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职课程设置的原则研究

2017-09-10刘伟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2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课程设置问题

刘伟

摘要: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并被应用,产品结构不断更新,管理改革不断深化。要使教学跟上时代步伐,课程设置需要不断更新,增强灵活性。高职课程设置应该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减少过细的分门别类,寻求知识间更广泛的关联。

关键词:高职、课程设置、问题、案例分析

高职课程作为课程的下位概念,包含着课程的核心本质,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职课程是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学内容及其组合形式,包括专业教学计划,及其学科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所规定的全部教学要求的总和。它包括几个基本要素。在我国高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纳国外的高职课程设置的结构主义课程观以及后现代课程观等课程设置理论,从而丰富我国的高职课程设置理论。

一、高职课程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学生在校应掌握的不但是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生产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1]这种复合型人才应该具有三种技能:a.社会技能,即从事职业活动以及生活在社会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规划能力及社会责任等;b.学习技能,包括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模式,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c.职业(岗位)能力,是专业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它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因此高职课程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实践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

加强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高职课程通过大量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教学性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2]现代工业心理学研究表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不仅仅是系统的科学知识,有近一半是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紧密联系的介于学科理论知识与经验性知识之间的"劳动过程知识",它是在劳动过程中通过实践获得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课时比重应该是很大的一个部分。

(二)课程设置具有综合性

高职课程既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也要为他们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能力结构。所以高职课程在进行设置时应该把理论教学和技术训练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等。这就要求高职课程设置要具有综合性。例如课程设置者可以从培养一种或几种职业能力的角度,把内容相关的学科课程按照科学性、逻辑性原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建立一门或几门综合课程或教学模块,这样也会对专业教学与考核的形成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课程对社会需求反应快

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出发点,职业教育课程的岗位针对性使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最快的反应,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如今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科学理论从产生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周期越来越短,每3-5年就有约50%的职业技能需要更新,每年都有大量新的工作岗位产生,同时大量原有工作岗位消失。与此相适应,职业教育课程对社会需求的反应也正在加快。

(四)社会参与职业学校课程的制定与实施

职业学校的课程开发应该由工商界人士与教育界人士共同负责,因为来自社会用人单位的专家对于社会职业岗位变化及职业内涵变化最为敏感,能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时反映到学校中来。同时,学校可以聘请企事业专家,广泛吸引社会教育资源,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与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训练任务。

二、高职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多样化的原则

多样化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人们已不再过分追求统一。本科院校设立的职业技术学院与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有区别不一样,因其拥有的资源不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高职课程设置应该不一样,因其服务的地区条件不同;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内,针对学生的来源不同,课程设置也应该不同,因为不同来源的学生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同。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应的就是多样化。

(二)灵活性的原则

灵活性是指学校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培养个性化人才的需要而自主决定的课程和课程标准。[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国家课程标准,更要重视学校课程开发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只有两者兼顾,才能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和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同时为了满足学生们的不同兴趣,课程设置也需要灵活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例如增大选修课学分比例,建设开放式选修课程序,使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结构均做到灵活开放。

(三)综合性的原则

高职课程设置应该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减少过细的分门别类,寻求知识间更广泛的关联。课程的综合化以对学校课程内容进行统整为特点,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原有分科课程内容以及其它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关于知识的整体性认识和全面的观念,并养成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课程。我国目前已经开始重视课程的综合化这一问题,体现了综合化的理念,设置了一部分综合课程。 [4]

(四)超前性的原則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激增的时代,技术衰退期急剧缩短,技术教育较之科学教育,其相对滞后性显得更为突出,因此,预测性、前瞻性的课程设置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如能预测我国一带一路、互联网科技等形势所带来的人才结构变化,依据预测后的需求对课程进行超前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高职课程设置的特色所在。培养创新性高等职业人才首先必须有创新性高职课程设置。

三、结语

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且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课程设置不再以学科为中心,自我封闭,画地为牢,而是不断地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向跨学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课程内容也不再是完全确定、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根据客观需要和新的知识、技术成果以及职业岗位要求予以调整修正。

参考文献:

[1]刘长春,徐长发. 职业教育学[M].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

[2]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M].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

[3]陈凤英.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设置的探讨[J].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3)

[4]陈红.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一个研究综述[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endprint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课程设置问题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