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烛照生活,激扬文字

2017-09-08

湖南教育·B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期刊教育教师

炎炎夏日,湘水之滨,聚集着一群热爱写作、传承文明的人。

2017年7月13日,以“烛照生活,激扬文字”为主题的第二届“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在麓山大酒店开营。在为期两天的日子里,来自三湘四水的500多名教师济济一堂,与专家们面对面切磋写作技艺,探讨写作的难点,交流写作的心得体会。参加活动的老师们流连在写作的殿堂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炎热。

这次活动由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主办、《湖南教育》编辑部承办。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主席王跃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主任编辑、《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主任刘启迪,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敏,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国家基础教育评估专家唐亚唯,岳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美好教育理念倡导者孙光友,《湖南教育》编辑部主任江新军等与老师们分享了写作之乐。

活动总策划、《湖南教育》编辑部编审刘良初博士主持了此次活动。

张大伟:提高写作能力是落实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

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大伟在开营仪式上致辞。他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历,并谈了三点体会。一是要认识到提高广大教师的写作能力,是践行落实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去年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熟悉文化、理解文化,更要善于表达文化、传承文化。希望广大教师能通过此次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这是推动文化复兴、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二是要认识到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化发展是党中央交给国有文化企业的光荣任务。今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湘调研时强调,文艺创作要坚持不懈地抓原创能力提升、現实题材创作和人才团队培养,推出一批有全国影响的精品力作,引导广大文艺创作者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培养良好的文艺生态。作为一家国有文化企业,湖南教育报刊集团要牢记使命,依托“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激发广大教师的写作激情,在教师队伍中培养一批文艺创作人才,在推动文化繁荣和发展上有所作为。三是湖南教育报刊集团要进一步发扬自身优势,立足教育,办刊育人。要着力办好《湖南教育》《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导刊》《幼儿画刊》《爱你》等刊物,努力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推动者、家庭教育的引领者、社会教育的主导者。“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作为《湖南教育》编辑部精心策划和打造的品牌活动,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引领广大教师提升思想高度、道德素养和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跃文:小说创作要“大事小说”

“小说要写大事,大事才有意义,但必须从细节入手,从日常生活出发,才能避免空洞,才能写出自己的风格。”在第二届“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跃文的《小说写作与阅读》拉开了夏令营嘉宾讲座的序幕。他关于小说创作的“大事小说”原则,让在场学员茅塞顿开。

王跃文以题材、原创、形象、语言、真实、主题等六个文学创作常识为切入点,与学员分享了自身的创作经验与阅读心得。他说,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眼光下结论不同,而文学应当用艺术的眼光予以审视。每一个人的庸常生活都可以作为文学的素材,每一张平凡的脸上都刻着历史风云。宏大叙事固然是动人心魄的黄钟大吕,但日常化的“七零八落”更接近生活常态,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同样寓于其中。“大事小说”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来的。

他指出,一个优秀小说家的语言风格应该是多样的,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内容应用不同的语言。比如:《红楼梦》中姑娘们谈论诗词时,语言雅致;而涉及刘姥姥等俗世之人时,语言则充满了市井气。他非常欣赏《圣经》的语言风格,如:“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非常简洁干净。

他说,小说的真实性包括世界的真实性、情感的真实性和表达的真实性等几个方面,只有三者统一才能构建出一个为读者所信服的小说背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小说是必定有其主题的,它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并非刻意为之,亦不可一言以蔽之。一部小说既讲了很好的故事,又能塑造出有力量的人物,还能提供思想启迪,这样的小说才是足以流芳百世的经典。

刘启迪:原创不是“重复说”,而是“接着说”

“毋庸讳言,现实中的不少文章,难以称为论文或学术论文。”讲座伊始,刘启迪老师明确指出学术论文写作不等于工作经验总结,也不等于学位论文,帮助老师们清晰界定了论文的内涵与外延。

接着,他指出了文章自觉的“五个维度”:何谓写、为何写、写给谁、写什么、如何写。他说,所有的论文原创都要从“问题”出发,能不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真问题很关键,鼓励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刘启迪认为文章也是有颜值的。一篇文章的颜值有多高,可以从题目是否引人注目、内容是否引人入胜、结论是否引人深思、意蕴是否引人入道等方面进行考量。他对如何写出高颜值的文章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篇文章多种养,不下功夫不成样。立言不朽在练达,四大支柱要增强。”

