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市2016年6月14—15日一次降水过程分析

2017-09-09马晓慧

南方农业·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潍坊市降雨高空

马晓慧

摘 要 为更好地分析与研究潍坊地区降水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规律,减少暴雨灾害带来的影响,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卫星等观测资料,针对2016年6月14—15日发生在潍坊地区的一次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存在有切变线逐渐移动,在东北地区出现有高空冷涡,在中纬度地区出现有冷槽并呈现出缓慢移动的趋势,低纬度地区存在有南支槽并缓慢的向东移动,良好的高低空配置、充足的水汽输送条件导致此次降水持续时间较长且短时降水量大;潍坊市位于高湿区域且位于水汽辐合中心周围,低层辐合与高空辐散为强烈上升运动创造有利条件。另外,潍坊市在降水之前出现有上干下湿的层结且极不稳定,垂直上升运动的逐渐加强及地面辐合线逐渐移动引发此次强降水。

关键词 降雨;高空;上升气流;潍坊市

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8.052

暴雨一直是北方夏季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暴雨灾害发生时还往往伴随有洪涝、泥石流等衍生灾害,对当地的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暴雨灾害具有极强的突发性,且很难准确监测与预报,一直是众多专家与学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近年来,很多专家与学者都针对暴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刘艳清等针对2016年6月发生在湘乡地区的一次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发现地面辐合线与垂直速度中心触发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充沛的水汽条件、低空辐合与高空辐散的动力配置、位势不稳定层结等为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高晓梅等分析了潍坊地区2012年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现大暴雨区域正好对应了水汽通量的最大值区与辐合中心,且出现超低空急流的位置与时间在降水强度的增加及发生区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通过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6月14—15日潍坊地区的一次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本次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今后此类降水天气过程的监测与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1 降雨实况

2016年6月14日,受到高空冷涡与黄河气旋等的共同影响,山东省潍坊市发生了2016年强度最强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大风、雷暴、冰雹等多种灾害性天气同时出现。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15日06:00,潍坊市全市的平均降雨量为31 mm,青州、安丘、长乐与临朐地区的降雨量都在40 mm以上,其中青州的平均降雨量最大,为47 mm,昌邑的平均降雨量最小,为12 mm。潍坊市一共有42个站点都有暴雨天气出现,其中青州王坟的降雨量最大为92.1 mm。冰雹直径最大为2.5 cm,瞬时风力达到10级,极大风速为27.9 m/s。

2 天气形势分析

本次降水天气过程受到高空冷涡与黄河气旋的共同作用。500 hPa位置处表现出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在东北地区出现有高空冷涡,在中纬度地区出现有冷槽并呈现出缓慢移动的趋势,低纬度地区存在有南支槽并缓慢向东移动。潍坊市位于槽前位置处,强烈的西南气流为暴雨发生过程中的水汽输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4]。6月15日20:00,588线由孟加拉湾逐步延伸至中国华南等大部分地区,并且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冷空气发生缓慢扩散,导致此次降水持续较长时间。6月15日08:00 700 hPa位置处有切变线位于安徽-江苏-山东一带,850 hPa位置处有切变线向东北方向移动,直至移动至山东一带,这为潍坊地区降水天气过程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急流在生成强降水过程中发挥着显著作用。观察各层风场能够发现,在东北地区对流层顶出现有急流轴且呈现出东西走向,风速在40 m/s以上;在山东北部对流层500 hPa位置处存在有西南急流,风速在24 m/s以上。

700 hPa位置处在安徽-江苏-山东出现西南偏西急流带,风速在15 m/s以上。潍坊市08:00处于低空急流的右前方,充分保障了低层暖湿平流及充足的水汽输送。与此同时,潍坊又处于高空急流的左部,冷暖气流在上下层频繁交换、高空存在着辐散下沉区极易引发强对流天气过程。

3 物理量场分析

3.1 水汽条件

在降水天气持续过程中,潍坊对流层的中上层一直受到高湿区的控制,在850 hPa低空位置处在05:00—11:00时间段内相对湿度的数值较大,特别是在07:00—08:00这一阶段,水汽条件能够完全配合,这与降水大小相对应的时刻相符。对850 hPa水汽通量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得出,02:00在江苏与山东南部出现有水汽辐合的大值区,而在山东北部出现有低层辐合。到08:00水汽通量大值区移动至山东中部地区,水汽辐合中心也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直至山东中部地区,充沛的水汽輸送,再加上强烈的上升运动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3.2 热力条件

在发生此次降水天气过程之前,高湿高能气流控制36°N以南地区,在36°N以北的部分地区存在有向南入侵的θse的干冷气流,且强度较低。由下图能够看出,在700 hPa对流层位置以下,随着高度的逐渐升高,θse有所减小,低层位置处θse的最大值达到358 K。这一现象表明,在暖湿气流以上存在有叠置的干冷气流,并且其状态表现出上干下湿的对流及不稳定性。700 hPa之上的位置,大气状态相对稳定,这对暖湿气流逐步向上扩散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进而使能量保存在低层位置处。积聚的能量随着气流的不断增强而逐步得到释放,到08:00各个条件都相吻合,进而引发了此次降水天气过程。

3.3 动力条件

降水区域低层的负散度值由20:00有所增加,在6月15日08:00—14:00这一阶段内绝对值达到最大,在925 hPa位置处出现有散度的负值中心,而且辐合层相对较低。此时潍坊市持续位于高空强辐散区域,为持续性的水汽垂直输送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导致降水持续的时间较长。与此同时,潍坊上空也位于上升运动区域之内,并且上升运动的高度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而缓慢移动至400~500 hPa位置处,并且在04:00—11:00这一阶段上升运动的中心值在-1.2 hPa/s以上,这些现象都能够看出,自6月14日20:00潍坊市的上升气流呈现出相对明显的增强趋势。15日04:00—11:00上升气流的强度达到最大,此阶段的降水也相对明显。之后上升区域发生明显的回落并移动至850 hPa位置处,中心值也有所减小,使降水的强度也有所减弱。

4 结语

本次降水天气过程是在高空冷涡与黄河气旋等的共同影响与作用下引发的,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中低层存在有切变逐渐移动,在东北地区出现有高空冷涡,在中纬度地区出现有冷槽并呈现出缓慢移动的趋势,低纬度地区存在有南支槽并缓慢的向东移动,良好的高低空配置、充足的水汽输送条件导致此次降水持续时间较长且短时降水量大。

第二,潍坊市位于高湿区域且位于水汽辐合中心周围,低层辐合与高空辐散为强烈上升运动创造有利条件。另外,潍坊市在降水之前出现有上干下湿的层结且极不稳定。垂直上升运动的逐渐加强及地面辐合线逐渐移动引发此次强降水。

参考文献

[1]刘艳清,刘连明,戴丽光,等.湘乡地区2016年6月14-15日大暴雨特征分析[J].江西农业,2016(11):73-74.

[2]高晓梅,闫凤君,徐桂华,等.2012年潍坊地区首场局地大暴雨天气成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5):199-207.

[3]宋欣.2012年7月4日潍坊地区暴雨天气成因分析[J].农学学报,2014,4(4):91-94.

[4]聂红红,廖敏.2016年6月伊春市2次大暴雨天气对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24):198.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潍坊市降雨高空
高空走绳
降雨型滑坡经验性降雨型阈值研究(以乐清市为例)
高空缆车
不要高空抛物!
高空莫抛物
泥石流
潍坊市“互联网+制造业”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山东省潍坊市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潍坊市中小微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潍坊全市会展统计培训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