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退巴”,中国应对气候治理的对策

2017-09-05裴消消

智富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低碳发展巴黎协定全球治理

裴消消

【摘 要】2015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对2020年以后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做出了新的制度安排,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定,对国际气候变化气候谈判走势和新全球气候治理模式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2017年6月1日,美国新一届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然而,中国和美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两个主要国家,如果美国退出协议,中国将承担更大压力。当然,履行《巴黎协定》,加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中国既会获得经济利益,也会获得非经济利益;既会获得眼前、看得到的利益,也会获得长远、造福子孙后代的利益。本文将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巴黎协定;全球治理;低碳发展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国际社会纷纷对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上出尔反尔表达遗憾、失望与批评。作为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短期内对全球气候治理重任可能造成一定冲击。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毫不动摇地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采取有力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一、美国“退巴”背景及原因

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小布什政府却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1]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5个缔约国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议》。《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2]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这是继退出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协定后,特朗普宣布退出的第二个由奥巴马签署的国际协议。美国“退巴”本文将从以下原因分析:

(1)从经济利益来看:路透社报道,特朗普的顾问史蒂芬·班农、美国环境保护局局长斯科特·普鲁伊特、白宫法律顾问唐纳德·麦克加恩等坚持主张退出《巴黎协定》,认为这一协定将有损美国经济。[3]如果参与协定,新能源的设备还需要去欧洲购买,而资金最后又流到欧洲。然而,美国本土有自己的新能源页岩气、页岩油等。此外,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削减每年的支出,也可以恢复一部分美国的产业岗位。“排放权”也就是“发展权”,美国质疑为什么中国未来十三年都可以排放。因此,美国“退巴”也是经历利益驱使的结果。

(2)从理念冲突来说:奥巴马执政时期大力推进“气候外交”,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这一人类共同事业,而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大搞“气候外交”的真正意图明了,但各国为了切实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人类共同挑战,也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是顾全大局,与发达国家通力合作,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上达成一系列重要成果。而特朗普又不得不在共和党与民主党派斗争中作出抉择,只能按照共和党的主流意见商定,选择退出巴黎协定。其实质也是党派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

(3)“民粹”策略:特朗普轰轰烈烈的竞选表现同美国社会民粹主义的复苏有着必然的联系,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工具需要从这些自私自利的精英团体复原健康,用来改善全民的福祉和进步。特朗普在推特上发表全其气候变暖是中国自己制造的谎言,认为这是中国为了让美国制造业缺乏竞争力而采取的。因此特朗普这种迎合充分体现了特朗普的民粹主义,充分体现了特朗普的利益追求。

(4)气候事实论断:一部分气候学者认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并不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最重要的原因。当然,人类的活动势必会造成全球气候一定程度的污染,但非主要原因。佩里认为,在没有《巴黎协定》的情况下,美国依然可以在使用核能、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等技术实现减排。美国并不认为退出巴黎协定就是对气候问题的不管不顾,而只是因为巴黎气候协定威胁到了自己本国利益而做出的行动使然,认为对美国来说这个协定不公平,如果能够有更好的条件的前提下,美国也愿意再次加入。

二、美国“退巴”后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中国而言有利有弊的,一些缔约方的舆论和专家讨论认为“为中国彰显全球主导地位留出空间”并“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贸易及相关的发展创造出契机”,但同时“中国的排放空间将被压缩,中国的减排负担和成本将增加。”氣候协议达成是件好事,但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美国“退巴”给中国造成的挑战

目前,中国在环保和生态认识水平上还处于极为初步的阶段,国内经济更是面临着持续放缓的压力,各级政府的主要着眼点,仍然在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就业民生、增加财政收入上。

第一,在环保、减排的压力方面。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不用兑现减排目标,也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科研投入方面得到免除。对特朗普政府来说,可以放手复苏经济、恢复煤炭等传统能源行业工作岗位、提高美国企业收益、增加制造业就业岗位。根据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任担当,中国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中国还将继续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城市、沿海、生态脆弱地区形成有效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机制和能力,逐步完善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等,这一系列的调整工作难度很大。[4]

第二,在经济利益相争下,排放权等于发展权。资金是《巴黎协定》履约的关键工具。根据该协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过程中提供资金支持,而美国一直是全球环境基金的最大捐助者。柴麒敏表示,即使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但只要美国不退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仍然可以在气候大会上继续维护“美国优先”的利益。在此情况下,中国作为排放大国的压力依然不容小觑,中美气候关系需要再定位。endprint

第三,在产业和企业调整方面,这需要官方与产业层面,做好一系列的制度和改革方面配套工作。只有做好这一切,才“有望”而不是一定能实现减排目标。这是难度不小的工作,有可能成为中国落实气候协议目标、发展绿色经济的“拦路虎”。倘若国内的节能减排工作进展不顺利、没有到位的话,中国在国际上将会非常被动,成为各国指责的目标。

