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搬移技术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临床效果

2017-09-04郭仕强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骨髓炎腓骨骨性

郭仕强

骨搬移技术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临床效果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one movement technique for chronic osteomyelitis of tibia accompanied by long bone defect

郭仕强

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140例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行骨搬移技术,对照组采取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治疗。两组随访12~24个月,骨愈合良好,患者骨性愈合率达100%,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者。观察组Paley骨折愈合评分、Baird-Jackson评分及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HS)膝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骨搬移技术用于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患者,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治疗周期短,骨愈合率高,值得临床借鉴。

骨髓炎; 胫骨骨折; 骨缺损; 骨搬移技术

胫骨周围软组织结构薄弱,开放性骨折后易导致周围滋养血管损伤,继而引起创伤后骨髓炎的发生。骨髓炎发生后,创伤处死骨被周围增生的骨组织所包裹,治疗药物不能充分渗入,致使病灶反复感染、多次发作。临床常选择彻底清创,清除感染组织,但可导致长骨缺损。Ilizarov骨搬移技术由张力牵拉法则引申而得,通过牵拉成骨形成新的骨组织来填补骨缺损,多用于长段骨缺损的治疗[1-2]。笔者观察2012年1月~2013年12月骨搬移技术用于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现分析结果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4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骨髓炎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2)有手术史,术后有骨不连,病灶清除后骨缺损长度2~12cm[3]。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或肢体先天性畸形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手术耐受性较差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54例;年龄18~65岁,平均40.6岁。左侧创伤74例,右侧创伤66例;既往手术治疗1~5次、平均2.7次;行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71例、长骨开放性骨折69例;受伤至本次住院时间6~36个月,平均17.9个月;Cierny-Mader成人骨髓炎分类:Ⅲ型62例,Ⅳ型7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1)观察组:常规麻醉,取仰卧位。患肢大腿根部安放气压止血带加压,有皮肤缺损或窦道者,使用过氧化氢和碘伏交替冲洗[4]创口3次。常规消毒铺巾,去除外固定支架,按原手术切口,将皮肤及皮下筋膜逐层切开,充分暴露并彻底清除坏死骨及软组织。取出内固定物,再次同法冲洗创口。彻底清创后,评估骨缺损长度。如骨缺损>3cm,行骨搬移术,术中视感染严重程度及范围决定Ⅰ期或Ⅱ期手术;如缺损2~3cm,打断腓骨,行骨搬移短缩延长术[5]。分别于骨缺损远近端、胫骨平台下安放Ilizarov外固定架,调整好骨折对位对线方向后,克氏针固定。胫骨结节下方行截骨,试行撑开胫骨截骨端,确保胫骨截骨处完全切断。反复冲洗术区,内置引流管,之后缝合皮肤,以无菌敷料包扎支架钉道及切口,术毕。手术后1周以0.25mm/6h速度延长固定,至骨缺损端会合,加压骨缺损断端,至缺损骨愈合。治疗期间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并按时进行切口消毒。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踝、膝关节主被动训练以及适当的负重训练。(2)对照组:采取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治疗。常规麻醉,取侧卧位,于小腿后侧作弧形切口,逐层切开、分离。根据患者胫骨缺损部位选择腓骨瓣截取位置,并选择适宜的血管蒂。根据切除腓骨两端形状及长度,于胫骨两端凿槽[6]。带蒂腓骨上下两端分别嵌入胫骨上下两端骨槽内,各以2枚皮质骨螺钉固定腓骨段两端于胫骨上[7],下胫腓联合处打磨植骨融合,并给予2枚3.5mm松质骨螺钉固定,逐层缝合,手术结束[8]。

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2年,每2周检查X线1次,观察骨痂状况,统计骨性愈合时间[9]及外固定放置时间。骨性愈合后采用Paley骨折愈合评分[10]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Baird-Jackson评分评价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HS)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11]。同时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

5 结果 两组电话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随访率为100%。观察组病灶清除后骨缺损6.6~11.8cm,平均9.7cm;骨性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3个月。无复发患者,外固定架放置6~10个月,平均7.6个月,骨痂状况恢复良好。术后出现针道感染3例,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有效控制;胫骨轴向偏移2例,矫正后恢复;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对照组病灶清除后骨缺损3.5~11.5cm,平均7.3cm;骨性愈合时间5~10个月,平均7.6个月。无复发患者,术后针道感染5例,胫骨轴向偏移3例,但组间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ley骨折愈合评分、治疗前后Baird-Jackson评分及HHS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Paley骨折愈合评分、治疗前后Baird-Jackson、HHS评分比较分)

