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铁对万州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7-09-11万州区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万州高铁旅游

万州区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重庆 404000)

高铁对万州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万州区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重庆 404000)

渝万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万州高铁时代的到来,将对万州居民出行、生产要素配置、建设半径扩张和区域经济增长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和作用,为万州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万州应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城市发展等,未雨绸缪,利用积极因素,应对高铁挑战,推动万州经济快速发展。

高铁;万州经济;影响

一、万州高铁及配套设施建设现状概述

(一)既有高铁情况

万州运行高铁1条,即渝万高铁(见图1)。渝万高铁起于重庆北站,向东北经渝北区、江北区、长寿区、垫江县、梁平县,至终点万州区,正线全长245km,设计速度250公里小/时,初期运营速度200公里/小时,2016年11月正式开通运营。

图1 渝东北高铁线路图

历时6年建成通车的渝万高铁是条客运专线,目前共增开列车20对,其中成都东-万州北G字头3.5对,重庆北-万州北C字头15.5对,重庆北-梁平南C字头一对。

(二)在建高铁情况

图2 郑万高铁线路图

万州在建高铁1条,即郑万高铁,是郑渝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2)。郑渝高铁是联系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主要高速客运通道,兼顾沿线城际及旅游客流运输,全线建筑长度818公里。估算总投资1180亿元,设计行车速度为350公里/时。通车后,郑州到重庆车程时间将缩短至4小时以内。

郑万高铁起于郑州南站,通过联络线连接郑州东站,经河南省的开封市(尉氏县境内)、长葛市、禹州市、平顶山、南阳市、邓州市,进入湖北省的襄阳市襄城区、南漳县、保康县、神农架林区、兴山县、恩施州巴东县,然后进入重庆市境内,经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至万州区连接渝万高铁。全线预计2021年可建成通车。

(三)规划建设高铁情况

根据《规划》显示,8条“米”字型高铁中,有一条高铁经重庆过万州终西安,这就是渝西高铁(见图3)。渝西高铁从重庆主城出发,沿途经过涪陵、丰都、忠县、万州、开州、城口,最后到达西安。线路全长约660公里,重庆境内约410公里,目标时速350公里/小时。渝西高铁将构建重庆向北至西安、包头方向的快速客运通道,承担贯通成渝、关中—天水、宁夏、沿黄等城市群大通道的客流,置换出襄渝铁路货运能力,实现大通道客货分离。该高铁争取国家“十三五”开工建设,“十四五”初建成。

图3 渝西高铁规划图

另外,万州还规划新增沿江铁路,线路走向为:泸州—江津—重庆主城—涪陵—万州—宜昌。沿江铁路从涪陵出发后,将经过忠县、万州,最后到达奉节,这条连接库区城市的铁路线将改善库区的交通状况。同时,实施达万利铁路扩能改造,达万利铁路经达州过开州、万州,终利川,线路全长约256公里,重庆境内136公里,扩能后速度目标值160公里/小时。

(四)万州北站地方配套交通枢纽建设情况

万州北站南广场总用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59958平方米(含地下两层),包括新建广场(含可纳1800个车位的车库、商业、换乘通道、出租车等候区等)、景观绿化、给水排水等,总投资为2.15亿元(见图4)。公交及长途汽车换乘枢纽站设计用地面积72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概算投资3亿元,目前已完成公交及长途汽车枢纽站方案设计优化工作,正抓紧开工前准备工作。进出北站主干道工程总长约3060米,路幅宽度36米,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共设跨河桥2座、下穿车行地道4座、立交1座,总投资为6.4亿元。

图4 万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效果图

同时,现已开通4条万州北站始发公交线路,投放公交车运力51辆。一是15路万州北站至火车站线路,16辆公交车在线;二是30路万州北站至商贸城线路,5辆公交车在线;三是31路万州北站至江南新区线路,10辆公交车在线;四是32路万州北站至五桥线路,20辆公交车在线。同时,为保障渝万高铁开通后万州周边区县群众出行需要,还调配万州至开县、万州至云阳、万州至奉节、万州至巫山、万州至巫溪、万州至城口等6条班线中的部分客车进发万州北站开展客运配载。

二、高铁给万州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渝万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万州高铁时代的到来,将对万州居民出行、生产要素配置、建设半径扩张和区域经济增长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和作用,为万州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有利于提高万州对外开放水平

