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2017-09-12张秀伶

医学信息 2017年17期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米非司酮妇产科

张秀伶

摘要:米非司酮时一种新型的抗早孕激素,是炔诺酮的衍生物,临床可作为非处方预防早孕的药物。米非司酮的疗效与常规的黄体酮对比,其疗效更为显著,具有较强子宫内膜孕酮受体亲和力,且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性也较高,在妊娠期的各个阶段具有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其引产效果良好。此外,该药物无雄性激素、抗雌性激素的生物活性,临床服用剂量合理,不会影响皮质醇水平,临床应用更为安全。随着不断的研究,米非司酮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米非司酮;妇产科;糖皮质激素

中图分类号:R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7-0034-03

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抗孕酮药物,主要通过与孕酮受体结合实现阻断孕酮作用的目的。起初米非司酮仅用于终止早孕,但是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在妇产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传统的单纯抗早孕到终止中期妊娠以及死胎引产,均获得了安全、有效的效果。此外,在子宫肌瘤、异位妊娠等疾病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成功[1-2]。今后将向着子宫内膜癌、卵巢上皮癌等孕激素受体的肿瘤治疗方面发展。本文作者仅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希望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良好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药理作用

米非司酮分子式为C29H35NO2,17α位上的丙炔基侧链为功能基团,可以与受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发挥抗孕激素的作用。米非司酮在妊娠期间的任何时间断内均有治疗效果,并且效果显著。酮类有机物质具有降解胶原纤维的作用,因此米非司酮可以将存在于子宫内颈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溶解,进而使妊娠期妇女体内发生相应的变化。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黄体会发生溶解,子宫颈被软化、扩张,会使胚囊和脱膜被排出,最终实现流产的目的[3-4]。同时米非司酮还可作用于下丘脑,进一步抑制黄体生成素的释放,有效阻滞排卵或者对已经着床的胚胎发生流产,具有催经止孕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米非司酮具有口服吸收快的药理动力学特点,在口服1 h内会达到高峰期,吸收后主要作用于大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等器官,未吸收起作用的药物会经过肝脏代谢进入胆汁,或者经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5]。在服药30 d后,阴道会持续出血。但是临床应用该药物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其单独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完全引发流产,只能增强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将其与小剂量其他药物联合用药,引产效果更佳。

2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应用进展

2.1避孕

2.1.1早期避孕 早期避孕是指妇女在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或者采取了无效避孕措施导致失败的情况,一般采用药物或者手术进行治疗避免怀孕。在有怀孕征兆之前,阻止排卵、防止受精以及阻止成形的胚胎着床[6-7]。在性行为3~5 d内服用米非司酮,可有效阻止受精作用发生和胚胎着床,实现紧急避孕的目的。临床研究显示,服用的时间越早,效果越显著,成功率越高。

服用禁忌:以下患者禁止服用米非司酮药物进行紧急避孕:①患者对米非司酮过敏;②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完全患者或者心、肝、肾等部位存在缺陷的患者;③对于前列腺素类药物过敏患者;④宫外孕可能性患者。

2.1.2催经止孕 早期没有及时进行有效避孕,或者避孕失败的,可依据以往月经周期推算正常月经时间,并在该时间前后服用米非司酮,具有催经止孕的效果,实现及时避孕的作用。肖碧莲等人以催经避孕的80例女性为研究对象,患者在第1 d口服米非司酮150 mg,并测定血清中人绒毛促性腺激素、雌二醇、孕酮含量,服药48 h后,从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400 μg,然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月经情况,并对妊娠情况进行评定[8-9]。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流产率高达92.5%,并且完全流产。由此可见,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催经避孕安全、有效,可作为临床避孕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2.2终止妊娠

2.2.1妊娠初期终止 怀孕初期终止妊娠,即怀孕49 d以内服用一定的药物或者手术治疗来终止妊娠,实现引产的目的。米非司酮與手术治疗对比,相对安全性高,并且不良反应少,引产完全率高,特别是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引产率更高[10-11]。在怀孕早期口服米非司酮来终止妊娠已经成为临床安全有效的流产措施[12]。

2.2.2妊娠中期终止 中期终止妊娠是指在怀孕8~24 w左右,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引产。传统对于孕周较大的孕妇采用刮宫术来进行引产,该方法容易引发多种术后并发症,并且会造成宫内残留,给孕妇日后身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而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可有效改善以上状况,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大大提高临床流产成功率,为需要人工流产的孕妇带来福音。临床一般空腹服用50 mg米非司酮,12 h服用25 mg,共服用4次,最后一次服药2 h后,从阴道后穹窿注入0.1 mg 米索前列醇,每隔3 h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因为,怀孕时间较长,可能发生胎儿残留不完全排出,故有时需要进行清宫术。药物流产安全有效,即使有时不能完全流产,但是可通过清宫进行彻底清除[13]。所以,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安全有效。

2.2.3妊娠晚期终止 怀孕晚期,胎儿已经逐渐足月,临床引产方式若不当,可能造成大出血,严重威胁孕妇的生命安全。临床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可使怀孕晚期子宫颈软化、趋于成熟,蜕膜、绒毛变形作用轻柔,减轻孕妇的痛苦。临床服药方式一般为,空腹服用50 mg米非司酮,12 h服用1次,连续服用3次,每4 h服用0.05 mg米索前列醇,连续服用3次。临床孕妇若出现宫缩现象,应停止给药。因此,米非司酮适合终止晚期妊娠。

