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同步电除颤在缺血性心脏病心室颤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7-09-03李须昌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心肺心脏病缺血性

李须昌

(民权县人民医院 呼吸重症科 河南 商丘 476800)

非同步电除颤在缺血性心脏病心室颤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李须昌

(民权县人民医院 呼吸重症科 河南 商丘 476800)

目的研究非同步电除颤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IHD)心室颤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8例IH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非同步电除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心室颤动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心输出量(CO)]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肺复苏有效率比较,观察组64.10%(25/39)高于对照组28.21%(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HR、C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心脏病心室颤动应用非同步电除颤治疗,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心功能。

非同步电除颤;缺血性心脏病;心室颤动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属于临床心内科常见疾病。据统计,IHD发病率约为0.7%,呈逐年上升趋势,多发于城市居民,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1]。IHD主要由血管腔狭窄、阻塞引起,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临床常以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率失常治疗为主。本研究旨在分组探讨IHD应用非同步电除颤治疗心室颤动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8例IH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女16例,男23例;年龄44~58岁,平均年龄(51.81±5.24)岁。观察组女15例,男24例;年龄45~59岁,平均年龄(52.23±5.1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符合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Ⅱ、Ⅲ级标准[2];入院后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IHD;患者均神志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心电图显示心室颤动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急慢性感染者;恶性肿瘤患者;近期服用调节免疫功能药物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将患者平卧于硬板床,实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接受人工呼吸、建立静脉用药通道、心电监护及药物使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非同步电除颤治疗:连接心电监护,将标有Apex除颤板放置于胸部左侧锁骨中间部位,另一除颤板于右侧锁骨中间部位,用酒精棉快速清洁电击部位皮肤,电极板均匀涂上导电糊后,设置电击能量:200 J/次;保持两电极板紧压与胸部皮肤紧密连接,用拇指连续按压放电键迅速放电除颤,进行有效心肺复苏,观察示波心电活动;对于心率未恢复者,可继续电除颤,第2次或后续电击剂量可适当加大,不得超过360 J。

1.4观察指标治疗后统计两组心室颤动临床疗效。心肺复苏有效判定标准[3]: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瞳孔由大变小,面部皮肤转为红润;颈动脉搏动恢复正常,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用心脏彩超检测对比两组护理前后LVEF、HR、CO心功能指标值。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后,观察组心肺复苏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心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两组LVEF、HR、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HR、CO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3 讨论

IHD常导致缺血性心力衰竭,极易引发心室颤动,甚至心跳骤停,临床将出现严重异位心率、心室丧失收缩能力、意识抽搐、脉搏消失、血压为零等表现,属于机体临终前致病性心律失常,致死率高。研究证实,心室颤动需要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动作,非同步电除颤属于临床常用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可提高心肺复苏有效率[4]。

电除颤是通过使用定量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非同步电除颤可在心动周期任何时间放电,常用于转复心室颤动,电刺激终止心肌异位搏动点后,可有效终止心律失常;同时电除颤与心肺复苏关系密切,电击之后心脏骤停者往往不会立即恢复灌注性心律,胸部按压可维持心肌最低限度血流灌注,且1次电极失败,按压有助于延长电除颤时间间隔,故对可除颤性心室颤动实施1次电击急救后,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心肺复苏临床总有效率、LVEF、HR、CO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缺血性心脏病心室颤动采用非同步电除颤治疗,有助于患者窦性心律恢复及自主呼吸恢复,能提高心肺复苏临床总有效率,同时可调整心房、心室起搏等心功能指标,对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对心室颤动患者,除颤属于心肺复苏重要环节,医护人员应随时具备早期除颤意识,掌握非同步除颤适应证,应充分评估患者机体,及时选择合适除颤波形及能量,确保院内急救控制在3 min内完成,避免延误抢救时机[5]。

综上所述,非同步电除颤可提高缺血性心脏病心室颤动心肺复苏临床疗效,改善机体LVEF、HR、CO心功能指标,从而有效恢复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1] 阳子华,周杰,康嘉明,等.胺碘酮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电除颤效果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3):446-448.

[2]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7-228.

[3] 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6-230.

[4] 单飞,顾君梅.院外心脏电除颤不同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7):693-695.

[5] 蒋文平.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治疗方案[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4,28(5):377-378.

R 541.7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5.054

2016-12-26)

猜你喜欢

心肺心脏病缺血性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新解心脏病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