“一篇文章多种养”是说一篇文章是作者综合素养的展现,每一个写作者都应努力提升文学、哲学及学科三方面的修养。“四大支柱要增强”中的“四要”指选题内容要原创、语言文字要通顺、逻辑层次要清晰、参考文献要规范。其中,内容原创是四大支柱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内容。刘启迪指出,原创不是“重复说”,而是“接着说”“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原创不是“述而不作”,而是“述而有作”“述而有论”;原创不是抄袭、剽窃、复制粘贴,而是守正创新;原创不是跟风、赶时髦、随波逐流,而是卓尔不群;原创不是大段大段地“引用”,而是推陈出新。他还例举了一些常见的文章选题与内容存在问题的案例,细致指导老师们做好文章的选题工作。endprint

孙光友:诗歌的话语方式是曲意表达

“你们问我什么是诗/我把桃花说成了夕阳/如果你们再问/到底诗是何物/我突然感到一阵寒颤……”开讲时,孙光友校长用略带岳阳口音的普通话深情朗诵了洛夫的《与君谈诗》。接着,他一边赏析诗歌,一边不露痕迹地阐述了对诗的理解,“诗是不可定义的”,“诗的本质是美”。

“‘你们问我什么是诗/我把桃花说成了夕阳,初一看,似乎答非所问,令人莫名其妙。事实上呢,诗人当然并非答非所问。这答与问之间是有联系的。为什么不直接回答?因为实在没法讲清楚。为什么还要婉转作答?因为必须告诉你怎么去领悟。”

“为什么作者用‘我把桃花说成了夕阳来回答什么是诗?因为桃花是美的,夕阳是美的,从美开始,到美结束,美的联想主宰着诗的灵魂。”

孙光友认为,诗的话语方式是曲意表达。所谓“曲意表达”就是语言含蓄,不能过于直白,但也不能故弄玄虚,写得过于抽象,谁都读不懂。

怎么实现曲意表达呢?孙光友的经验是“意在言外”“借意象说话”和“变异”。

他说,诗人在现实生活当中获得某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后,需要寻找心灵世界的对应物,完成情与景的结合。《与君谈诗》这首诗就是借桃花、夕阳、呕出的血几个意象完成了一首诗的建构。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写诗就是异想天开,把日常的说法换成不同寻常的说法。桃花到夕阳,呕出的血到桃花,形象发生了变异,而诗意正是从变异中生发出来的。”

“写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是单纯的技术活,而是艺术创造,不可重复,不可复制,也不能熟能生巧。每一篇作品都得从头开始。”孙光友表示,好诗都是呕心沥血之作,每一个优秀的诗人,都是在用生命写诗,写诗的过程就是生命开花的过程。因而,写诗对他而言,有一朝临盆的喜悦,更有十月怀胎的艰辛。

杨敏:要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

“为什么同样是教书,很多人觉得庸常琐碎,斯霞、于漪、钱梦龙、欧阳代娜等许多优秀教师却感觉幸福、快乐,充满了新奇感,工作充满了创造性?”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敏的讲座主题是《转知成智以智传道》,在讲座一开始,他抛出的这个问题,如无声处响惊雷,击中在场所有学员的心。

“这个问题,答案也许有多个。”杨敏说,“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是教育艺术家。他们总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待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说,教育科研对于教育者来说,其实是一件幸福而充满乐趣的事情。

但现实中,教育科学研究往往被神秘化了,许多教育者处于“不知道、不了解、不学习”的蒙昧状态。他们认为教研是专家的事,而自己的任务是在课堂教学上。

杨敏说,教师即研究者。当前,“教师即研究者”已是全球教育的趋势,倡导教师在不可预料和独特的教育情境中进行反思和实践,成为“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如何提高和完善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成为了世界各国优化教师队伍的共同目标。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可以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修正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还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

讲座中,杨敏还讲述了课题申报、研究、撰写等技巧,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唐亚唯:生活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精彩的悲喜剧

“生活是活生生的老师,给我们以示范,以启迪,以引领。任何一部伟大作品,都离不开生活。”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唐亚唯老师给学员们带来的讲座题为《我向生活学写作》。六十好几的他精神矍铄,活力四射。谈笑间,尽显生活的智慧与天性的乐观。

唐亚唯说,写作应该要学习生活、记录生活、表现生活。而生活这位老师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精彩的悲喜剧,这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唯有虚心学习,源头才会永不枯竭,笔下才会有生命力。

如何记录生活?唐亚唯老师有四条准则。

一是准确。因为真实准确是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是作品的生命。任何虚假的作品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准确的记录,必然导致作品的虚假,像某些热播的抗日神剧,令人生厭。而应用写作,更须以真实准确的材料记载、积累为前提。二是及时。及时记录是丰富素材的关键,也是素材准确的保证。一线教师事务繁杂,尤其要养成写日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不然所有的灵感就会被俗事的洪流淹没。如果没有足够充裕的时间成篇,可以记记“流水账”,甚至以“卡片”形式记下关键词,待有时间再去丰满、补充。三是翔实。就是要做到精心、严谨、详细、精密。四是鲜活。这就需要作者去抓特点,找动感,寻“异味”。怎样寻“异味”?你必须潜入生活深处,去寻找有趣之事、惊人之语和脱俗之人。