渝万高铁的开通及未来万州四条高铁的开通,将极大缩短万州与全国主要经济腹地的时空距离,为万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开辟快捷通道。向东经由郑万高铁、渝西高铁,接入陇海铁路,由连云港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万州东向入海的国际性物流大通道;向西由达万高铁、渝西高铁接入新欧铁路,畅通至中亚、西亚、欧洲,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再者连接渝昆高铁,由云南瑞丽出境,经缅甸进入印度洋,融入海上丝绸之路。高铁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强化万州与西南地区、中原地区和华北地区等联系合作,有利于万州招商引资和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万州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区域分工。

(二)有利于城市新区建设扩容提质

万州高铁站点对城市空间会产生重大影响,促使城市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转变。高铁片区开发,会带动周边地产快速升值,掀起新一轮就业置业热潮,助推城市新区建设;同时,高铁带来的巨大人流将产生庞大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服务消费,将提升高铁片区的经济向心力,使沿途区县的发展向高铁站片区倾斜,从而有利于将高铁站片区打造成为万州集交通、居住、商贸为一体的城市副中心,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引擎”。

(三)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万州高铁的快速发展,便捷的交通必然带来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人流的高效流动,有利于万州加快建成沿江沿海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基地。一方面,随着万州与重庆主城通勤条件的改善,加之良好的工业基础,具备承接主城产业转移的先天优势,一些主城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将有机会落户到万州。另一方面,随着郑万、渝西等高铁的开通,万州与全国几大重要经济圈和城市群的时空距离将大幅拉近,加之万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平台,万州具备建成沿江沿海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基地的条件,从而有利于万州承接沿江沿海产业转移。

(四)有利于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高铁的开通,将大大改善三峡旅游核心区域的出行条件,游客乘坐高铁出行能有效避免传统旅游的辗转换乘和舟车劳顿,万州作为三峡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和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万州旅游将迎来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地的两日游、周末游,使万州旅游由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同时,随着万州5条高铁的开通,极大的缩短了三峡旅游与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九寨沟等著名旅游景点的距离,形成川渝大旅游格局;并辐射包括西安、武汉、长沙、贵阳、昆明等城市在内半径500公里的“2小时经济圈”,为整合与西南地区、中原地区和华北地区旅游资源提供强力支撑,从而带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高铁给万州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一)高铁沿线区县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高铁的通车运行,高铁沿线区县将实现资源共享,而万州原先拥有的发展机遇和优势不再独有,区位差异化不再明显,区县竞相发展态势激烈。高铁开通后沿线各区县已经根据各自的基础条件谋划发展,如长寿提出了“打造旅游目的地”的设想,垫江提出了“建设川渝东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定位,梁平提出了“打造中国禅宗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与国内知名竹海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的思路,沿线区县抢抓机遇,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明显。同时,高铁开通后,沿线区县一时难以形成发展的合力,可能会出现同质化竞争的格局,甚至会出现恶性竞争。

(二)资源要素可能外流

高铁产生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既可使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快速聚集,也存在资源要素流失的危险。万州凭借强大实力、先天优势具备对资源要素的巨大吸引力,但同时也有流失的危险。如果万州没有抢抓机遇,没有结合地理与资源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营造更好的环境,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要素很可能外流,向重庆主城、大城市或沿途区县转移,万州可能沦为其他区域的“配角”。

(三)交通行业竞争加剧

高铁会改变一个地区的运输格局,导致与空运、公路等运输业间的竞争加剧。与公路运输相比,高铁不仅相对快捷、舒适,而且承载容量大,更经济,导致原先选择公路出行的人大量减少,迫使客车降低票价。与空运相比,高铁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小,时间的可控性较强,也更加安全,对万州的航空运营也会造成影响。同时,随着高铁带走原有普通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业的客流后,货运物流也会受到高铁对运输方式带来的连锁影响,从而影响原有运输方式的原有运力。当然,交通行业的竞争最终会促进各方在运营时点、质量以及降低费用上下功夫,从而进一步惠及被服务方。

