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个“精设”优化探究活动

2017-09-05袁雯雯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优化探究小学数学

袁雯雯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非常重要。教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中精设导语,开展“小障碍”与操作活动,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优化探究的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精设;探究;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95-01

任何一個民族都需要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一种全新要求。因此,教师应格外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数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数学探究学习是一种高效化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较弱,教师作为探究学习中的引导者,可使用多种教学策略,以优化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一、精设引导入语,激发探究欲望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恰当的导入语十分关键。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现阶段掌握知识的情况,设计多种形式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说:“妈妈给小王买了一盒饼干,并告诉小王,每天只可以吃这盒饼干的,小王听了妈妈的话后很不开心,央求妈妈让他每天再多吃一点饼干。妈妈想了想,允许小王每天吃这盒饼干的;小王觉得还是不够,又继续央求妈妈,妈妈灵机一动,允许小王每天吃这盒饼干的。小王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心里十分开心,妈妈脸上同样露出了笑容。同学们,你们想想看,王妈妈答应了小王的无理要求之后,为什么还会露出笑容呢?”这个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课堂变得热闹起来。最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猜想,并通过思考,想出验证猜想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

从该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带有一定趣味性、故事性的特色导入语,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中,推动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整体质量。

二、精设“小障碍”,引发探究思维

单纯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烦燥感。为了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及课本的相关内容,在活动中精心设计“小障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实际需求间存在差距。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从甲市到乙市,A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B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A车率先行驶2个小时之后,B车才开始行驶。问B车是否能够追上A车呢?”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后,选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A小组认为能追上,B小组认为追不上,C小组认为这道题目提供的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如果甲、乙两市间的距离比较远,那么B车能够追上A车,如若甲、乙两市之间的距离比较近,那么B车无法追上A车。

该教学案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小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会质疑的习惯。

三、精设操作活动,优化探究过程

学好数学,需要有极大的动机和兴趣。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好帮手,问题的存在能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提出具体的构想并找到其中存在的规律,让学生树立自信,更加乐于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例如,教学“正方形及长方形面积”的复习课时,我要求学生计算一个等腰梯形的面积。学生一开始不知道如何计算,于是,我引导学生动手拼拼剪剪,把等腰梯形转化成长方形,最终将梯形的面积准确地计算出来。

该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数学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应通过创造性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更轻松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

(责编 韦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化探究小学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