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128例临床研究

2017-09-07石全世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9期
关键词:瘘管肛周肛瘘

石全世

【摘要】 目的 分析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 128例肛周脓肿患者, 全部采取切开引流挂线术进行治疗, 观察其治疗效果, 查看有无形成肛瘘的患者。结果 128例肛周脓肿的患者, 挂线脱落时间为7~16 d, 平均挂线脱落时间为(10.5±1.1)d, 128例肛周脓肿患者经过治疗后, 痊愈120例(93.75%), 有效5例(3.91%), 无效3例(2.34%), 总有效率为97.66%。无一例患者出现肛瘘, 且经过随访并未发现复发患者。结论 采取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的效果较为满意, 同时能够有效的预防术后的复发, 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切开引流挂线术;肛周脓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9.056

肛周脓肿在临床的发生率较高, 主要是因为直肠齿状线附近的肛腺、肛窦受到感染后所产生的炎症越过腺管蔓延到肛管直肠周围的间隙组织引起的化脓性疾病[1-5]。临床中医治此病的方案较多, 目前有传统的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 但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为探究切开引流挂线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实验以本院收治的128例肛周脓肿患者为例进行观察,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128例, 其中男80例, 女48例, 年龄19~72岁, 平均年龄(47.9±8.6)岁;其中, 有102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患者, 有18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 有8例肛门直肠后间隙脓肿患者。

1. 2 纳入标准 患者肛周区域红肿疼痛, 可伴随发热等症状;经过影像学检查暗示有肛周脓肿的可能性;患者同意采取切开引流挂线术进行治疗。

1. 3 方法 所有患者全部采取切开引流挂线术进行治疗。在进行手术前选择联合阻滞麻醉, 采用截石位进行治疗, 对患者的会阴部进行常规的消毒。选择脓肿波动最明显并与内口相对应的部位作为手术创口, 做一个纵行或者放射状的切口, 将脓肿进行充分的引流, 使其全部排出体外, 随后使用球形探针伸入内口, 探查患者瘘管的位置, 并准确的判定瘘管与括约肌的相互位置, 如果患者的瘘管跨括约肌, 则需要采取挂线术将瘘管最大程度的进行清除, 先将双股橡皮筋穿过, 随后切开瘘管表面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中最浅表的肌肉, 将橡皮筋拉紧并做好牢固的结扎, 同时将患者的内瘘口进行结扎, 与内瘘口相邻的直肠隐窝也需要结扎, 同时注意将脓腔中的坏死组织进行彻底的清除, 最后选择双氧水对脓腔进行彻底的冲洗。术后护理人员需要每天为患者进行换药, 直到患者的伤口愈合, 如果术后7 d挂线仍旧没有脱落, 则需要重新紧线1次。观察患者挂线脱落时间及疗效, 并观察患者有无肛瘘形成或复发。

1. 4 療效判定标准[6] 痊愈:红肿热痛和发热症状消失, 伤口愈合良好, 皮肤生长良好, 实验室检查表明白细胞数量正常;有效:红肿热痛症状消失, 伤口基本没有脓肿,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量正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没有任何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128例肛周脓肿的患者挂线脱落时间为7~16 d, 平均挂线脱落时间为(10.5±1.1)d, 128例肛周脓肿患者经过治疗后, 痊愈120例(93.75%), 有效5例(3.91%), 无效3例(2.34%), 总有效率为97.66%。无一例患者出现肛瘘, 且经过随访并未发现复发患者。

3 讨论

肛周脓肿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 常发生在直肠、肛管周围的间隙中, 是形成肛瘘的基础。目前最有效的方案为实行早期阻断术, 即在早期通过手术阻断感染向肛管以及直肠旁的组织的蔓延。临床实行脓肿切开术进行脓液引流, 在此期间, 需要观察清楚内口, 随后完成清除手术, 避免二次手术, 同时避免术后形成肛瘘[7-9]。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 患者经过治疗后出现复发以及肛瘘的可能性较大。目前, 临床常用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进行治疗。

切开引流挂线术是建立在传统切开术上的, 结合现今新型的医学理论形成, 它在切开引流肛周脓肿的同时进行挂线处理, 既获得了充分引流的效果又避免了患者产生瘘管病变, 减轻了患者的手术疼痛以及家庭经济负担。本实验结果显示, 128例肛周脓肿的患者挂线脱落时间为7~16 d, 平均挂线脱落时间为(10.5±1.1)d, 128例肛周脓肿患者经过治疗后, 痊愈120例(93.75%), 有效5例(3.91%), 无效3例(2.34%), 总有效率为97.66%。无一例患者出现肛瘘, 且经过随访并未发现复发患者。上述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6, 10]。本研究结果说明采取切开引流挂线术是肛周脓肿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临床在手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寻找正确的内口, 内口的寻找直接决定了手术成功的效果, 因此, 在寻找的过程中要细致、耐心, 禁止暴力行为。其次, 术后要注意及时为患者换药, 使患者的伤口早日愈合。

综上所述, 采取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同时能够有效的预防术后的复发, 避免患者术后产生瘘管病变, 具有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真荣, 李晓丽, 李文乾.一期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256例肛周脓肿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3):121-123.

[2] Foley RN, Parfrey PS, Sarnak MJ.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 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 J Am Soc Nephrol, 2014, 9(12

S uppl):S16-S23.

[3] 温圣荣, 余智涛, 王悦辉, 等. 59例围手术期肛周脓肿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北方药学, 2015(8):172-173.

[4] 李国年, 曲丁好. 高位肛周脓肿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与低位开窗旷置术疗效比较. 河北中医, 2016(1):148-150.

[5] 董会堂. 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对比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6):203-205.

[6] 孙刚, 顾汝军, 刘冬良, 等.切开引流挂线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比较.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1):15-16.

[7] 王慧玲.一期根治术治疗瘘管性肛周脓肿785例.云南中医中药, 2012, 33(5):33-34.

[8] 师源, 师常成. 高位虚挂线法与保留皮桥切开根治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对比.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13):1893-1894.

[9] 程化, 薛超群, 邓世山. 分时挂线在肛周脓肿手术中的应用. 西部医学, 2015, 27(10):1542-1544.

[10] 孙旭, 郭旭, 王建峰, 等. 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3):66-67.

[收稿日期:2017-03-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瘘管肛周肛瘘
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分析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肛肠病患者慎用智能马桶
肛瘘诊断与治疗
“耳仓”是福还是祸
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的护理
耳前“小眼儿”,也需重视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中药坐浴治疗170例肛瘘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
肛周赘生物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