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粮农民与管粮政府的行动逻辑

2017-09-09张红李万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粮食生产农民政府

张红+李万伟

摘要:以河南省浚县为例,通过对粮食生产的社会学考察,一是探讨了农民对农业的态度与政府在农业上的作为;二是在县、镇、村三个层次上考察了农民和政府在农业面向、农业目标、农业计划和农业工作中的运作逻辑,而该逻辑遵循的则是各自生存的场域;三是进一步探讨了农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即从系统论视角看待农业发展,从整体论出发推进农业建设。

关键词:农民;政府;粮食生产;行动逻辑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5-2997-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5.048

Abstract: Taking Xun county of Hena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sociological study on food production, the farmers' attitude toward agriculture and the government's conduct on agriculture were firstly investigated. Secondly, the operational logic of farmers and government in agriculture was examined at the three levels of county, township and village, and each logic was following its own field of survival. Third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society was further discussed, that is regard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theory,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from holistic theory.

Key words: farmer; government; food production; action logic

农为国本,食为民天。自古以来,粮食就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基础,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以来,连续13年发布的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大政方针指导下,以及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12连增,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42 kg。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而就当下农业技术难以创新性突破的前提下,仅靠农药、化肥等物质性投入的增加,已难以维系粮食的持续增长。一边是丰收的喜悦,一边是生产的隐忧,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直令笔者感到迷惑,也促使笔者对此深入思考:究竟谁在生产粮食,政府和农民在粮食生产中各发挥了什么作用,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各自的运作逻辑是什么,逻辑运作的背后又是什么,这些思考促使我们前往粮食生产一线去追寻问题的答案。

1 研究对象与思路

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进入新世纪,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超过5 000万t,连续8年创新高,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满足自身需求之外,每年还向国家贡献2 000万t以上的粮食及其制成品。大量的蔬菜、瓜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走出河南,走向世界[1]。河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粮仓”、“国人厨房”。浚县隶属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土壤以潮土和褐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海拔高度在57.5~80 m,地势平坦,适合各类粮食作物的生长,是农业部划分的优质强筋小麦主产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自古就有“黎阳收,顾九州”之称[2]。

研究思路可以归为“一个时空,两个主体,三个层次”:一个时空即浚县的历史、自然和社会环境。虽然着眼于浚县农业当下的发展状况,但是不得不考察其农业发展历史及生态社会环境对当下的影响。从历史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演化历程,从自然地理到农业耕作也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因此,笔者尝试在浚县的时空范围内,全面考察影响粮食生产的各种因素。两个主体即农民和政府。通过对两大行动主体运作逻辑及背后根源的比较分析,可以更清楚的呈现农业生产的真实过程。通过对县、镇、村三个层次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了解浚县粮食生产的整体情况。调查时,通过个案访谈分别走访了浚县农业局、粮食局、水利局、农业机械管理局,W镇和S镇的农业综合办公室,K村、T村和Y村村委会,共计4个县级农业主管部门,2个镇级农业主管部门,3个村级单位。问卷调查了306个村民,有效回收率为96%。通过文献研究对浚县县志、统计年鉴、政府文件、涉农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条例、各乡镇村庄统计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

2 农民对农业的态度

将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的主观态度分为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如何看待农业生产;二是如何看待政府农业机构。

2.1 对农业生产的态度

现在家中主要由谁做农活,39.8%的村民选择自己做,29.6%选择由配偶做,父母做的占14.2%,儿女和儿媳女婿做的分别占9.3%和6.6%,选择其他的仅占0.4%。暂且不考虑受访对象的性别因素,从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家中接受调查的对象宣称农活主要由自己来做,雖然受访者有邀功之嫌,但大致情况可以确定,大多数家庭是由留守的那位来做。endprint

将来家中主要由谁来做农活,34.3%的村民选择了儿女,选择儿媳女婿的占23.7%,而选择自己和配偶来做的下降到16.9%和13.5%,选择其他的占7.2%,选择父母做农活的更是直线降到4.3%。可见,大多数村民还是认为子女会像自己接父母班那样继续耕种土地。但当提及儿女是否愿意接地时,大多数村民却笑而不语。

希望子女将来从事的职业,41.5%的人希望子女当公务员,26%的希望将来经商,希望子女将来打工的占14.6%,只有2.4%的被访者希望子女继续务农,参军和其他各占5.7%和9.8%。这一结果反映出村民对于农业生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30%的村民从现实角度出发,选定将来家中主要由儿女做农活;另一方面,又认为务农辛苦不挣钱,理想的状况还是跳出农门。

通过对农业生产主体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对农业的态度。目前在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年龄偏大的留守群体,他们在乡亲朋友的示范下,在资金不足、缺乏技术指导、不了解市场信息的情况下,按照惯例采用农药、化肥、农业机械、水利灌溉等生产要素进行粮食生产。农业收入只占家庭总收入不到30%,但各种消费支出却掏空了腰包。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小块土地努力耕耘,既希望子女能够将之传承延续,又希望孩子们能够脱离土地。他们既不相信“上面”的人能够像自己那样好好种地,又期望“上面”能够对眼下的困难给予协力。

