家,看到她家几间平房仓库堆满了木桶,又询问了她的生产销售情况。一周后,高老师为她找来一位合伙人,共同成立了一家仿古家具公司,几经辗转拥有了自己的出口贸易权。天道酬勤,余红梅终于又迎来了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仿古家具。这些可以记录历史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废品”如木桶、格子窗、脚盆、纺车等,运用现代工艺稍加修整采取“修旧如旧”的工艺手法,瞬间可让优秀的民间文化产品再现生命与辉煌。果然,这些复古工艺品加工后被倒腾到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很畅销,其中还有难登大雅之堂的马桶,居然被韩国人买回去摆在客厅当高级垃圾桶,一年的产值高达1300多万。endprint

老物件深度利用也可以发热发光,延伸了思维的余红梅豁然开朗,旧货里乾坤很大!随后几年时间,她从收水桶,发展到收木洗脚盆、木马桶、石磨、石猪槽、柜子、古床、神龛、轿子、梨、耙、马车、水车、陶罐子甚至夜壶,以及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农具等民间老物件,只要认为有价值的她统统收回。有一天,余红梅发现一户农家有个木鱼盆,虽年代久远但做工精细木料纹理清晰可辨,她以2000元收回竟以1万元出手。沾沾自喜没几天,就听到一个更让她心堵的消息传来,那家古玩店以40万元转手了!那一晚深感专业知识欠缺的余红梅失眠了,次日就去淘来一堆古玩鉴赏书籍开始钻研,3年后她还通过考试获得了权威机构颁发的古玩鉴定估价师三级证书。

民俗文创再拔头筹

2012年,一个朋友托淘旧出了名的余红梅买一套古宅子回去建会所。余红梅驱车来到江西婺源寻找古宅。在江西婺源深山里的一处徽派古宅前,余红梅痛心地发现,因长久无人居住和保护,这栋雕梁画栋涂满沧桑厚重文化的老屋主体眼看就要垮塌了。要命的是村里的很多古宅建筑,岁月更迭虽不失丰厚底蕴文化,但随着新农村的发展,面临不得不拆或改建的命运,十分可惜。余红梅一下子嗅到了商机,开始醉心于抢救文物收购老宅子。她发动员工联系各地古村落拆迁办,哪里要拆就去现场观摩,看中了哪一栋就去整栋收购,然后异地复建,不让老祖宗的遗产消逝在挖掘机下。余红梅要做的古建生意,是一个两拆两建的过程。每逢古村落里的一处古宅子余红梅买下后,把它的构件一个个全部编号,拆分下来装箱运到自己的基地重新搭建起来,客户来挑选自己喜欢的古宅子后,余红梅把它再次拆分,编号装箱运到客户处,最后原封不动的搭建起来。2014年3月30日,余红梅把一栋180万元的老屋卖给了武汉欢乐谷景区,每天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游客徜徉在中国传统环境文化氛围中,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此后,全国从事古建筑和古玩店的客商都慕名找到余红梅洽谈合作。敏锐的余红梅预感到,随着国家对古建筑保護力度的加强,古建筑资源稀少价值也就越来越大。果然在2015年,余红梅巨资收购的6套古宅子全部顺利卖到了广州一个景区。古建行业难度大但利润高,一个工程的完成,就意味着上百万元利润进账。虽然自己不懂技术,但余红梅开出了优厚待遇条件,迅速四处招兵买马,寻找到了30多位乡村工匠能手和行业高人加盟。

在赚钱的过程中,余红梅看到了这些老物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明白自己吃的是老祖宗智慧的饭,日久天长对它们寄托了难以言表的情感,开始为它们的消逝感到心痛。此刻,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余红梅开始考虑要把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集大成般保存下来,留给子孙后代瞻仰。2015年底,余红梅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砸下1.5亿打造一个占地1300亩湖北最大的民俗博物园,建成一座全国独有的集古建展示、民俗体验、古玩交流、休闲度假、国学养生、特色美食为一体的综合体,全力发展凤凰寨村的乡村旅游。奠基仪式那天,站在政府给她划拨的土地上,余红梅对家人立下誓言:这是保护传统文化的大好事,失败了大不了从头再来再去捡破烂!

中华传统文明,无不令人神往。2017年5月20日,民俗园正式开园那天,出乎所有人预料,园区一天就接待游客3万多人。而吸引着游客的,正是余红梅四处收来的上万件古旧生活和农业生产老物件,再现中国几千年来农耕时期百姓生产和生活历史现实,特别体现出鄂东劳动人民从自然界获取食物工具和劳动之余休闲的场景,令游客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归刀耕火种的古代,亲身体验到先祖们当年求生存图发展的进取风貌。在民俗园参观之时,有人看上这些老物件还可以现场交易。至此,余红梅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些自然资源、环境伦理载体、古建筑都呵护好安进新家,让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精神命脉世代薪火相传。令余红梅意外的是,开业当天进账百万,以前反对的人自此沉默了。

“收大水桶 、小水桶、洗脚盆咯!”如今身价过亿的余红梅,闲暇时仍喜欢独自驱车来到偏远乡下吆喝收旧货,她说是先人的智慧造就了她脱胎换骨的今天。出于感恩,她要把沉睡埋没在民间更多的宝贝挖掘出来再现价值,让后代子孙沐浴在源远流长的创意传统文化里砥砺前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老板木桶红梅
好事做到底
木桶兄弟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Behaviourism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你欠债,我还钱
绝当
专为老板设个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