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好我来了

2017-09-08杨歌

湖南教育·B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李镇西夏令营文字

杨歌

七月的长沙骄阳似火,第二届“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在火热的日子开班了!整整两天的学习,我的笔记本上记得满满的,心里也装得满满的,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中不停地欢跃:幸好我来了!

来了,才懂得写作是为了什么。满腹经纶的刘启迪编辑与我们论“文章自觉”,让我们思考究竟为何而写。是为了生存,是为了生活,还是为了生命?这是我从未考虑过的问题。回想自己,其实写作的目的并不纯粹。虽然经常写教案、写计划总结、写论文乃至课题,说不上文思泉涌,也算得上游刃有余。但是一提起笔来写其他,便似有千斤重,写得磕磕绊绊,愁肠百结。现在,我幡然醒悟: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为了给学生做示范,这样的写作只是基于职业需要,难怪我深感痛苦!是的,一切写作只应发于内心的需求,用文字重新发现自己,在寫作中回忆、倾听、思索,才能在写作中快乐并幸福着。

来了,才明白写作可以写些什么。年过花甲却依然精神矍铄的唐亚唯老师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向生活学写作。你只需将眼中、心中的生活用文字表现出来,写生活中的感动、生活中的震撼、生活中的愁思、生活中的遗憾;写教学中稍纵即逝的灵感、教学后细细推敲的感悟、教育中小心翼翼呵护的童真、教育中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信念……

来了,才体会到写作贵在坚持。我们需得在日复一日的写作中,用手中的笔将心中的渠掘得更宽广更深远,才会让写作的泉源流得更奔放更鲜活。唐亚唯老师正是这样笔耕不辍的人,他在国外旅行五日即写出三万余字,哪怕晚上十点了,仍坚持用笔记录。其实我们并非不能写,而是惰性使然。生活中、教学中多少灵光闪现,却没能及时捕捉,就这么被我们放任过去,最后不留一点痕迹。若干年以后,我们老了,能记住的还有多少呢?只有文字是最能经得起时光沉淀的。等那时再来慢慢翻看这些文字,将是怎样的激动和幸福!坚持写,及时写,才能记得住事情、留得住回忆。

来了,才发现写作会带来成长。或许有一日,我们会因写作而成为我们自己。且不说教育思想泰斗苏霍姆林斯基记叙5年时光31名学生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不说我最近读到的王崧舟老师随想随写却篇篇蕴含诗意的《语文的生命意蕴》,就说李镇西老师曾经鼓励过的网友红袖(陈晓华)老师,正是因为把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考坚持不懈地记录下来,现在已经推出了三本日记体教育著作。这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实践、思考并记录,这正是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教育专家的关键所在!”

幸好我来了,才有机会聆听这么多专家、大咖字字珠玑的讲座,才会引发我关于写作的无数思考。《湖南教育》编辑部主任江新军先生的这句话直击我心扉:“一位不会写作的语文老师,是不称职的语文老师!”作为语文老师何须畏写?写作不过就像我们和学生说的那样———以我手写我心罢了。作为语文老师怎能不乐写?写作不仅仅是我们必备的核心素养,还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而浪漫。作为语文老师怎能疏于写?俯下身子与学生同行,用自己的写作来潜移默化,也是互相成就。

幸好我来了,于是,我写下自己的收获:让写作忠于自己的内心,让写作记录自己的生活,让写作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这应该是我这次参加写作夏令营最大的收获。

(作者单位: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学校小学一部)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镇西夏令营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梦中的文字
夏令营让我成长
难忘的夏令营
我的夏令营
怎样让别人打不倒你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改变自己袁才有可能改变整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