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30例临床观察

2017-09-08何丽娅陆文明杨建勇孙文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5期
关键词:肥胖症单纯性穴位

何丽娅 陆文明 杨建勇 孙文波

云南省个旧市中医医院,云南 个旧 661000

临床研究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30例临床观察

何丽娅 陆文明 杨建勇 孙文波

云南省个旧市中医医院,云南 个旧 66100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30例和中频治疗对照组28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对各项肥胖指标(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脂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肥胖指标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TG、CHOL、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而HDL-C较治疗前升高,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确切,不仅能减少患者的各项肥胖指标,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脂质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单纯性肥胖症;穴位埋线;减肥;中频治疗

单纯性肥胖症多因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先天禀赋不足致气虚阳衰、痰湿瘀滞而形成。肥胖症的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异常,可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气短少动等[1]。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操作简单,患者耐受性高,只需2周1次,其省时、效果持久、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患者易于接受。笔者选取58例进行对照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个旧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治疗组)与中频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20岁以下2 例,20~50岁23例,50岁以上3例,平均年龄(38.7±2.8)岁;体重59~102kg,平均体重(78.2±1.5)kg,其中超重7例,轻度肥胖13例,中度肥胖7例,重度肥胖1例。治疗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20岁以下2例,20~50岁24例,50岁以上4例,平均年龄(39.2±2.8)岁,体重最重56~105kg,平均体重(75.2±1.5)kg,其中超重8例,轻度肥胖12例,中度肥胖8例,重度肥胖2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官员国际肥胖研究协会及国际肥胖工作组结合亚洲肥胖的流行病学特点,参考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2]。①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为重度肥胖。②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BMI是身体总脂肪的指征,BMI<18.5为体重过低,BMI 18.5~22.9为正常范围,BMI 23~24.9为轻度肥胖,BMI 25~29.9为中度肥胖,BMI>30为重度肥胖。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中频治疗,把电脑中频美体廋身仪(CM-2010B北京洁翔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2组输出共4块极片分别置于患者两侧腹部或臀、大腿脂肪最多处,用浸湿的纱布铺垫,固定后治疗30min结束,每周治疗5次,2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1.3.2 治疗组 取穴:主穴:脐十针(天枢、滑肉门、外陵、大横、水分、阴交)、带脉、风市、足三里。辨证配穴:痰湿型加脾俞、阴陵泉,湿热型加曲池、梁丘,气虚型加脾俞、气海,阳虚型加关元、肾俞,便秘加上巨虚。

操作方法:将3-0医用羊肠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产品标准YY 1116《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剪成1.5cm左右长线段,浸于75%酒精中备用。嘱患者取仰卧位,在腹部、下肢等部位取穴,将埋线部位暴露出来,常规消毒穴位,用止血钳将1.5cm左右医用羊肠线放入穿刺针的前端,后接针芯,将针刺入穴位,出现针感后,在退针管的同时,推针芯,在穴位皮下组织或者肌肉层内,埋入羊肠线,在到达皮下组织时,将针快速抽出,同时用棉球按压针眼。埋线后当日埋线区不要触水,以防感染。2周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埋线治疗2次后统计结果,1个疗程后再次统计结果。

1.4 疗效观察

1.4.1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BMI、体重、腰围、血脂等各项的变化。对每例患者进行体重及腰围的测量,测量过程中要求具有一定的标准化,定时、定秤(尺)、定条件(饮食、着装等)。

1.4.2 疗效标准[2]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官员,国际肥胖研究协会及国际肥胖工作组结合亚洲肥胖的流行病学特点,参考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为依据亚太地区单纯性肥胖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的体重减少至标准范围内,或者体重的下降幅度超过30%,体重指数的下降超过5,表示为显效;患者的体重下降幅度在25%~30%范围内,体重指数的下降幅度在3~5,表示为有效;患者的体重下降幅度在25%以下,体重指数的下降幅度在3以下,表示为无效。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肥胖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体重、体重指数、腰围方面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时间例数体重/kg体重指数腰围/cm对照组治疗前72.56±8.4428.97±3.2793.19±11.53治疗1个月后2870.19±7.9027.99±3.1990.69±10.71治疗3个月后67.34±7.67*26.83±3.03*85.08±9.96*治疗组治疗前72.37±8.5229.23±3.3293.77±11.79治疗1个月后3070.09±7.8527.69±3.2590.58±10.96治疗3个月后65.13±7.33*#24.43±2.96*# 82.39±9.3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比较,#P<0.05。