讲座中,他不时插入传统戏曲、流行歌曲及热播影视剧,让学员们既觉亲切,又感受到“热爱生活”对一个智者的写作那源源不断的力量。

江新军:既要写关键性的“大”材料,又要在“小”点滴上下功夫

“要写出有影响的人物通讯,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审视人物。”江新军老师说。要写好人物通讯,首先要选好写作对象。他在选择写作对象时有两个标准:一是能体现时代精神,二是对人们有激励和鼓舞作用。近年《湖南教育》教师节典型人物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选出来的,如2016年的“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常德财经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涂承刚,2015年的“互联网+”时代的最美乡村教师———宜章县天塘乡明德小学教师谭兰霞等。

确定采访对象之后,就要开展深入扎实的采访。“哪怕是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人,不和他们深入交流,就进入不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不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

关于人物通讯的具体写作,江新军认为,“要有饱满的感情”,只有热爱所写的人物,采访时才能满腔热忱、真心实意地走近他,才有可能挖到有感情、有价值的生动素材,写作时才能笔下含情。既要写关键性的“大”材料,又要在日常小事、生活琐事的“小”点滴上下功夫。endprint

“精彩的细节能让人物通讯吸引读者,强化读者的印象和记忆。”比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有一段这样写道:“风雪铺天盖地而来。北风响著尖利的哨音,积雪有半尺厚。焦裕禄迎着大风雪,什么也没有披,火车头帽子的耳巴在风雪中呼扇着。”他认为,记者正是通过对风雪铺天盖地、北风尖利、积雪半尺厚等恶劣环境的细节描写,衬托出一个心里装着群众疾苦的好父母官。此外,人物心理的刻画与描写可以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特征,使其在读者心目中更加丰满、细腻、生动;适当地使用人物语言,可以避免文章陷于呆板,形象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江新军认为,一个高质量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怎样拟出新颖别致的好标题呢?他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如巧妙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做出生动活泼、动感十足的标题来;引用文质兼美的名言佳句,给人美的享受;运用数字,让数字说话,勾住读者的第一眼;用问题直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等等。

刘良初:在种类繁多的期刊中甄别、选择

讲座伊始,《湖南教育》编辑部刘良初博士讲了一则新闻:2016年度中小学教师正高职称评审期间,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一所中学的张老师上交的61篇论文中,竟然有48篇是发表在假杂志上!他说,老师们辛勤笔耕,花费大量的时间、心血,写出了文章,结果却发表在假杂志上,让人情何以堪?

那么,如何区别让人眼花缭乱的期刊?刘良初以《教育期刊的辨识与遴选》为题,告诉老师们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教育期刊中进行甄别,分清真刊、增刊与假刊,收费期刊与非收费期刊,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与省、市级期刊,重点期刊与一般期刊的区别,然后通过目标遴选、学科遴选、风格遴选等方式,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期刊进行投稿。

如何提高投稿的命中率?刘良初谈了自己的亲身感受与经验,那就是要做到既知己又知彼,既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又要了解目标刊物的选稿风格、主要栏目以及近年来目标刊物所发的文章,做到有的放矢。他还具体介绍了《湖南教育》的一些重点栏目和用稿要求。

作为活动的总策划,他说,与上一届活动相比,此次活动具有三个特色。一是专家的辐射面更广。这次活动的嘉宾,既有全国著名作家,又有大刊名刊编审,既有教育科研专家,又有德高望重的政府督学,既有来自一线的知名校长,又有出版界的领军人才。他们的讲座,带给了大家不一样的启迪和感受。二是活动主题有了变化。前一届的主旨是“倾情写作,丰盈人生”,关注的是写作个体的情感投入与精神体验;而这一届则是“烛照生活,激扬文字”,关注的是现实生活,希望通过我们的文字,激浊扬清,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三是这一届的人数较上一届大幅度上升,说明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他代表组委会表示感谢。同时,对因场地限制而没能来参加活动的老师以及因人数剧增而给老师们带来生活上的不便表达了歉意。

“有幸聆听专家们的讲座,收获满满。”

“比聆听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要让写作成为我们教育人生的一部分!”

“写作夏令营让我们见识了‘大咖级的专家学者,见证了他们对写作的执着与热爱。”

参加此次“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活动的老师们表示,他们将从这里出发,将写作的热情带到全省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位老师都能“习写作之道、养名师之气”。endprint

猜你喜欢

期刊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期刊审稿进度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期刊审稿进度表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期刊审稿进度表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