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亲情陪伴寄宿的孩子

2017-09-11白淑兰

中华家教 2017年9期
关键词:住宿陪伴爸爸妈妈

编者:2003年,白淑兰调任崇文小学(一所全日制寄宿校)当校长。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对寄宿制深有体会。她认为在儿童成長期,如果爸爸妈妈陪伴在孩子身边,走读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特殊的关系,没有办法陪伴在孩子身边,这种情况下,在学校里更有意义。在学校里,学生可获得“同伴成长”,小孩教小孩的能力是住宿学校特有的能力,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跟小伙伴沟通,寄宿学校的社会性培养会在孩子的成长中展现。

对于如何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寄宿生活,白校长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什么样的孩子和情况可以寄宿学校

住宿和不住宿都有利有弊。作为住宿学校的学生家长,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去,弄清楚了才能够帮助孩子度过住宿的心理期。6至12岁孩子在成长中还是非常需要父母陪伴在身边,其实这种陪伴并不是完全把父母拴在孩子身边,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包括孩子在6到7岁之间需要和爸爸妈妈有非常亲昵的肌肤接触,在这种过程中享受家庭带给他的爱。进入小学,当孩子第一次承担学习这个社会责任的时候,家长的陪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家长的社会角色就是让孩子有榜样。面对即将进入小学的适龄儿童,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每天陪伴在孩子身边,共同享受成长的过程,还是建议走读。

但是有三种情况的孩子还是可以送到寄宿学校。第一,父母双方有一方外出工作不在孩子身边的,这个时候另一方不仅需要照顾孩子,又要工作,真的分心分神。我觉得送到寄宿学校之后,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更多陪伴孩子,平时尽量安排自己工作,周末尽量安排不再加班,我觉得这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第二种建议家长把孩子送入寄宿制学校的就是因成人问题出现一方单独带孩子,没有精力和体力照顾孩子,没有办法天天接送孩子,那么选择寄宿也是可以的。第三种是孩子有这样的需求,有的孩子本身就比较合群,乐意与小朋友在一起。加之过去的独生子女政策,孩子自己感觉孤独,乐意选择集体生活的,也可以选择住宿。

我很反对一种寄宿,就是家长的意愿,特别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些到6岁左右的孩子比较淘气,家长会经常一狠心说“我告诉你上学你就去住宿吧”,把住宿当成对孩子的一种惩罚,我觉得这样的做法,不仅会使孩子成为问题儿童,也让孩子远离了亲情。这样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会去感恩,把有问题的孩子推到学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对住宿孩子家长的三条建议

家长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出让孩子住宿的选择时,要在孩子不出席时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家庭成员之问达成一致,这样对于后期与学校沟通非常有价值。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在我十几年执教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高高兴兴来到学校,而且特别快乐,问孩子今天晚上爸爸妈妈不接你是否能接受,孩子说没问题,很快离开了爸爸妈妈。结果转身看到妈妈在抹眼泪,从这一个动作来看,妈妈这种不愉悦,割舍不断的心情一定会影响到孩子。有的家长会说,我并没有当着孩子哭啊,但其实你已经在路上把一些情绪表露出来了。

我们学校的外围是开放式的栅栏,新学期的前一两个月,经常在晚上就会看到有孩子的家长扒着栅栏往教室里面看。其实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很多活动,一旦这个时候看到家长在外面看,孩子的心就躁动起来,这种不理智的做法一定会给孩子在学校带来不愉悦的感觉。特别是本意就不喜欢住宿的孩子,曾经家长告知孩子自己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可是大晚上的,你有时间巴望,又不接孩子回家,小孩子的心理一定是委屈的、抱怨的。

第二,一定要跟孩子好好交流,告诉他为什么要把他送到寄宿学校,跟他谈一谈他不在的时候爸爸妈妈晚上都做些什么,还要聊一聊去寄宿学校的好处。家长传递了一个正能量之后,孩子很愉悦的把上学、住宿这件事当成了很自豪的,应该承担的一种责任。曾经有个外交官的女儿,孩子刚上学,爸爸就要出国就任大使。孩子和爸爸约定各自在工作和学习中加油、努力,每周末要有成长互动。带着满满的责任担当开始的学习生涯,促使孩子把爸爸不在身边陪伴的经历变为了每周末自己的“心声广播”,向爸爸娓娓道来。当她收获周围老师、同伴、亲朋的鼓励、赞扬时,孩子得到了不一样的成长。

当然,孩子如果不认同集体生活,我坚决反对孩子住宿。特别是以孩子在家非常烦心为由,把孩子推进住宿学校的做法更不可取。

第三,选择住宿的家长,周末一定要陪好孩子,比如参加走进大自然,走进博物馆等等的活动。但不能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曾经有个学生,每到周末孩子回到家就是拿着钱随便下餐馆,或者无度的玩电子产品。缺少亲情的沟通,回到学校他总是稍不顺心就对老师、同学发脾气,成了问题学生。老师了解了家庭情况后,发现孩子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需要关注。于是老师与孩子的母亲进行了多次沟通,把孩子无度的物质需求引导到对航模的兴趣中,把每天和科学老师做课题研究作为关注的转移,一段时间后,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通过对孩子的兴趣引导解决了情感沟通的问题。

另外,要尽量给孩子传递正能量,比如告诉孩子长大了要勇敢地承担一些责任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住宿陪伴爸爸妈妈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我的爸爸妈妈
出海捕鱼啦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P大的住宿学院
爸爸妈妈,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