2.3 两组血脂变化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胆固醇(LDL-C)均有所降低,而高密度胆固醇(LDL-C)有所升高,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TG、CHOL有所降低,而LDL-C、LDL-C无明显变化。见表3。

组别时间例数TGCHOLHDL-CLDL-C对照组治疗前281.65±0.474.77±0.871.46±0.422.66±0.64治疗后1.56±0.444.66±0.811.50±0.432.62±0.84治疗组治疗前301.68±0.494.78±0.921.47±0.362.68±0.57治疗后1.45±0.37*4.54±0.73*1.57±0.44*2.29±0.95*

注: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指出,肥胖症与遗传、环境、神经内分泌、能量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3]。穴位埋线的减肥原理是将医用的羊肠线用特定的针埋入到穴位内,而羊肠线的实质为生物蛋白线,利用羊肠线的异种蛋白组织产生的物理、生理、生物化学刺激等,对穴位产生一系列柔和且持久的作用,从而抑制肥胖患者的胃壁功能,以减少饥饿感的产生,加之对能量代谢的促进以及对脏腑功能的调理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减肥的目的。穴位埋线是一种复合性的方法,能够对脏腑无进行整体性的调节,从而达到通经脉,调气血的目的。羊肠线作为一种蛋白,可诱导人体发生变态反应,从而分解更多的多肽与氨基酸。羊肠线在人体内的软化、分解及液化吸收等过程,对穴位、神经以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均会产生综合性的作用,加快组织及血液的活动能力与淋巴回流,使局部的组织代谢增强[4]。

穴位埋线的辨证选穴原则为“补虚泻实”,取脐十针:天枢、滑肉门、外陵、大横、水分、阴交,具有和胃理脾、消导积滞、运化水湿之功;带脉健脾利湿、健运腰腹;风市门具有健运下肢、调和肝胆作用;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和胃降逆、健脾燥湿,可抑制亢进食欲。诸穴同用共收“调和阴阳气血、健脾益气、运化水湿、疏通经络”之功,而达减肥之效。湿热型加曲池、梁丘,清肠胃郁热、湿热,控制食欲,达到减肥目的;痰湿型加脾俞、阴陵泉,以健运脾胃,化痰除湿消脂;气虚型加脾俞、气海,以益气健脾,运化水湿消脂减肥;阳虚型加关元、肾俞,以补肾健脾,利水渗湿,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针灸治疗对抑制肥胖患者的消化功能亢进,对患者热量摄入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疗法的一种延伸和不断发展,不仅对身体内分泌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同时,也可对脂肪的分解氧化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有效的消耗多余的脂肪,降低患者的饥饿感,从而减少饮食与餐后胃的排空时间,从而有效维持患者自律神经的平衡状态,达到有效减肥的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的脂类代谢情况,促进脂肪分解,降低脂质。穴位埋线不仅对整体的减肥效果具有促进作用,还能够有效调节局部的代谢与消脂水平,从而达到对局部减肥的显著效果[5]。

中频治疗是应用中频治疗仪,通过电刺激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对腹部、臀部、大腿的电刺激,促进腹部、臀部、大腿肌肉运动,消耗腹部、臀部、大腿脂肪。另外这种电刺激还可以刺激大肠蠕动,使大便排泄顺畅。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两组肥胖指标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TG、CHOL、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而HDL-C较治疗前升高,表明穴位埋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中频治疗。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确切,不仅能减少患者的各项肥胖指标,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脂质代谢,进而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徐春芳.中医辨证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2):1011-1013.

[2] 董砚虎,孙黎明,李利,等.肥胖的新定义及亚太地区肥胖诊断的重新评估与探讨[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1,9(2):3-6.

[3]屈凤珍.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的禁忌证及埋线后注意事项初探[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9):24-25.

[4]刘磊,刘钰斌,貌杨萍,等.穴位埋线结合艾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6):523-525.

[5]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机理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57.

何丽娅(1975-),女,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针灸。E-mail:1599801768@qq.com

R245.9+1

A

1007-8517(2017)15-0102-03

2017-05-19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肥胖症单纯性穴位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微创小切口术在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0~3 岁单纯性肥胖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
“阴阳互引”隔姜灸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循证护理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体重的影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