讨 论

胫骨骨髓炎是胫骨开放性骨折及固定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手术治疗是根治胫骨骨髓炎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死骨的存在,病灶清除后,容易形成死腔,造成长段骨缺损。对于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治疗,临床有多种手术方法,如负压引流术、带蒂肌瓣填充术等,多为反复清除病灶后行皮瓣转移术或填塞术,数月后进行植骨[12]。这些方法操作复杂,治疗周期长,恢复过程中骨髓炎复发的概率较大,易出现肢体不等长和骨不连等并发症,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及器械的不断改进,Ilizarov骨搬移技术被用于胫骨骨髓炎伴长骨缺损的治疗[13-14]。该技术由张力牵拉法则引申而得,其原理是组织可通过缓慢牵拉产生张力,激发组织的可塑性和再生能力。骨骼同样可以通过缓慢牵拉,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组织同步生长。Ilizarov骨搬移技术主要包含三大核心步骤,即骨三维固定、骨延长技术、骨搬移技术。Ilizarov骨搬移技术首先应用三维外固定架固定于骨缺损处,术后1周将胫骨干骺端截骨搬移骨段,骨缺损部位用搬移骨填充,以固定的速度促进骨生长,逐渐形成新骨,2~3个月即可达到骨性愈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3个月,无复发患者;术后有3例出现针道感染,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2例恢复过程中有胫骨轴向偏移,矫正后恢复;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者。对照组病灶清除后骨缺损3.5~11.5cm,平均7.3cm;骨性愈合时间5~10个月,平均7.6个月;无复发患者,术后针道感染5例,胫骨轴向偏移3例,但组间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ley骨折愈合评分、Baird-Jackson评分、HH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表明骨搬移技术用于胫骨骨髓炎伴骨缺损的治疗效果较好。笔者认为,该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治疗周期短,可达到根治目的,并能降低骨髓炎复发率;治疗长骨骨缺损可缩短骨性愈合时间,降低骨转位的发生率;此外,该技术还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但该技术因钢针长期固定于肢体,易导致针道感染,术中穿钢针亦可造成血管神经损伤,因此要求术者熟练掌握解剖知识,谨慎操作,同时要注意术后骨搬移速度,以便提高骨愈合率。

[1] 沈勇,王彦生,张辉.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缺损及骨短缩[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3,27(2):148-149.

[2] 唐文,高辉,杨亚东,等.Ilizarov外固定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J].江西医药,2015,50(1):3-6.

[3] 曹建明,张庆喜,尹志改,等.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联合皮瓣、VSD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及骨外露的疗效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6):563-566.

[4] 贺新兵,韩立仁,闫军,等. 应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6(5):56-58.

[5] Tsitskaris K,Havard H,Bijlsma P,et al.Internal bone transport using a cannulated screw as a mounting device in the treatment of a post-infective ulnar defect[J].Strategies Trauma Limb Reconstr,2016,11(1):63-67.

[6] 王文格,张洪林,田再杰,等.带血管蒂腓骨转位移植的解剖基础及在下肢骨不连接骨缺损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0):1210-1211.

[7] 王文格,张洪林,田再杰,等.带血管蒂腓骨转位移植在胫骨不连接骨缺损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2,6(10):1410-1411.

[8] Alonso-Rodríguez E,Gómez E,Otero M,et al. Orthodontically guided bone transport in the treatment of alveolar cleft: a case report[J].J Clin Exp Dent,2016,8(1):e109-e112.

[9] 张永强,赵平,耿家金,等.Ilizarov骨迁移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J]. 临床骨科杂志,2013,16(3):293-295.

[10] 王虎根,徐彬.不同植骨材料配合LCP治疗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36(12):41-43.

[11] Repo JP,Barner-Rasmussen I,Roine RP,et al.Treatment of compound tibia fracture with microvascular latissimus dorsi flap and the Ilizarov techniqu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long-term outcomes[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16,69(4):524-532.

[12] 徐剑锋,覃奇文.骨延长术治疗胫骨骨不连和骨缺损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0):4513.

[13] 赵巍,曹扬,施林军,等.锁定钢板经皮外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骨折[J].中国骨伤,2014,27(7):597-600.

[14] 沈勇,王彦生,张辉.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缺损及骨短缩[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3,27(2):148-150.

(本文编辑: 黄利萍)

271221 山东 泰安,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庄煤矿医院

·经验交流·

1009-4237(2017)07-0544-02

R 687.3

B

10.3969/j.issn.1009-4237.2017.07.020

2016-08-22;

2016-11-21)

猜你喜欢

骨髓炎腓骨骨性
腓骨肌萎缩症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胫骨截骨延长治疗创伤后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