(四)基础设施尚不配套

尽管高铁给万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对万州的城市容纳能力、综合交通衔接能力、旅游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以及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包括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市场意识、城市文明)等带来严峻考验,直接影响万州开放力度、承接产业、吸纳人口和消费的能力。比如,万州高铁站仅开通四条公交线路,虽然实现了万州北站、江南新区与各组团“无缝连接”,但运力仍然不足,且主城到高铁站耗时略久,市民感觉出行不便。又如,在旅游方面,由于接待能力、服务水平跟不上,可能发生地接“吃紧”、游客“吃冷饭”、酒店“一房难求”等井喷式旅游现象,也可能出现游客仅在万州经过而没有留在万州的“过道效应”。再如,万州高铁站附近还缺乏高端的酒店和高端的配套服务产品,不能满足旅客需求。

四、万州步入高铁时代的对策建议

面对“高铁时代”给万州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万州应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城市发展等,未雨绸缪,利用积极因素,应对高铁挑战,推动万州经济快速发展。

(一)强化“三个意识”,主动融入高铁时代

一是强化危机意识。要认真分析研究高铁带来的利弊因素,动态跟踪监测高铁开通后万州经济社会指标的变化,克服自满思想,增强危机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开拓进取的锐气。

二是强化机遇意识。万州地处中国东西部结合地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节点,是郑渝高铁、渝西高铁重要节点城市之一。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创新工作举措,主动融入高铁经济发展,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提高万州区域中心地位和服务能力。

三是强化开放意识。高铁为万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开辟快捷通道,加速万州融入全国、走出国门的进程,必须进一步克服狭隘思想,强化开放意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积极的姿态,主动吸收和对接纷至沓来的新主体、新市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空间。

(二)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

一是建立高铁沿线区县长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召开高铁沿线区县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高铁沿线区县合作发展协调会章程》,明确共建以万州为圆心的高铁经济圈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搭建高铁经济圈合作发展的基本框架。

二是创新高铁经济圈建设的体制机制。自上而下建立高铁沿线区县长联席会议决策机制、政府办主任工作会议协商机制、协调会办公室议事机制、专业委员会项目合作执行机制为框架的高铁经济圈建设政府协调机制,并探索建立群团组织、民主党派、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将高铁经济圈协调合作引向深入。

三是构筑高铁经济圈发展合作平台。万州、开州、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梁平、垫江、忠县等区县可共同编制出台《渝东北高铁经济圈发展规划》以及工业、信息化、旅游发展、综合交通、生态环保、金融等专项规划,并签署《推进高铁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行动纲要》等共同文件。同时,组建规划、产业、旅游、交通、环保、宣传、信息化、金融、商贸、统计、教育、农产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会展与节庆、品牌共推等专业委员会,建立文化、工商、民政、科技、卫生、体育、法制部门等联席会议制度,构筑高铁经济圈发展合作平台,形成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整合交通资源,实施大交通战略

一是出台构建大交通方案。要整合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多种交通方式来促进大融合,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构筑各种运输方式全面接轨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努力建成网络发达、信息畅通、立体集约、成本低廉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提升区域竞争力。

二是组建交通运输联盟。针对多种交通方式的特性,合理安排出行计划,打造多方互赢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结成发展联盟,共同打通铁、公、水、航等多式联运通道,既方便旅客出行,又实现了水路陆地航空多方的战略互赢目的。

三是促进公路客运市场转型发展。要将现有公路客运资源主动调整为高铁延伸工具,结合万州打造三峡游游集散中心,做足区域内客流服务,探索和开发旅游专线等特色服务;发展旅游包车客运业务和汽车租赁业务,并根据铁路规划及公路线路运营情况,适时调整运力结构,全面提高道路客运站务作业现代化水平。

(四)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区域功能

一是打造高品质的高铁新城。要在对高铁新城立体宣传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地策划和包装好高铁新城及其项目,并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招商会,加快引进一批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做到引大商、引强商、引好商,真正将高铁新城建设成为展示万州城市发展的形象展示区和对外窗口,把高铁新城打造成为万州集交通、居住、商贸为一体的城市副中心。

二是加快交通设施的配套建设。要加快各区县与高铁站之间快速联系通道的建设,提高区县和万州北站的通达性。要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建设几条快捷通道,提高道路使用均衡性和交通安全性,形成完善的道路体系。要加快城区现有道路的改造升级,提高城区行车速度。要增开城区与高铁站之间的公共交通,缩短旅客在城区与高铁站之间的市内耗时。要扩大高铁站旁现有客运汽车站的规模,实现高铁和高铁沿线各区县的长途汽车公路客运的无缝对接。

