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好书才能备好课

2017-09-11杨恩德

速读·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好书逻辑

杨恩德

从走上高中历史课堂的讲台开始,就在思索着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能不能在高考应试教育和“真历史”课程之间找到一条可行之路,十多年來成功的感受少,挫折的困扰多。一种景象是:照本先科读熟教材(课堂上,最好是甲组读完、乙组读;男生读完、女生读……,越熟练越有效),然后加以题海战术训练,高考成绩没有不起来,但这种课堂不但完全违背新课程方向,甚至没有人性可言,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灵魂深处的折磨;另外一种景象是把历史课堂上的热闹非凡,历史课堂像故事会,或者像是低档次的文化沙龙,结果是考试成绩肯定差,自然会来自校领导和以应试为目标的学生的不满。即使把两种景象适当融合,效果也就是都打折。笔者认为高中教学的出路,还在于摈弃太注重形式的格式操作,应大胆取舍,深度挖掘教材背后的文化精华,把真正的历史课堂呈现给学生,那就得读很多的书,并读好书来实现。以人物史为例谈谈这个问题的一些探索。

例:亚里士多德是文化的集大成者还是学术毒瘤?

对于古希腊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从教与学两方面都举得棘手,枯燥,不知如何去处理,亚里士多德的文化地位?不知道他那些晦涩的主张到底意味着什么?经过几个轮次的反思与总结,通过阅读罗素著《西方哲学史》、勒希平著《亚里士多德传》《世界名人传记之亚里士多德》、浏览苗力田教授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等有关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和研究文献后,我觉得设计这样一个命题:亚里士多德是文化的集大成者还是反动学术毒瘤?,通过他的三个身份:学生、学者和教师来认识亚里士多德的文化地位和影响,对于其中的难点问题,我设计这样的两个问题,并选用这样的两段材料:其一:怎么看亚里士多德的集大成者的文化贡献?其二:怎么看亚里士多德成反动学术权威这种论断?

西方学者认为:欧洲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本学科都是由亚里士多德奠基的,在他以前“既没有学科分类思想”也没有专科的研究,更没有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所必备的基本学术术语,亚里士多德白手起家,对自然事物作了分类,并按门类对它进行了研究,为其建立了基本概念,这些概念经过罗马人的转写,至今仍是西方自然科学思想的基石,后人称亚里士多德为西方最博学的思想家,他不仅当之无愧,而且还有“过之”。——《亚里士多德传》勒希平

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哲学、政治学、论理学等学说大多数乃是完全错误的,只有三段论式的形式理论是例外,而那又是无关重要的。今天任何一个想学逻辑的人,假如要去念亚里士多德或者是他的哪一个弟子的话,那就简直是在浪费时间了。可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还是表现了伟大的能力的,并且是会对人类有用的,假如这些著作能在一个知识创造力仍然旺盛的时代里出世的话。然而不幸的是,它们正是在希腊思想创造期的结束时才出世的,因而便被人当作是权威而接受了下来。等到逻辑的创造性复兴起来的时候,两千年的统治地位已经使得亚里士多德很难于推翻了。实际上在全部的近代史上,科学、逻辑与哲学每进一步都是冒着亚里士多德弟子们的反对而争取来的。——《西方哲学史》罗素

讨论结论:

1.学术贡献巨大。

2.形成了一定时期的学术霸权。

3.这种学术霸权不是亚里士多德的错。

现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全国掀起一阵全民阅读新浪潮,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学习去实践,多读书、读好书。摒弃固有格式化教学习惯,多角度分析和看待不同历史题材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科素养;备课、教学、实践中深度挖掘教材背后的文化精华,把真正的历史课堂呈现给学生,让课堂在阅读中飞翔!endprint

猜你喜欢

亚里士多德好书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推荐一本好书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好书共享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