(二)美国“退巴”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二大、政治经济影响力最广的大国,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权,中国则有可能被推上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国家的位置。

第一,美国“退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国能够在减缓气候升温方面展现自己的领导力。《巴黎协定》不仅仅是环境协定,也是一个发展协定,履行好这一条约,有利于全面提升中国的地位和国际话语权,让中国的国际地位更稳固而优越。近年来,中国已将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国际气候合作置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认识,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中国早已不再是被动的回应者,而已成为议程的设置者和推动者,这都需要提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国际地位。

第二,中国针对性的起草了一个自贸协定,没有竞争的自贸协定,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给美国造成一定压力。“一带一路”,中美欧就像一个鼎的三个足,各有所长,但现实是美国处处都压中国一头,而加强中欧贸易就是重要一环,这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伴随着中欧贸易的加强,同时美国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也会下降。美国可以控制世界经济就是靠世界银行,中国建立亚投行,正好切中美国要害,契合日本、中东、欧盟的经济利益,可以在世界一行赢得更多话语权。

第三,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认可度。对于国家来说,形象和公信力代表的是软实力。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退出控制全球碳排放的《巴黎协议》,引起国内外抨击,特朗普处于孤立地位。美国地方政府更无视特朗普决定,自组联盟履行协议内容。欧盟其后“放风”透露有意绕过白宫,与美国企业领袖及州长合作,并考虑三项方案应对特朗普的举动,包括暂缓与美国的最新贸易谈判、向进口欧盟的美国货品大幅征收碳税,以及加强对俄罗斯的关系,也为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创造机会,不断提升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国际地位。

三、中国应对气候治理问题的对策

履行《巴黎协定》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中将获得很多利益,也会付出一些代价。但是从长远来说,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而且越早行动,成本越小。面对美国“退巴”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中国应积极采取有效行动应对。

首先,中国要先履行自身承诺。在巴黎气候谈判进程中,中国政府和当时的奥巴马政府共同引领谈判,贡献为大多数国家所承认。如今,特朗普政府突然放弃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权,让世界的眼光更加聚焦中国。接下来,中国有可能被全球舆论推到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国的位置。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用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强调贡献与国力相匹配,回避用“领导”这个概念,避免战略透支。

其次,抢占绿色低碳发展先机。目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尚未达峰,自身面临的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中国只有坚决贯彻“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切实完成自己的国际减排承诺,才能发挥真正的全球领导力。绿色发展是时代潮流,科技革命的趋势势不可挡。履行《巴黎协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可以倒逼中国创新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提高要素生产率,为经济持续繁荣增长提供新方向、新动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第三,承担有限的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以最低的成本去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广泛开展国际气候合作,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虽无力独自填补美国留下的真空,但可扮演协调者的角色,大力推动建立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统一战线与全球合作网络,积极倡导欧盟和基础四国集体领导,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大与《巴黎协定》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对接程度,协助沿线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南南气候合作,将美国特朗普政府消极的气候政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5]

第四,务实合作。少谈气候,谈能源,能源是发展的基础。美国退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将给其它缔约方,包括中国造成的损失和成本是巨大的。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气候政策并非一成不变。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G20平台,少谈气候变化,多谈能效和能源安全,以间接的方式推动美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另一个方法是加大中美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以务实的方式推进中美在核能、天然气和清洁煤技术等领域的合作。[6]

第五,审时度势,积极借用。在气候议题上,欧洲一直是领导者。现在美国退出了,权力的真空想必也是由欧洲来接棒。中国和欧盟已經发出声明称,双方“决心推进”相关措施,以便“引导能源转型”。特朗普统治下的美国优先,是国内事务优先,同时谋求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调整自己的权责,但势必会侵犯到其他国家利益。因此,我们可以跟欧盟做交易,但实质还是各国间的利益博弈问题。对中国来说,量力而行,深度参与全球事务,这可能是一个新的需要把握的战略机遇期。

总之,我们要加强与美国的合作,所有的承担都必须建立在交换基础上,用实实在在的行为树立好大国形象,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地位,让更多目光聚焦在中国身上。在一个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在每一步策略中寻求最优解。且行且珍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参考文献】

[1]李明勋.解析京都议定书的作用与局限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9.

[2]陈冰.气候谈判背后的博弈[J].新民周刊,2015(49).

[3]陈征.国家安全顾问麦克·弗林在特朗普政府中的角色和作用[J].中国发展观察,2017,01:50-52+42.

[4] 佚名.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我国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J].中国能源,2015(7):1-1.

[5]曹嘉涵.“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对接[J].国际展望,2016,03:37-53+144.

[6]刘姬.美国或将退出《巴黎协定》[J].生态经济,2017(6).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碳发展巴黎协定全球治理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浅议城乡布局对改善人居环境的影响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营运船舶节能减排现状及其低碳发展的途径
《巴黎协定》落槌,地球终于“进入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