2.2 对政府农业机构的态度

近30年来,农民对政府农业机构的态度依次经历了三个阶段:接受-抵制-漠然。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10年,农民刚刚从人民公社的体制下挣脱出来,对于政府的“指令性计划”依然保持惯性依从。邻乡种植香瓜挣钱了,就号召本乡农民仿效,结果出现“果贱伤农”的一窝蜂上又一窝蜂下的情形。一次又一次地“逼民致富”让总是处于信息末端的农民牢骚满腹。即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抵制,政府宣传什么偏偏不信什么,甚至出现将新品种、新技术无偿送到农民手上也无济于事的状况。第二个10年,为改善S镇的种植结构,政府规划了5大基地,每个基地都在万亩以上,集中种植茄子、西瓜、大葱、林果等经济作物。但是,更加趋于理性的农民注重的是自己的价值判断,政府公信力的下降致使指令不再奏效。进入第三个10年,中国废除了延续2 600多年的皇粮国税,从此农民种地不仅不用交税,反而享受各种财政补贴。访谈中发现,大多数农民都表示种地越来越省心,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但是在好日子里就不存在不满与冲突了吗,农民与政府在私下的交锋从未中断,“弱者的武器”也从未远离农民的视野[3]。农民对政府持漠然态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农业机构的认识及对农业政策的理解。

当问及“谁应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时,74%的村民坚持“普通村民”应在并且已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政府农业机构的重要性在村民心目中可有可无,这与其无所作为有着密切关系(图1)。

农业生产方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资金不足无力投资的占39.6%,不懂技术或缺乏指导的占21.5%,不了解市场信息的占16%,不懂农产品储藏、加工与销售的占10.4%。可见,在农业生产的需求方面,政府的供给是不到位的。其次,粮食生产中对于技术的使用,主要依赖农药化肥(33%)、水利灌溉(28%)和农业机械(24.2%),而对新品种(11.8%)、农产品加工和储藏(0.8%)等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收入的新要素明显采用不足。第三,就获取种植或农产品加工等信息渠道来看,村民主要还是依靠乡亲朋友等熟人的介绍(27.1%),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农业技术员和农业推广部门明显没有发挥出传播农业信息的作用。第四,就目前村民最需要解决的农业生产问题来看,主要是农业生产资金不足,有些人即使想在农业生产上有所作为却也无奈资金短缺的困扰。此外,村民在农业市场信息上也亟需有效的指导。

3 政府在农业上的作为

针对政府这一管理主体,分别从县、镇、村三个层次进行了考察,虽然村委会不是一级政府,但其在农业生产中主要负责传达上级政策,协助上级工作,组织村级事务,因此也把它纳入了考察范围。

3.1 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责

政府农业机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组成部分,其设置是为了服务农业与农民。在中国,农业部高居顶端,自上而下垂直延伸到省市县乡镇。以浚县为例,各局职责如表1所示。科层管理体制使得政府机构悬浮于基層之上,与农民间形成了“两张皮”的关系。乡镇农综办处于链接国家与社会的节点,如何处理两个集团意愿上的矛盾,很大程度上要视其眼睛往哪看?如果“往上看”,其决策过程一般限于执行上级命令,遵照指示办事即可。若“往下看”,其决策过程则建立在广泛收集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在计划制定与实施中能够代表农民的利益。

3.2 日常工作和运行模式

在对浚县农业部门负责人访谈时发现,虽然各部门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工作模式却大同小异,都运行着同一种逻辑,即日常工作走程序,重点工作走项目。

在粮食生产期间,农业局的日常工作就是发放良种补贴,进行小麦中后期病虫灾防治,组织专家下乡讲课,集中培训科技示范户。粮食局的日常工作是对本县的粮食企业进行监督监管,对粮食企业市场准入进行审核授权,对政策性粮食收购进行准备工作。水利局的日常工作是安排、督促、检查各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夏秋两季安排防汛、抗旱工作。农机局的日常工作是农忙忙生产,农闲忙培训,冬春两季组织人员到农机大村发放资料,进行宣传培训,审核农机驾驶证,安排农机补贴项目;夏秋两季组织粮食机械化收割,做好秸秆还田工作。

除了日常工作以外,农业部门主要围绕农业项目做工作。同样,其他部门的工作也大致相同,农业局正在牵头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农机局每年都要申请农机补贴项目,粮食局则每年都要根据上级部门的粮食储备项目开展工作。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项目工作变成日常工作,并最终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农业生产各部门自上而下都被项目捆绑到了一起。endprint

猜你喜欢

粮食生产农民政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