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9-07贾洪梅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小儿

贾洪梅

【摘要】目的 分析为心律失常患儿应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中随机选择74例,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为A组患者应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为B组患儿应用普罗帕酮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儿,P<0.05。结论 为心律失常患儿应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更可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关键词】心律失常;小儿;胺碘酮;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1..02

在儿科临床中,心律失常属于常见病,心律失常主要由于窦房结异常或外部激动破坏心脏节律导致,常見于心肌病和心肌炎等[1]。在小儿心律失常所有类型里,室性早搏最为常见,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心悸、头晕和胸闷等,严重情况下会患儿会猝死、晕厥,这从根本上威胁了患儿的生命安全。近些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这已经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研究不断深入,胺碘酮在小儿心律失常治疗中得到了应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心律失常患儿进行研究,运用随机和平均分组的方法,将74例患儿分为A、B两组。A组37例患儿中,男患儿19例,女18例,年龄为2岁至8岁,平均(4.99±1.18)岁;B组20例男患儿,17例女患儿,年龄为1岁至9岁,平均(5.21±1.79)岁。比较A、B两组患儿的一般基线资料,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A组:为A组患儿应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患者口服盐酸胺碘酮片(规格:0.2 g,国药准字H19993254,生产厂商: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第一周口服剂量为

15 mg/kg·d,分为3次口服;第二周口服剂量为10 mg/kg·d,分2次口服。第三周口服剂量为5 mg/kg·d,1次服用。总共维持口服3个月,整体治疗期间不为患儿应用任何其他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B组:为B组患儿应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患者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规格:50 mg,国药准字H31020251,生产厂商:上海信谊制药有限公司),服用剂量为15 mg/kg·d,一共分为3次服用,对患儿病情进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好转,则改服用剂量5 mg/kg·d,一共分为2次服用,总计服用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显效表示患儿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律转变为窦性心律,期前收缩减少>90%,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表示患儿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期前收缩减少为50%至90%,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表示患儿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前期收缩没有显著减少,患儿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临床症状加重。记录两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和分析,用百分比来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来检验计数资料。将P<0.05作为判断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A组患者中,治疗显效19例,显效率为51.3%,治疗有效16例,有效率为43.2%,治疗无效2例,无效率为5.4%,治疗总有效率为94.6%;B组患者中,10例治疗显效,显效率为27.0%,14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37.8%,13例治疗无效,无效率为35.1%,治疗总有效率为64.9%。两组比较,x2=10.11,P=0.00。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共计3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1例头晕,1例呕吐,1例甲状腺肿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B组共计12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5例头晕,3例呕吐,4例甲状腺肿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x2=6.77,P=0.00。

3 讨 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其病情较为复杂,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儿死亡,还可以导致患儿心脏衰竭。因此,必须要对患儿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治疗。临床中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传统方法为普罗帕酮,虽然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该药物会导致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并且患儿病情容易反复[2]。有研究认为,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效果[3]。为了证实这一结论,本研究选取74例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6%)显著高于B组患儿(37.8%),P<0.05。并且A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1%)显著低于B组患儿(32.4%),P<0.05。总之,在小儿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运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获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雷 波,徐艳梅.小儿心律失常采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其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8):200-201.

[2] 郑慧芬.常规与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9):1300-1301.

[3] 何 瑞.胺碘酮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及对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243-244.

本文编辑:王 琦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胺碘酮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