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订单培养模式与德国双元制的融合性探讨

2017-09-04石磊

速读·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订单培养双元制行业标准

石磊

摘 要:本文通过德国“双元制”概念,引出我国“订单培养”模式,并对这两种模式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总结出他们的优劣性,最后,从我国国情及“订单培养”还存在的不足出发,提出一些个人的改进建议,以增加“订单培养”实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双元制;订单培养;行业标准;考核;实施

一、引言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历来都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所熟知,其中,以其核心“双元制”模式最为突出,被多国学习借鉴并应用于自身职业教育中。笔者根据“双元制”的特点,结合中国职业教育及我校现状,认为我国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模式与德国“双元制”模式最为接近。

二、中国“订单培养”模式与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比较

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其借鉴了德国职教的秘密武器“双元制”模式,同时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一些措施,虽然在执行过程中仍然有一些不足,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改进两种职教模式的结合方式,相信“订单培养”在中国经济腾飞中定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1.学生入口方式的异同点

德国“双元制”模式中,学生由用人企业派往相应职业学校进行学习,经过期中、结业两次考试并合格,得到用人单位认可后,才能正式到该企业工作。中国“订单培养”模式中,学生也是由用人企业委托职业学校进行培训,所有内容完成后,进行相应考核(部分用人企业也有期中考核)并合格,才能到订单企业工作。不同点是,“双元制”模式中,学生进入企业,已经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而中国“订单培养”模式中,学生完成学业后才能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

2.培养方式的异同点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强调,学生是为将来的工作而学习的,因此,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必须相结合。而中國“订单培养”模式中,也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不同点是,理论和实践所占比例不同,德国“双元制”模式中,理论和实践所占比例为3∶7;而“订单培养”模式中,实践比例可能稍有下降。

3.培养师资的异同点

在德国,从事“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师的标准非常严格,进门难、要求严、待遇高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主要特点。“订单培养”模式中,也比较重视教师的师资能力,订单班老师会不同程度到企业学习新型设备和管理办法,对于企业的行业特点能够及时掌握,是保证订单学生一毕业即可参加工作的保障。不同点是,“订单培养”模式中,对教师的限制较“双元制”要少,只要是对企业专业知识熟悉的,具备教学资格的,都可给学生上课,而非必须“硕士”等高学历。

4.学习考核方式的异同点

德国“双元制”模式对学习的考核既有中间考试又有结业考试,既有书面考试,也有实操考核。这种教考分离的考核方法确保了教学质量。“订单培养”模式也基本由期中考试和结业考试组成。不同点是,它们的考核组成员不尽一样,“双元制”模式中,考核组成员来自多个部门,如经济界的自治机构及类似的单位组成的考试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由企业雇主,雇员代表以及职业学校的老师组成;而“订单培养”中,考核组成员基本来自用人企业。

三、“订单培养”模式的特色

1.解决了职校招生难问题

“订单培养”模式提前为学生预订了就业岗位,学生一进校就意味着有90%以上机会已经找到了工作,这为学生入学提供了极大的动力。笔者所在学校近年大力推进“订单培养”,不但有就近企业如重庆地铁、成都地铁,甚至沿海地区如宁波、无锡、苏州、青岛等地地铁也积极在我校设置“订单班”。因此,我认为这种注重生源的质量,不盲目扩大招生规模的模式,值得各职校借鉴。

2.解决了学习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订单培养”模式,使学生学习有了目标,学习更有方向性,因此积极性大大提高。任课教师基本都去过订单企业培训或考察,对企业的管理要求和专业知识领悟较深刻,因此授课针对性也较强。企业需求增加,这对学校的办学也是一个利好。

3.解决了职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传统职教方式中,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也没有积极性,因此效果较差。而“订单培养”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学生的来源就是通过企业自己选拔完成的,其次非订单学生为了进入订单班也有了目标和动力,再次学校通过“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大力改造学校实训设备,使得全校学生得益,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就业难的问题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四、“订单培养”与“双元制”有机结合的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不管是“订单培养”,还是“双元制”模式,师资队伍所占分量都很重,而中国对师资队伍的控制不如德国那么严格,“双师型”比例稍低,这就使得“订单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以期更大程度得到企业的认可,更加促进“校企融合”的发展深度。

2.加强学生能力建设

一直以来,我国职校学生的生源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学生要不学习不好,要不习惯不好,使得企业对职校学生又爱又恨。“订单培养”模式,很大程度改变了学生质量状况,企业认可度也逐渐升高。但是,对目前企业的需求来说,学生能力仍然有所欠缺。因此,提高学生能力是我国职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3.加强企业实习力度

德国“双元制”模式中,学生在企业和学校即实践和理论的比例为7∶3,而我国职校实践和理论的比例最多能达5∶5。因此,我国职校学生增加实践培训力度势在必行,特别是“订单培养”学生,更应该到企业学习相应专业知识,增加业务技能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以便在毕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的工作。

4.加强考核执行力度

在德国,经过“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会经过考核委员会的严格考核。考核体系由企业所在行会制定,规范、客观、公正,考核与培训相分离,其职业资格证书极具权威性,在社会上能得到广泛认可。而中国的“订单培养”考核就要简单得多。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更严格的标准。

五、结论

通过中国订单式培养模式和德国双元制的比较,个人认为德国双元制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有比较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实际的运用中,既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别人的模式,又不能全盘否定。今后我们还要不断深入研究德国双元制及支撑其发展的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并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相结合,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邵宗乾.试论“双元制”与“订单式”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办学论坛.

[2]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全球教育展望,2000,1:78-80.endprint

猜你喜欢

订单培养双元制行业标准
造纸领域5项行业标准计划项目获批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电机与电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分析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基于“订单培养”的高职《办公自动化》课程改革
31项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即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