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性心理教育”

2017-09-06张彬

新一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性教育遗传学

张彬

摘 要:《健康教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已经有20多年了,但老教材偏重性生理和青春期的阶段论,与当代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严重脱节。针对当代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应该以传授性心理、性道德常识为主。假定学生已经成年,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思路和语言,传播科学性知识,摒弃封建蒙昧的性观念,树立“自我约束”为核心的性道德观念。

关键词:中等职业學校学生;性教育;遗传学

一、当代中职学校“性教育”现状分析

一眨眼,我教授《健康教育》已经9年啦。学生往往记不住我讲的医学模式五阶段转换的过程。更多的人记住的是张老师是讲“性教育”的。在中国,性是一个不能谈的话题,到21世纪的今天,依然如此。受到我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以及束缚,使得我国社会对于常规的性教育较为抗拒[1]。就有农村来的女生在课堂上撇着嘴对我说,“老师你怎么讲这个。”但面对今天学生性知识多来源于网络,容易把色情信息与科学性知识混淆的现实,我不能不讲,不能不给学生讲些性科学知识。

我们正在使用的教材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编写的,基本上是医学知识的罗列。正确性不容置疑,但与当代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际严重脱节。

二、当代中职学生性知识,性相关行为的特点分析

当代中职学生的特点是:1.年龄在16-18岁,对性行为的尝试冲动很强烈,相当部分的学生已经有过性行为。2.半数以上的学生远离父母,独自住校,家长的管束不到位,手机网络的普遍应用,使“约炮”的机会成本很低,诱惑与冲动积聚。3.中职学生没有规矩意识,自我道德约束差,很多学生缺乏性道德意识。

三、从“双胞胎”问题,延展出人类遗传学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较差,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求知欲,尤其是在“性”的问题上。在每一届,每个班的学生中,都会有人问我,“双胞胎是怎么回事?”我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强调两点:

(一)卵子是很专一的,当她接纳一个精子之后,就会迅速变化,不可能接受两个或更多个精子,因为那样就会出现多倍体,而人只能是二倍体

学生在初中的《动物学》中学习过DNA的知识,我就补充说明,人类的染色体是不能多也不能少的,多了就会出现21三体(唐氏综合征),少了就可能出现石女(少一条X染色体)等等。多一条少一条染色体都是严重的遗传疾病,真的多了1个精子,就一下子多了23条染色体,那一定会产生怪物,根本不能活产。学生对这些染色体变异导致的疾病很感兴趣。我会借机强调,一定做产前的羊水检查,筛查染色体异常的情况,避免生出畸形胎儿。进而回答,双胞胎只能是同卵双生,或异卵双生,不可能是多个精子进入一个卵子。

(二)精子和卵子相遇的机会成本

强调所有人都是亿万个精子中唯一进入卵子的那个幸运儿。我们因幸运而生,不需要理由,也就没有理由在漫长的人生中自怨自艾。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原罪”,好好活着是每个人光荣的责任。强调中国文化中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2]的古训。所以自杀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选项。

四、“生育”不可怕、不遥远,生育造就了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父爱、母爱

性行为的最常见后果并不是性病,而是生育行为。我会引用一段新闻,是关于一个女大学生在出租屋死亡,身边躺着两个刚出生就被冻死的双胞胎男婴。一死三命,竟然是因为她的男友因害怕而见死不救,逃跑啦。从而向学生强调,孕育生命需要充分的准备。不仅仅给丈母娘的彩礼需要准备,做一个合格父亲的心理准备同样必须。我会给学生放相关科普录像,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刚刚生产的母亲,是忘记疼痛,面带微笑的。新生儿诞生的喜悦,会让母亲忘记痛苦。我会在此时播放孩子在母亲肚子里时候的超声心动声音,我当年在妇科实习的时候亲眼见过,这种“呼呼呼”的声音,会让很多准妈妈热泪盈眶,因为亲子情感沟通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同时,我强调,我国现在实行严格的产前检查制度,通过贯穿于妊娠全过程的筛查,检查尽量避免畸形胎儿的产出。当然,这是在正常的婚内计划生育中实现的基本免费的医疗服务,而非婚生育往往得不到必要的产前医疗帮助。通过对妊娠过程的科学还原,唤起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最后,我会播放一个偶像剧片段,是一个私生子的内心独白,让学生理解,不负责任的生育行为所造成的伤害是漫长的。不负责任的性行为伤害的不仅仅是两个人。