三是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要求,加快完善高铁新城区域内的基础配套设施。要规划建设一批停车、购物、餐饮、娱乐、住宿、医院、学校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重点引进名校、名师和名院和引进品牌连锁企业,以整体提升区域品质,增强区域吸引力。

(五)优化社会环境,聚集资源要素

一是大力提高万州知名度。要讲好“三生有幸,平湖万州”故事,唱响万州滨水宜居旅游城市品牌,利用主流媒体、沿线广告、特色站牌和宣传画册等形式,大范围、高频率、强力度地宣传推介万州,努力提高万州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优化投资环境。要以简化行政审批事项、优化服务环境为着力点,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努力把万州区打造成为审批流程最短、效率最快、信用最佳的服务高地。

三是打造政策洼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多开绿灯,在建设用地、财政扶持、园区建设等方面,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迎接高铁时代的产业转移和聚集,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扶持条件最优惠、企业经营成本最低、集聚资源要素能力最强的政策绿地、投资洼地。

四是优化人文环境。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健康教育,大力倡导孝亲敬老、爱岗敬业、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努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和体育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万州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五是加强平安万州建设。要深入巩固平安建设成果,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及时应对矛盾冲突和突发事件,做好治安巡逻和安全防范工作,强化反恐防暴工作,切实维护高铁站治安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加快高铁经济圈建设,提高万州在高铁经济圈的首位度

一是定位于渝东北高铁经济圈中心地位。万州作为渝万高铁、郑渝高铁、渝西高铁、沿江铁路的“换乘中心”,本身是渝东北高铁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也是三峡库区经济中心,肩负着引领整个渝东北高铁经济圈建设的重任。万州要明确自身区域性经济中心的定位,不断拓展辐射空间,加强其区域服务中心的地位和服务能力,提高万州在渝东北高铁经济圈的持续发展。

二是培育高铁产业带。要利用万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平台,引导高铁沿线区县积极融入万州经开区发展,着力打造达州—开州—万州—利川、巫山—奉节—云阳—万州—涪陵、忠县—垫江—梁平—万州三条产业功能轴,将高铁沿线区县纳入高铁经济圈产业链整体布局,形成分工合理、互为支撑、上下承接的网络化产业链,形成要素流动自由、产业关联度较强、公共资源配置相对均衡且具有较强一体化趋势的城市经济、高铁圈经济。

三是推进城镇组群空间布局一体化。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万州高铁新城为中心,积极构建重庆—万州—云阳—宜昌、万州—开州—城口—西安、万州—梁平—垫江—忠县城镇功能轴,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要注重写字楼、酒店、仓储物流、住房等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吸引渝东北片区人口来万州买房置业。

四是打造三峡国际旅游集散中心。要发挥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在旅游集散中心设立旅游咨询点,提供景点景区售票、导游服务、旅游交通、咨询投诉、购物休闲、城市展示等综合服务。要建立一个全覆盖、全天候、产业链的营销和服务平台,借力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将旅游资讯、电子商务、线下服务紧紧环绕在游客周围,让游客能第一时间获取全面的旅游资源信息,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效能。要按照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一体化“布面”的要求,积极加强与高铁沿线区域旅游景区的合作,着力促进各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客源共享、互惠共赢,切实形成区域联动发展、差异发展、互补发展的“大旅游”格局。要以服务游客为目标,大力发展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商务办公、金融服务等实现现代服务业,最大限度地把消费群体留在万州。

五是重塑商贸物流中心地位。要借助区位通道优势,着眼于构建大市场、搞活大流通,高水平发展高端商贸物流,培育新型流通业态,不断繁荣商贸经济。要加快物流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不断提高产品流通速度和效率。

(责编:张清雅)

F127

A

1008-8431(2017)04-0018-05

2017-03-04

课题组牵头人:陈涛(1969-),男,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课题组成员:周宗成(1969-),男,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副校长;胡秀英(1968-),女,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张婷(1985-),女,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科研处主任、讲师;曹蓄温(1988-),女,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经济教研部讲师。

猜你喜欢

万州高铁旅游
万州:发展生态经济 书写绿色答卷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万州面的乡愁味
高铁会飞吗
我困在这座小城二十年
旅游
第一次坐高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万州有个『草莓王』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