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员捣鬼,善举变味

2017-09-04喻大华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钱粮赋税户部

◎ 喻大华

官员捣鬼,善举变味

◎ 喻大华

嘉庆没有想到,六十大寿时自己烦恼重重。而第一个烦恼便是由他想普免天下钱粮引起的。

乾隆曾经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年免除农民的漕粮负担—对八个征收漕粮的省份免税。这确实给了老百姓大实惠,老百姓发自内心地歌颂皇恩浩荡。嘉庆自然也想给老百姓一点儿实惠,来换取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激。但是,当皇帝这二十多年间,每年财政入不敷出,小规模的豁免钱粮不是没搞过,但是全国范围内的免税他连想也不敢想。

这回,嘉庆下定决心,要搞一次全国免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冬,嘉庆召来户部的满、汉两位尚书景安和卢荫溥,对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这两人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表示本朝赋税标准很低,仅仅相当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水平。要是把明年的赋税给免了,万一遇到黄河决口、农民造反,或者边疆分裂势力蠢蠢欲动,皇上拿什么来应对?

嘉庆沉默了一会儿,以商量的口吻说这是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愿望,而且,从乾隆中期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惯例,每当遇到国家庆典,都要给老百姓一点儿实惠。如果不表示一下,老百姓难免背地里骂娘。所以,希望户部再研究一下,看有没有变通的余地。

由于皇帝决心坚定,户部只好硬着头皮研究,几天后拿出了一个方案:明年不普免钱粮,改为普免积欠的钱粮,初步估算了一下,也有两千多万两白银。

嘉庆接到方案后,内心实在矛盾。这些钱粮长期收不上来,已经形成“呆账”,有些甚至已成“坏账”。如今把它免除,表面上看是给老百姓实惠,实际上口惠而实不至,老百姓未必领情。但是,如果切切实实地给老百姓免一次钱粮,又实在负担不起。嘉庆最后只能认可户部的方案。

于是,嘉庆发布上谕,首先表示他十分愿意效仿乾隆普免天下钱粮的办法,但国家经费入不敷出,所以,“宜先蠲除积逋,俾小民户免追呼,共享含哺之乐”。然后命令各省将历年民欠开单具奏,听候降旨豁免,并先将这道圣旨在城乡村镇各处张贴,让老百姓都知道皇上的恩典。

嘉庆君臣本以为这事简单,没想到户部接到各省上报的请求豁免数额后,发现问题严重,于是,户部尚书觐见嘉庆,反映各省上报的数额太大,比如山东省上报了将近九百万两白银的积欠赋税。此外,安徽、江苏上报的数字也明显离谱。显然是各省把“官欠”混到了“民欠”里面,想搭车“报销”。普通百姓不到万不得已,不敢欠国家的钱。倒是各省督抚,哭穷耍赖,把老百姓上缴的赋税挪作地方开支,现在想蒙混过关。嘉庆一听十分生气。

户部尚书接着报告了第二个麻烦:四川总督、贵州巡抚表示,两省百姓不欠国家钱粮,现在欠钱的一笔勾销,不欠钱的感觉吃亏,请示皇上如何处理。

嘉庆追问:“你们不是说各省都欠国家的吗?”户部尚书小声地说,原来是估计,现在一核查,发现四川、贵州两省确实每年足额上缴赋税。

嘉庆顿时感觉问题严重,按说四川、贵州两省踊跃上缴皇粮国税,可以考虑今年或明年按一定比例减征两省的赋税额度,作为奖励。但此次豁免欠税的举措客观上鼓励了偷税、逃税、抗税行为,打击了纳税人的积极性。而且,如果老百姓考虑到反正欠税十年一免,将来皇帝七十、八十、九十大寿时都会照此办理,今后谁肯踊跃交税?没想到一件善举牵出这么多麻烦,嘉庆真有点儿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接着,嘉庆召军机大臣一商议,形成了三个对策,作为补救措施:第一,减征四川、贵州两省明年应纳赋税额的20%,以示嘉奖;第二,向全国臣民强调,此次豁免欠税是特例,绝不是惯例,如果天下臣民以为七旬、八旬、九旬万寿必有蠲除,遂不踊跃纳税,则大违尊君亲上之义;第三,批评江苏、安徽、山东三省“官疲民玩”,要求这三省“整饬吏治,化导民风”,并对欠税较多的州县稽查核对,如有作弊问题,必将严肃处理。

这样一来,这场嘉惠臣民的善举转变成了一场清查运动,地方官被折腾得鸡飞狗跳。山东省确实存在将“官欠”混入“民欠”的问题—自嘉庆元年以来,民欠二百多万两,官欠则高达六百多万两,山东官员将这二者捆绑打包,企图蒙混过关,相关人员均受到了严厉处分。最后朝廷与地方讨价还价,敲定了豁免数额:全国豁免银两千一百余万两,米谷四百零四万余石。

编 辑 / 子 玉

猜你喜欢

钱粮赋税户部
朱元璋道歉
朱元璋道歉
海瑞下棋谏皇帝
从“一、二、三”到“壹、贰、叁”
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金币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治政之要在于安民
天下钱粮减三分
来武汉户部巷「过早」
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变化中的若干关系
唐玄宗开天时期宫廷的赋税性供给物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