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写作小窍门

2017-09-04樊义安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秦师闲笔文言

樊义安

【前言】

《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叙事散文的典范,以极简短的篇幅,为我们呈现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谋篇布局、叙事技巧等方面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一般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文言字词句的疏通讲解,人物形象的分析,乃至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而较少涉及甚至忽视本文在记叙文写作技巧方面的借鉴意义。笔者以本文为例,谈谈记叙文写作的几个小窍门,具体如下:

窍门一:结构完整又详略得当

很多同学写作文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有的学生甚至将一篇文章写成了“三大段”:开头——中间——结尾,每段内容没有主次详略之分;有的学生在行文中因铺垫过多,主要情节反而没有展开,只能一笔带过;有的学生又因缺乏必要的情节交代和对主体情节的细致描述,不得不过早作结,但又因字数不合要求而在结尾处强行拼凑大量无关紧要的文字,这不仅使文章主体单薄乏味,而且造成结构布局的严重失衡。

同学们,我们来看看《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结构布局。文章开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以简练的春秋笔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了大兵压境的紧张氛围,为全文的展开作了铺垫。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中间有君臣之间的简短对话,有烛之武怀才不遇的埋怨,有郑伯未能重用人才的自责,但在国家危难之际,君臣皆尽弃前嫌。从国家大局出发,烛之武最终答应说退秦师,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写得也比较简略。第三段烛之武围绕一个“利”字,列出“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亡郑以陪邻”的利害关系,“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过河拆桥的历史事实,“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的扩张本质,“阙秦以利晋”的实际后果,成为烛之武退秦师的高潮。第四段写秦晋退师,是最终结局。本文就是按照故事情节的一般构成要素来逐一展开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文章主体情节部分,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去详尽刻画烛之武的说辞,这既是情节推进的需要,又是凸显烛之武的睿智和彰显主题的必要。这样的结构布局,使文章情节完整有序,内容详略处理得当。

窍门二:“闲笔”不“闲”且跌宕起伏

本文重心在于描述烛之武如何退秦师,但是第二段却在描述主要情节之外的内容:写佚之狐的举荐;写烛之武的推辞和牢骚:“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写郑伯的歉意:“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等等。这段文字虽然不是文章的主要情节,但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是核心人物烛之武的首次亮相,国难当头,佚之狐那样坚定地举荐烛之武,侧面衬托出烛之武的才能之高;初辞不受,既是抱怨早年不公正的待遇,同时又与之后的接受使命相映衬,为表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作铺垫;临危受命既是情节推进的关键,更是烛之武为国赴难的英勇与高尚情操的显现。结构上,这一段作为整个故事的发展部分不仅能够使前后情节连贯,而且放在第一段紧张的局势之后,还起到了舒缓情节的作用。

这些与退秦师的主题而言似属“闲笔”,属主情节之外的非情节因素,但“闲笔”不“闲”,它们并不是和“正文”无关的文字,它能增强叙事作品的艺术性,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读者阅读兴趣的激发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故事更加跌宕起伏。

窍门三:“冲突”不断但张弛有度

整篇文章在情节上可谓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文章开端呈现冲突一:秦晋与郑国的冲突,而接下来全文就围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冲突逐渐展开情节。

第二段呈现冲突二:佚之狐的坚定举荐让我们看到了郑国解除危难的希望,但紧接着烛之武的推辞又构建了新的冲突——“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而郑伯的真诚道歉终于将烛之武的怨气化解。

文章的高潮部分冲突迭起:烛之武在说服秦君的时候,一开头就指出亡郑于秦无益;但接着又退一步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此作为缓冲;接下去就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行文至结尾,一句“子犯請击之”,新冲突再起,让读者又一次心弦紧绷,而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读者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所有矛盾冲突得以解决,一场风波终于平息,全篇收尾。这样一张一弛,曲折有致,更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后语】

阅读与写作,本是语文教学的两面,相辅相成。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因为教材内容编排的限定,教学时间的限制等因素,很多老师将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割裂开来,在阅读专题教学中很少甚至不去涉及写作技能的训练;同样,在写作教学中,也抛开了文本阅读的有效引领。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基础知识的讲解成为教学的重点,而对写作技巧的学习借鉴却被忽视。其实中国古代经典篇目更具有朴实的文风和鲜明的表达技巧,更具有借鉴性,对教材中经典文言篇目的分析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猜你喜欢

秦师闲笔文言
饭后闲笔组诗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方法探析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前边的几句话
《烛之武退秦师》的烛之武的形象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最是那“闲笔”之妙
闲笔如花
烛之武以何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