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创新

2017-09-11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统一

“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浙江先行先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初步形成了“浙江模式”,用一句话概括是:“四张清单一张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简称“一张网”,是四张清单(行政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部门责任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的载体和平台,并称为“四张清单一张网”,这是浙江省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总抓手。

“互联网+政务服务”:浙江实践

“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浙江的实践,从“一张网”取得的建设成效来说,主要包括:一组数字、两个端、三个关键字。

一组数字:访问量、注册用户数、办件数、缴款额、覆盖面。

浙江政务服务网于2014年6月上线,截止目前已有320万注册用户,其中个人用户270万,法人用户50万。日均浏览量超过320万。累计受理“一站式”办件2900余万笔,2016年以来工作日日均7万余件,网上申报比例超过20%。累计缴款逾24亿元、为810万人次据集中、管理集成的“智慧政府”。推进建设省市县一体化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打造统一的人口、法人基础数据库、电子证照库和社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在海量数据汇聚融通的基础上,分层次、分类型推进数据共享开放。依托统一的架构建设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等综合监测分析平台,开展公共数据挖掘,打造政府智慧决策支撑平台。在统一的业务协同信息平台基础上构建社会综治、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业务系统,构建“无缝隙”的政府监管和协同治理体系。

三个关键字:七统一、四集中和两导向。

2006年6月25日,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数据开放、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省市县统一架构、多级联动的网上政务平台一一浙江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运行,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型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初步形成“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浙江模式。

七统一:统一门户、统一认证、统一申报、统一查询、统一互动、统一支付、统一评价。在整体架构上,以“七统一”为原则,构建“一张网”,有效破解了地方部门业务割裂、服务碎片的局面。

四集中:权力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政务信息集中公开、数据资源集中共享。在资源整合上,以“四集中”为原则,对行政权力事项库进行统一编码、规范入库,构建标准化的应用汇聚平台、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和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有效实现了政务信息和服务资源的集中共享和开放利用。

两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在建设导向上,以“两导向”为原则,对”一张网“进行快速迭代、不断更新,遵循用户体验至上原则,欢迎找茬、不怕吐槽。

“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模式

利用互联网思维,将“一张网”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进行设计、开发、运营,大力推进“制度供给、用户体验、新技术应用、应用整合、产品运营、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的创新。

1、制度供给:出台浙江版“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强化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制定政务云平台管理办法、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电子政务项目审核管理机制,组建省数据管理中心,为探索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浙江模式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供给和保障。

2、用户体验:改变传统政府信息化“需求导向,忽视制度供给;技术导向、忽视业务痛点;视觉导向、忽视体验逻辑;功能导向、忽视用户场景等问题”。

3、新技术应用:在新技术应用上,着力打造四大支撑平台“云平台、数据平台、汇聚平台、支付平台”。云平台和数据平台:起着承载应用服务和数据资源的作用,是“一张网”的两大基础性平台。

4、应用整合:目前汇聚了100多个移动端应用,通过政务服务APP,与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互联网入口,输出、分享和连接服务,汇聚流量、引流用户,已推出应用的流量贡献率最高达到了40%。

5、产品运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轻体验、重后台;轻客户端、重服务端。2014年6月25日上线以来,PC端已进行1次全面改版、4次频道改版、功能迭代和栏目迭代需求300多项;移动端已经历三次大的版本迭代,12次小版本迭代。

6、数据分析:通过对用户的访问行为、访问路径、搜索关键词和基本属性的数据分析,对改版的需求、重点进行评估,对网站的结构内容进行简化、优化。

“互联网+政务服务”:突破方向

如何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突破,突破方向在哪?下一步重点、难点和痛点在哪?

1、制度层面

加快推动《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的落地实施。

尽快出台适用于“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域的电子票据、电子文件、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等应用管理办法,打通数据壁垒,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和跨区域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应用整合和安全认证。建立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应用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考核。

2、建设层面

“互联网+政务服务”,其核心是网上审批和便民服务。从建设层面来讲,就是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四化”推进。

一是标准化。推动网上审批、便民应用的事项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标准化是“互联网+政务服务”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是最小化。申批材料、前置条件和办理环节必须一减再减,达到不可减、不能减为止,只有实现最小化,才能快速实现事项在线化。

三是在线化。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从线下向线上转移,要应上尽上,网上能办的事,不得要求去现场;而网上办不了的事,去现场最多一次。在线化的核心就是移动化。

四是生态化。如果我们把政务服务看成是一个商业化的互联网应用,那么,政务服务,同样需要构建一个应用生态,应用不再碎片化,形成集聚、关联和智慧,实现政务服务的生态化。

3、应用层面

着力推进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文件的应用,优化审批流程,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应用服务的数据闭环。

重点贯彻落实《关于优化行政流程推进网上审批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105号)》和《关于实施服务型政府建设“1113”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116号)》精神和要求。

各地、各部门行政审批承诺办理时间缩短20%以上,可上网办理的审批事项全面开展网上申报(预审),单一审批事项服务对象办事上门力争不超过1次。

在全面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同时,围绕政务服务“找谁办、哪里办、怎么办”等问题,大力推进 “一端一号一窗三库”建设,即服务型政府“1113”行动计划,打造网上网下联动“一张网”。

“一端”,即优化浙江政务服务网移动客户端(APP)功能;“一号”,即构以“12345”热线电话号码为统一接入口的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一窗”,即加快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的服务提升;“三库”,即推进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库、电子证照库、公共信用信息库建设。

要基于政务大数据应用,不断完善“四张清单”,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动“一张网”升级,提高服务效率。用更大的放、更好的管、更优的服,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充分释放发展潜能。

4、实现目标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实现目标已越来越清晰,那就是:互动式。线上线下联动,面对面,如VR身临其境;全链条。以人为本,贯穿始终,单应用环环相扣,多应用互联共享;强粘性。随时随地、随身携带,用了你就离不开;智慧化。越来越聪明,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了。

在浙江乃至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了明确的突破方向与实现目标。但是,“互联网+政务服务”,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难点与痛点还有很多。

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连接、融合和开放,一定能够形成闭环的政务应用生态,真正实现政府的治理现代化和服务智慧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统一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互联网+政务服务”路径研究
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速
政务微信,你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