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搭建政府信息共享平台

2017-09-11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1期
关键词:证照部门政府

广州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及应用工作以“整合、共享、协同”为目标,早在2006年,广州市开始建设政府信息共享平台。2008年、2012年和2016年,广州市政府相继颁布了《广州市法人基础信息共享管理办法(暂行)》、《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和《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对自然人和法人等基础信息的准确性、依职能共享以及共享争议协调处理机制等内容进行了明确。

经过十年的探索发展,广州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及应用工作形成了“一个平台、两个抓手、两大支撑、四大应用”的局面,即以信息共享为核心,抓住顶层设计和信息化项目立项,以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和信息共享目录为支撑,不断深化信息资源应用,促进政府信息互通共享、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在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方便市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搭建以政府信息共享平台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特色一:统一性。相对于多对多网状共享模式存在的缺乏统筹管理、协调成本高、周期长、投资难以复用等问题,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采用了一对多星型结构。已建设成为横向联接市级各部门,纵向贯通省和区的全市统一政府信息共享交换枢纽和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提供便捷高效跨部门信息共享服务,解决了政府部门间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问题,形成广州特色政府信息共享模式。

特色二:全覆盖。共享范围不断扩大,共享成员单位由最初的财政、国税、地税、质监等4家增至现在的112家,实现政府部门全覆盖,同时对接水、电、燃气、银行等民生和金融机构。形成持续动态、快速支撑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

特色三:海量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分共享资源目录、基础信息库(含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基础信息库)、共享交换、专项工作(应用)等模块,供需双方可按照授权在线完成信息配对,实现自动分发。截至2016年11月,平台汇集1764类数据主题,55.93亿条数据,累计交换数据111.88亿条,日均交换数据691万多条。共享数据量逐年递增。

强化顶层设计与信息化项目立项两个抓手

抓手一:以政府规章率先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先后出台了《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和《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解决了政府信息共享中的三个核心问题:以谁的数据为准、能否共享、如何共享。

核心一:努力实现“一数一源”。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包括户籍、婚姻、出生死亡等10类自然人基础信息,企业和个体户登记等6类法人基础信息,并对这16类基础信息的责任提供部门予以一一明确,使“一数一源”落到实处。其他部门不再重复采集这16类信息,在具体行政事项办理过程中将以责任提供部门的信息为基准,最大限度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信息的准确性,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群众到政府机关办事不用重复填表、重复提交信息。

核心二:各部门“依职能获取信息”。改变了过去政府部门信息供需双方协商共享的弊端,防止相互推诿。同时明确了部门从共享平台获取的信息不得自行向公众发布或向其他组织转让,不得利用共享的政府信息牟利,规范了共享与个人、企业隐私保护的关系。

核心三:推动政府信息共享规范化、法制化。赋予了市编办、法制办、工信委、政务办等四部门联合审议“信息共享”争议的职权。审核的判断标准是“依职能共享”,扫清部门利益对信息共享的阻碍,体现了信息数据资产归政府所有,部门仅是政府委托的管理者的思想,破除“信息孤岛”。

抓手二:牢握政府信息化建设方向。广州市工信委作为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立项、验收及绩效评价主管部门,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及应用纳入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评价指标。

第一,要求每个申请财政资金的建设类或者运维类信息化项目,必须明确信息资源管理利用情况(包括全量信息资源、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目录),否则不予批准。

第二,在建的信息系统,验收前应当通过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完成信息资源目录注册工作,否则不受理验收申请。

第三,凡信息系统不能与其他部门互通共享信息的,不得通过验收。

第四,制定年度市政府信息共享评价工作方案。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的采集、共享和利用情况评价管理制度,对各政府部门的基础信息和共享目录信息共享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各部门信息化项目立项、验收和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夯实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和共享目录两大支撑

支撑一:开展政府全量信息资源目录梳理。依托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政府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由各部门梳理业务及信息资源,对职能范围内采集或产生的信息资源进行登记,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全量目录。目前,完成对市财政局、教育局等93个部门1043个信息系统3375个信息资源的登记注册工作。

支撑二:组织修订政府信息共享目录。2014年,广州市发布第一版政府信息共享目录(含36个政府部门)。计划今年发布第二版信息共享目录。新目录分基础信息共享目录、部门信息共享目录和专项应用共享目录三大类。其中,部门信息共享目录中包括52个部门的699个主题信息,专项应用共享目录包括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综合治税、居民家庭经济核对等18个专项信息。

四大应用助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建设

应用一:专项工作助推业务协同。有效支撑了低保低收救助、综合治税、商事登记改革、流动人员管理、土地出让金、中小客车总量调控、三公经费监管等30多项政府重点热点工作。列举三个案例:

案例一,低保低收救助。广州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共享工作从2013年起开展,共有市人社局、民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8个部门、24家银行、1家保险机构等共33家单位通过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开展救助申请信息核对工作。2015年全市共受理各项核对业务41185宗(91108人次);完成业务审批59892宗(85418人次)。其中,基本低生活保障33633宗(36789人次);公共租赁住房19029宗(35989人次);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4919宗(7695人次);其他人员医疗救助2227宗(4761人次);核对准确率达98.5%(复核率仅为1.48%)。通过核对,检出不合格申请9454宗(15898人次),核对检出率达17%,为全市节约社会救助资金1.06亿元,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有效保障了社会救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实施。

案例二,综合治税。通过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税务、工商、国规、住建等31个部门的税源信息共享,实现重点领域税源全流程监控。税源信息共享后,市国地税税务登记率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5年市国税局查补入库税款9526.21万元,市地税局税收收入增加2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9%,对市地税部门完成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市本级收入全年预期做出重要贡献。

应用二:加快构建公共信用体系。依托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已初步建成“一目录体系、五信用主体库、三服务系统和一网站”的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截至11月,已归集51个部门392个数据主题约15.5亿条数据;建立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公共组织和政府等五类信用主体超过5亿条数据的信用主体库;新版“信用广州”网发布试运行,依法提供个人、企业的登记、监管、资质、违约等8类信用信息公开查询和授权查询、异议处理等服务。实现与信用广东、信用中国网站对接,上传市级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与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合作,实现与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连通,支持向金融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服务。

应用三:建立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广州市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于今年10月上线。首期开放200多项数据集,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道路交通、教育科技、民生服务、企业服务等14个重点领域。数据开放平台与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对接,以信息共享平台为支撑,实时接收推送过来的开放数据资源,保证开放数据质量和鲜活性。同时平台在数据应用上的特色包括可通过关联分析数据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定位,可对数据资源进行在线抽样、统计、分析,可以地图方式展现数据信息的区位及热度等,有效推动了公共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和利用,带动社会公众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应用四:推进电子证照系统建设。基于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广州市电子证照系统于今年10月上线运行。目前,已建设完成包含企业和个人相关的138个证照的目录,支撑全流程网上办事,全天候在线服务。政府部门业务人员可以在线验证、查阅办事人的电子证照,并提取电子证照的数据内容到业务系统;社会公众窗口或网上办事时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即可查阅、使用本人电子证照,也可查阅其他向社会公开的证照信息。其中,全市14.4万残疾人证已全部实现电子化签发。首个应用示范业务已顺利开展,残疾人凭身份证即可在业务窗口通过调用残疾人证电子证照办理残疾人零星报销业务。电子证照系统的建设大大简化群众办事环节、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猜你喜欢

证照部门政府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新建核电站项目前期的证照申请与核安全监管浅析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第二批可在线办理的电子证照清单
电子证照系列基础标准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福州电子证照全流程应用开先河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