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干预分析

2017-09-08李颖

关键词:措施分析心理干预抑郁

李颖

【摘要】当前,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承担的压力也在持续增加,加上很多人对心理健康不重视,导致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青年少正处于学校环境向社会环境过渡的阶段,这一时期其人际关系、择业压力等都比较大,容易出现抑郁症的倾向,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抑郁不仅会抑制人的情感,还会影响人的注意力、思维、想象、社会关系、行为等。为此,应當加强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干预,帮助其重塑健康,为其后期发展清除障碍。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心理干预;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7..02

抑郁症主要与自我认知、压力、人格、归因等有关,由于发病复杂,病情会累及到患者的情绪、行为、观念等各个方面,很多患者无法及时接受心理治疗,这也给其病情的康复增加了难度。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除了应用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正确看待生活压力[1],结合心理干预措施,来起到较好的抗抑郁效果。为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抑郁症的心理干预措施,希望能够为重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做出一些努力。

1 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

1.1 人格因素

人格素质在抑郁症状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特定人格素质是导致抑郁加重的主要原因,如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神经质、冲动、完美主义、强迫等。相关研究表明,不良的人格会增加抑郁症的症状表现。

1.2 归因因素

归因的风格与抑郁之间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归因方式甚至可以作为预测抑郁症发生的指标。正性时间的归因能够帮助减轻抑郁,若患者改变自己对正性时间的归因,有望恢复情感。消极的归因方式,不仅仅会导致抑郁,还会导致强迫或者焦虑。

1.3 环境因素

抑郁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是源于环境因素,青少年普遍面临着家庭、人际交往、学业等压力,这也是其患病几率大的主要原因。相关数据表明,双亲亲密度及社会支持度不高的青少年,其自尊会比较低,另外家庭环境中过多的拒绝、冷漠、贬低、否认以及偏爱等,也会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

1.4 自我因素

自我因素包括自我期望、自我评价、自我意识等[2],低自信的青少年抑郁水平较好,若存在过多的自责意识,那么也会影响其自我认知方式。拥有健康心理的青少年,其自我概念会明显高于抑郁个体,尤其表现在家庭自我以及班级自我两个维度中。

2 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干预措施分析

2.1 纠正家属对抑郁症的认知

很多抑郁症患者家属会不理解患者的抑郁状态,这是非常普遍的。为此,在进行心理干预之前,应该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明确抑郁症的危害、病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等,纠正家属对抑郁症的认知,鼓励其自行查阅有关抑郁症的知识,更好的理解患者,避免刺激患者。

2.2 认知治疗

进行心理干预时,应该先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找到导致其抑郁症病发的原因,如心理及社会因素等。认知治疗的内容在于鼓励患者表达出自己的抑郁情绪,转变对疾病的了解,改变归因方式,克服完美主义,逐渐缓解压力,减少负性情绪。同时,矫正后,向患者重新讲解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建立正确的健康认知系统,使患者可以改正不合理信念。认知治疗应每周至少1次,每次持续60 min左右[3]。

2.3 放松治疗

根据患者的要求,制定针对性的放松训练计划,注意在安静的环境下展开,并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轻音乐,使患者放松身心。专业治疗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语言指导,采用诱导和启发的形式,来帮助患者认识到自身观点的错误之处,能够主动诉说身体的不适之处,建立起双向情感。治疗人员应该适当的进行暗示,或者结合一些运动或 者娱乐方式,来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纠正其不良情感和行为。放松治疗应每日1次,每次维持30~40 min。

2.4 培养兴趣爱好

帮助患者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治疗人员应该及时对患者的成绩做出肯定,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信心,达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另外,指导患者多与人进行交流,更好的融入社会,并增强社交能力,重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2.5 药物治疗

口服左洛复,50 mg/次,连用2个月,若效果不佳,可适当增加药物,但最多不超过200 mg。重度或者中度抑郁症患者需要服用氟西汀、帕罗西汀药物治疗,或选用阿米替林[4]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

3 讨 论

当前,很多文献虽然对抑郁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其内容更多的是从一个侧面进行解释,毫无疑问会存在局限性。很多文献将抑郁症归结为压力、社会支持或者认知评价等一个层面,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分析,这是当前众多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此,应当加强对抑郁症的分析,了解更多抑郁症的人群,在早期对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映娟.护理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4(07):668-669.

[2] 许晓英,张 易.应用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6(14):7-8.

[3] 彭红波.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0(09):1538-1539.

[4] 叶飞英,刘月霞,王锋锐,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干预策略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4,07(21):109-110.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措施分析心理干预抑郁
对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探讨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农村信用社坚守合规强化内控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