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2017-09-04杨斌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损坏防护措施博物馆

杨斌

摘 要:博物馆库房作为存放文物的主要场所,是整个博物馆的核心部分。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科学与否决定着文物保存质量的好坏。为此,本文分析了加强库房管理、延长文物寿命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探讨了对自然损坏、人为损坏和意外损坏的防护措施,旨在为加强库房管理,延长文物寿命提供帮助。

关键词:博物馆;库房管理;损坏;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178-02

博物馆库房内的文物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物,同时也对人们更加深刻认识自然和历史、提高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馆藏文物损坏现象一直都存在着,亟待解决。因此,博物馆应要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不断提高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水平,延长文物的寿命,从而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库房管理、延长文物寿命的重要性和意义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不可再生的国家资源。文物有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之分。博物馆是可移动文物的主要收藏单位。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文物库房是收藏、管理、研究、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如果库房管理不善,造成藏品严重损伤、伤缺、焦脆、褪色、霉变、虫蛀、生锈、脱漿脱线、褶皱等状况出现,将导致藏品质量下降、寿命缩短、文物研究价值降低,国家财产就会遭受严重损失。因此博物馆应加强库房管理,为延长藏品寿命创造有利的环境。

据国家文物局调查统计:全国有55.6%馆藏文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原因是库房不达标。而影响文物寿命的因素有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空气温度、空气湿度、辐射光线、空气污染、昆虫危害和微生物繁殖等。人为因素如操作方式不当导致的文物损坏、管理不善导致文物被盗、火灾等。因此加强对藏品的预防性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受自然损坏及人为因素损坏的现象,是库房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库房管理,延长文物寿命的措施

(一)对自然损坏的防护措施

1.藏品库房选址和结构。藏品保存环境的好坏,库房建设非常关键。藏品库房不仅要有完善的设备和合理的布局,选址和结构也很重要。为了藏品的安全,藏品库房最好建在陈列厅附近,一是为了文物的安全,二是为了减少文物提展在运输过程中的伤害。藏品库房一般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具有防盗、防震等性能,有严密的防水和隔热层,并有监控报警、中央空调、自动洒水灭火、和恒温恒湿系统。

2.温度、湿度调节。不同的藏品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同。木漆器藏品吸湿性强。湿度过低,器物会干裂变形,过高会造成腐朽和虫害,而相对湿度保持在50%~65%对木漆器藏品不会造成危害。纸张类藏品如书画、碑帖、文献、古籍宜低温保存,温度过高老化速度加快,耐折度降低,保存寿命也随之降低,要求库房温度控制在16~18摄氏度,夏季不超25摄氏度,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50%~55%,否则会有虫害繁殖,霉菌滋生。织绣类藏品在高温环境下褪色程度会加快,过于干燥织品会干裂、脆化,过湿会加速老化和褪色。

3.博物馆库房温、湿度实行自动调节即安装恒温、恒湿机并保持机器常年24小时工作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我国大多中小型博物馆因资金不足,设备匮乏,只能实行人工管理,大多采用的方法是库房内设置温湿度测量仪,每天定时观察数值并做好记录,库房温度过高时,就开启柜式空调,湿度过高就进行库房抽风、抽湿。这种无奈之举,有待国家及地方财政加大对库房设施的投入,逐步解决和完善。

4.霉菌和虫害防治。霉菌和虫害对有机质藏品如书画、书本、丝绣织品损害最严重。霉菌传播速度极快,藏品一旦发现被感染,往往就是整箱甚至整库都受牵连,损失非常严重。所以库房及藏品橱柜要定期消毒,藏品进库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保管员移动文物必须戴手套。发现霉菌破坏后要首先将盛放藏品的橱柜隔离,并对橱柜和藏品进行消毒、通风。发现虫咬藏品必须马上驱虫。要防治霉菌和虫害,必须每年定期放置杀虫药。放药时切记勿将药物放在藏品本体上。