这就像给学生做了一次催眠,就此打住,学生会认为生育是痛苦的,这显然不对。我会在这个时候给学生播放一段珍贵的黑白电影。是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做的一个实验,他们做了两个机器人,基本等大,一个铁丝的,挂奶瓶,一个包裹绒布。小猴子会先去铁丝机器人那里吃奶,然后主动去搂抱、爱抚、亲吻绒布机器人。当有外来危险的时候,有过两个机器人妈妈的小猴子,会抱着绒布妈妈。而从没有爱的经验的小猴子,会蜷缩在一角用身体撞墙。每当播放这段视频的时候,学生都会自发的安静下来,跟着思考,我会在结尾播放童声版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笑了,他们看懂了,希望他们也能在今后的为人父母的人生中,做个肯给、会给孩子关爱,拥抱,沟通,依靠的好爸爸,好妈妈。

五、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是谬论,科学保护自己,预防艾滋病性病

我会让学生思考只有激情没有承诺,也并不亲密的性关系,会有什么后果。让学生大声重复,“我们不约”。我还会把后面单列的艾滋病性病章节提前到这里。让学生明白不拒绝的严重后果。强调避孕套是最后一道防线,突破了就只有恐惧。我会播放一个记者去采访艾滋病患者的视频,她在视频中充分表现了一个人对死亡的恐惧,一个人真实的反应往往最有感染力。当然,我会告诉学生,艾滋病并非不可防,不可治。鸡尾酒疗法可以让艾滋病毒携带者,获得基本正常的寿命,艾滋病相关药品是免费的,因为针对艾滋病我们国家实行“两免一关怀”,不能歧视艾滋病人。如果女性不幸感染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并非必然,及时干预,现在的医疗技术可以基本保证不生育艾滋病儿童,从而将伤害降到最低。

六、爱情稳定,人生幸福

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地区,他们的父母往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结婚了。时至今日,仍然会有学生中途退学的真实原因是回家结婚。对他们来说,“早恋”可能是这辈子争取婚姻自由的唯一机会,这并非危言耸听。所以,面对中职学生谈青春期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过来的,他们根本不感兴趣。我的思路是,假定他们很快要面对择偶,婚姻。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告诉学生爱情是美好的。只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和性行为才是正当的,才能给自己带来长久的幸福感。我特别强调,“性爱脱离情爱就是畜生行为。”追求爱情是正当的,不是罪错,但非爱性行为是罪错。鼓励学生讨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学生有初中几何学的知识基础,能够理解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图形,从而理解只有做到激情、亲密、承诺三位一体,才能收获成功的爱情。只有激情的是追星;只有亲密的青梅竹马,会让人生乏味;只有承诺的是政治婚姻……

我会引用柴静在汶川地震时讲的一个故事,一家人不放弃挖出一个矿工,出来时,他握了一下妻子的手,妻子也回握了一下,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这一握就安心了。寥寥数语,充分体现了爱情关系中的亲密(握手),承诺(面对生死不离不弃),激情,就自己脑补吧,很多学生会笑。我却更沉重,因为这一表现恰恰说明很多家长老师认为学生还不知道的东西,学生早就心知肚明,我的课可能是上晚了。

当代中国的中职学生性心理教育还在不断探索中,可能有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正确,但实践总比回避好。积极构筑当代青年学生的性道德底线思维,对于阻止艾滋病性病的泛滥是当务之急。孔子提倡,因材施教。今天的中职学生性心理教育重要的是跟上时代,时代不同了,学生不同了,我们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也理应随俗而变。

参考文献:

[1]张江文.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性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0:22.

[2]孝经·开宗明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性教育遗传学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环境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状况的影响浅析
让性教育走近中学生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处理“棘手事件”的“一箭双雕”
小学生性教育现状分析研究
遗传学
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