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豆腐,思传承

2017-09-04王雪纯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别忘记精魂中国化

王雪纯

“中国化”岂是轻易就去了,绝不!几千年的传统精魂已深入民族生活的每一个细部,衣食住行,言行举止,“中国化”无所不在。其中“舌尖上的中国”可谓传统之集大成者,窥一斑足以见全豹。

要说最能代表传统中国的食物,我首推豆腐。

首先,豆腐制作的繁杂就令人咋舌:浸泡黄豆,焙烧石膏,磨豆滤浆,煮浆点浆……但每一道工序都要讲究个恰好,我们称为度。中国人很注重度,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智慧,从孔子的中庸之道,再由郑板桥推演为“难得糊涂”,中国人千年来始终在“度”中生活,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不强违天命;为人处世,我们崇尚的是謙谦君子之风,不争,不夺,不高调,不逼人,却绝不是卑躬屈膝,软弱无能。当有人触及我们的边界,中国人绝不会弯了脊梁。

接着,豆腐制作成功后,我们将它切为一块块正方体,整整齐齐码在一起。方块豆腐有棱有角,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义气、正气、侠气。中国江湖自古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正义之德,中国人对于金庸古龙武侠世界里刀光剑影维护正义与和平的推崇是从祖先的血脉中传承下来的,这种热血持续至今,世界人民仍能看到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忙碌的身影。西方人总质疑我们妄图称霸,实在不必,中国的强大只是为了更好地反称霸。

切完豆腐,我们可以享用美食了。中国食物相之精致,味之鲜美,是任何一个现代西方强国所无法比拟的。小葱拌豆腐,国人都知是一清二白;不喜这清淡的,我们可以来一碗豆腐脑,浇上油盐酱醋,豆腐可以融入百般滋味——包容一切,接纳一切;也可以尝一尝豆腐羹,香的豆腐无声无息地淌入米饭中——这是我们无处不至的“软实力”,以柔胜刚;绝的是黄蓉曾为洪七公上过的一道菜——将一大块火腿挖上二十四个孔,豆腐揉成二十四个球置于其中蒸热,火腿弃去不食,而豆腐尽留鲜味,令人倾倒。这简单的食物就叫作“二十四桥明月夜”,试问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度能如中国一般将柴米生活变得如此诗意与优雅?

与家人一起吃豆腐,于国人来说,应是一种享受。想起朱自清写及的在冬夜里,一家人围着一锅热腾腾的豆腐的场景:父亲伸出筷子至那孩子们够不着的洋炉子,夹着豆腐放进孩子们的酱油碟,孩子们吃得热乎开心,父母也欣慰幸福。这种温情,也只有同为中国人的你我才能体会。中国自古重视血缘亲情,有故乡情怀,归家思国是每个中国人的本能。每逢佳节,中国人归家的浪潮让外国人惊讶,他们永远也不会理解,这种血脉的牵绊与最深沉的思念。

现今的中国人,我不知你们是怎么了?我们的国家为什么不值得你们尊崇留恋?去中国化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在传统全部丧失以后再感受到这最深沉的悲哀吗?

请珍视我们的传统,请传承传统的精魂!

吃块豆腐吧,别忘记中国,别忘记昨天!

教师点评:

文章构思精巧,视角独到——品豆腐其实是在品传统精神。全文围绕豆腐的制作与品味,正面对中华传统文明展开阐述,着重阐述了传统文明的几大特征——谦和有度、方正和平、诗意优雅,浓重的亲情与乡土情怀。文末联系去中国化甚嚣尘上的现状,指明珍视传统尤为重要。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8分=56分

猜你喜欢

别忘记精魂中国化
李商隐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自由精魂之舞:试论影视文本烛照下的小说魅力
符神传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勿忘我
通向自由的方向
感情的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