2.2.4终止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后胚胎着床位置不正确,即在子宫以外的位置进行着床。由于异位妊娠常常对死胎进行流产,一旦引产不当会给孕妇带来巨大的危险。服用米非司酮终止异位妊娠,对孕妇无不良作用,且引产成功率高,可通过促进子宫颈成熟、软化,使死胎顺利排出,减少孕妇的痛苦。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可联合应用氨蝶呤[14-15]。对于保守药物治疗不理想的应及早给予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endprint

3治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即子宫平滑肌瘤,是临床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无显著症状,偶尔会出现阴道流血或有压迫感。临床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卵巢甾体激素密切相关,特别是与雌孕激素、受体。米非司酮通过降低孕激素受体水平,使肌瘤缩小[16-17]。但是米非司酮治疗不能完全替代手术治疗,临床认为米非司酮保守治疗适用于生育期妇女、肌瘤较大患者的术前准备,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应用,会使子宫内膜暴露于无对抗的雌激素影响下,增加了子宫内膜癌变的可能性,临床应该警惕[18]。

4常见的不良反应

米非司酮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常见以下几点:①过敏反应,常见的就是轻微的皮疹、血压下降等,但是总体发生率较低;②肠胃道反应,该项不良反应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典型的就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在出现不良反应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比如对于出现恶心、呕吐严重的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B6等。

5讨论

米非司酮是一种甾体类药物,对于糖皮质类激素以及孕激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药品可以很好地与孕酮受体结合,具有软化以及扩张子宫颈的作用。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后可使子宫膜变薄,减少患者的子宫出血量,同时对于血清中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孕酮等性激素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19-20]。关于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肿瘤的具体研究尚没有统一说法,有学者认为妇产科常见的肿瘤与患者的孕激素有着一定的关联,而米非司酮具有拮抗孕激素的作用,米非司酮与孕激素有较好的亲和力,通过使用米非司酮可以对患者体内的孕激素发挥抑制作用,通过对孕激素受体的抑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21];还有学者认为米非司酮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米非司酮可将肿瘤坏死因子α相关性细胞凋亡诱导配体激活,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进而达到治疗妇科肿瘤的目的[22]。

对于大多数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也可以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米非司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过程中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对黄体生成素的释放和产生起到抑制作用,通过作用于垂体,对性激素中的黄体生成素以及卵泡雌激素发挥抑制作用,使得卵泡快速萎缩,从而达到闭经、帮助患者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此外,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的增生可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促使子宫腺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对子宫内膜上皮增生起到抑制作用[23]。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血管的生成同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可使子宫内膜动脉萎缩变薄,减少患者子宫内膜血管的舒张造成的子宫出血,最终达到止血的目的。

6展望

米非司酮对于常见的子宫性疾病、病理性或疾病要求终止妊娠以及妇科肿瘤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患者服药后应重视临床观察,做好护理工作,同时在用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对于存在有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肾上腺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相关禁忌证患者则不能采用米非司酮[24]。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在妇产科应用安全有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初期、中期以及紧急避孕效果良好,并且对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效果显著。同时在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方面有一定的希望,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要临床的进一步研究。此外,在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但是需要从临床和基础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今后随着对米非司酮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其在妇产科的应用会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苏雪锋.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圆形IUD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8):560-561.

[2]苏鹤,许峰,徐锐,等.浅谈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1):27-29.

[3]王宝臣,黄惠君.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591-592.

[4]杨金飞.不同疗程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及安全性[J].吉林医学,2014(20):4430-4431.

[5]李丽.米非司酮治疗终止妊娠46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学报,2013,16(24):115-117.

[6]王丽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25(17):36-39.

[7]何培,李正伟,许益娟,等.主动免疫疗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着床失败影响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5):673-676.

[8]顾向应.米非司酮在计划生育领域的应用进展[J].计划生育分册,2011,34(52):261-265.

[9]杨九红.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6(4):133-135.

[10]张红彦.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3-14.

[11]冯鑫,徐进芳,徐杰,等.低剂量米索前列醇联合复方米非司酮对中孕期引产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醫学杂志:电子版,2016,12(6):690-693.

[12]张丽琼.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6(34): 63-64.

[13]阚英.浅析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1):68.

[14]黎锦灵.米非司酮在我院妇产科的临床应用现代诊断与治疗[J].2013,24(10):2236-2236.

[15]肖会芬.甲氨蝶呤两种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595-6596.

[16]刘秀敏,刘亚菲,周俊杰,等.浅析米非司酮对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2072-2073.

[17]程雪梅.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雌、孕激素水平及受体表达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4):419-420.

[18]叶海琼.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1):165.

[19]Bygdeman M,Swahn M L.Progesterone receptor blockage: Effect on uterine contractility and early pregnancy[J].Contracep-tion,1985,32(1):45-51.

[20]张惠云,邱美英,刘伟国.米非司酮对5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血清促卵泡激素、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 上海医药,2016,37(11):25-27.

[11]Thong K J, Baird D T. A study of gemeprost alone, dilapan or mifepristone in combination with gemeprost for the termina-tion of second trimester pregnancy.[J].Contraception,1992,46(1):11-17.

[22]杨春霞.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 2013,10(31):117.

[23]张红彦.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29(2):201-202.

[24]陈冬云.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20(1):12-13.

编辑/李桦endprint

猜你喜欢

糖皮质激素米非司酮妇产科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