5.防光措施。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藏品的损害也不容忽视。为此库房门窗要封闭、窗帘要用深色加厚的纺织品材料并加以利用、安装防紫外线的电灯,库房墙壁涂防紫外线的涂料等等都是预防紫外线对藏品危害的常用措施。

6.防尘、防污染措施。藏品污染包括空气污染和建筑材料污染。空气污染有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环境材料污染有甲醛、苯、氨和发挥性有机物。因此库房选址应远离饭店、厨房、厕所、工厂和其他污染源,库房建筑用材最好选择环保无污染材料。库房要定期清扫,最好配置吸尘器。

(二)人为损坏和意外损坏的防护措施

博物馆安装必要的安全防范技术设备,加强库房各项制度管理,执行规范的操作规程是预防藏品遭受人为和意外损坏的必要条件。

1.安装防盗、防雷设备,常备防火器材。要求博物馆安装防盗报警设施,并实行24小时监控制度。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应常年保持有效的工作状态。馆内安防人员要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对使用器材的熟练操作。库房及周围严禁烟火,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定期检查库房线路、电闸、开关以防短路造成火災等等。

2.严格库房管理制度。严禁外来人员出入库房。严格实行藏品库房保管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藏品出、入库制度,严格执行藏品提用、借用制度,严格执行藏品库房钥匙管理制度等等各项管理制度。只有从日常的工作抓起,把每一项规章制度的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在我们的库房管理工作中,从源头抓起,才能杜绝各种文物安全隐患。

3.严格遵守藏品管理操作规程。藏品管理操作规程都是细节问题。比如藏品排架规则;柜架摆放规则、文物放置规则、文物移动规则;打开文物规范、库房杀菌灭虫制度等等。可以说库房保管员的每个动作、动作的轻重缓急、顺序的在前靠后都对文物造成或益或弊的影响。因此库管员进库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每一个细节,轻拿轻放,细致耐心,才能有效保证文物的安全。endprint

4.定期对破损藏品进行修复。目前许多博物馆因资金等多方原因严重制约文物的修复工作,出土的文物一经移交就完事大吉,破损文物都是小堆摞大堆得到处都是。不仅影响环境的整洁,还使文物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能给那些修复的残损文物创造重见天日的机会,虽然其中的代价很大,花费时间较多,但长远来说,复原后的藏品给后辈子孙重显器物原貌,彰显文物的价值,也是我们文物工作者应有的责任。稀世珍品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几经磨难后完整找到并在文物工作者的手中得以重见天日,又赴台展览,这充分证明了文物修复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意义深远性。

5.加强库管队伍建设,提高库管员素质。不论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对人物的破坏,人的因素都很关键。库管人员的素质直接可以将自然因素降到最低,将人为因素完全消除。加强库管队伍建设,提高库管员素质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文物安全问题。由于文博行业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行业内又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在职的库管队伍大多半路出家,专业性不够强,却不得不挑起工作的重担,专业型人才又进不来,新进的人员又非本行。队伍素质的提高成为当务之急。

解决的办法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奖励机制,鼓励人才自学成长。二是给在职人员进行业务加压,迫使其主动钻研业务。三是在职培训,即在工作中边学边干。四是创造条件让管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和脱产培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加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要想加强库房管理,博物馆不仅要做好对自然损坏的防护措施,如藏品库房选址和结构、温度和湿度调节、霉菌和虫害防治、防光以及防尘、防污染措施;同时也要对人为损坏和意外损坏采取最大限度的防护措施,安装必要的安全防范技术设备,加强库房各项制度管理,执行规范的操作规程、加强对残损文物的修复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等,以提高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水平,为馆藏文物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桂花.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文物庫房管理工作[J].黑龙江史志,2015(04).

[2]王惠民.浅谈博物馆文物库房的管理措施[J].黑龙江史志,2015(11).

[3]郑红红.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路径优化的实践思考[J].艺术科技,2016(08).endprint

猜你喜欢

损坏防护措施博物馆
博物馆
锅炉受热面损坏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数字档案安全性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
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措施分析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