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勒河畔枸杞红
——瓜州县枸杞产业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2017-09-03本刊通讯员

甘肃农业 2017年15期
关键词:瓜州劳务枸杞

■本刊通讯员 李 娜

疏勒河畔枸杞红
——瓜州县枸杞产业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本刊通讯员 李 娜

又是一年丰收时,走进瓜州县枸杞种植基地,鲜红的枸杞挂满枝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粒粒枸杞晶莹剔透,似珍珠、似玛瑙,映衬着杞农丰收的笑脸,红透了农户火热的日子。

枸杞喜获丰收 农户乐在“杞”中

走进梁湖乡双州村村民杨海生的枸杞地里,到处都是三五成群采摘枸杞的身影。杨海生今年一共种了36亩枸杞,每亩收入七八千元,是村上有名的枸杞种植大户,望着自家枸杞地里又红又大的枸杞挂满枝头,果实累累,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今年进入盛果期的枸杞,高产丰收,让他在枸杞产业上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愿景。

“6月,枸杞大面积开始采摘了、成熟了,去年栽了15亩,效益好,达到七千到八千块钱,今年又扩栽了10亩,老板上门来就能卖掉,价格也稳定,市场价格比较好。”杨海生不禁打开了话匣子,算起了增收致富帐。

近年来,瓜州县把枸杞产业作为富民增收支柱产业,配套扶持政策,全程开展技术服务,规模大、效益高、增收快的枸杞产业迅速崛起,绿色优质营养的小红果成为富民大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双塔、布隆吉、腰站子、沙河4个万亩枸杞专业乡,8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基地,52个百亩以上连片示范点,新植枸杞90594亩,枸杞产业面积累计达到16.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4%,产值将突破6亿元。数量多、体积大、质量高、前景好的枸杞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第一大产业。

红红的枸杞给瓜州县的农民带来了火红的日子。眼下,虽然要顶着烈日劳作,但他们全然不顾,从采摘到晾晒一心扑在了枸杞上,起早贪黑,各个都乐在“杞”中,争取今年再有一个好的收获,鼓满腰包。

枸杞红采摘忙 劳务输转好“钱”景

“海隆农场缺枸杞工人300人,采摘工人请联系农场主人……”近日,这样的务工启示活跃在瓜州城乡。

近期,瓜州县枸杞办和劳务办紧密协调,在县域范围内根据种植特点及时摸清劳务余缺情况,及时发布招工信息,调节劳务用工,通过与全县各大枸杞种植集中地点对接,组织当地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采摘,协调经纪人带领外来务工人员组队采摘,有效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增加劳务收入。同时,协调公安等部门加大对劳务用工市场的检查,加强对违法违规、恶意拖欠劳务用工费问题事项的办理,保证市场运行的稳定性。

采摘工魏红玉来自甘肃省通渭县,来这里已经有一个星期了,对吃住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满意。她笑着说:“我们那边地少,一年到头就是到处打工,我到这里摘枸杞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现在我们摘的是头茬枸杞,颗粒大、颜色好,我每天能摘三十公斤,每公斤挣两块七,等下两茬就进入旺季了,一天咋也能摘个三四十公斤,一个采摘期下来,能挣七千来块钱,还挺不错的”。

据初步估计,今年,全县需要枸杞采摘人员约6500人,目前,有枸杞采摘务工人员经纪人40余名,每天向枸杞种植集中地输送采摘工人,通过四十天左右的枸杞采摘,务工者收入可达七八千元,成为致富增收的可靠途径。

提品质增效益 “一条龙”产业建起来

庄稼汉杨国林,7年前,栽种下第一批枸杞树苗,7年过去了,枸杞长高、挂果了,也让老杨腰包鼓了起来。

短短的几年,枸杞让他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2015年11月份他参加了一个对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班,回来以后就一直在思考:枸杞产业怎么发展起来?群众的腰包怎样才能鼓起来?创业!对,就是创业,修一个枸杞烘干加工厂,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大家伙的枸杞才能挣上钱。

就这样,杨国林成立了东晟枸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了4000亩平方米的东晟枸杞烘干厂,2间烘干厂房,5座晾晒棚,集中销售枸杞,有效解决群众出售难,增收慢的问题。村民们可以在自己的村里打工挣钱,增加收入。

“以后我就把挣钱的路子铺在这个枸杞产业上面,一心一意的发展枸杞产业,带动周边群众,把我们七墩乡的枸杞品牌打出去,销到全国各地。”谈起枸杞产业创业前景,杨国林滔滔不绝,充满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据了解,为了延伸产业链,立足枸杞提质增效,瓜州县对枸杞制干设施建设予以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全县共落实投资业主32个,落实枸杞烘干道72座。目前,已建成枸杞烘干道34座,并已投入使用,剩余38座预计7月中旬前可全部建成投用。有力地带动全县枸杞产品销售和市场拓宽,实现了品牌价值提升和产业效益延长的双向共赢。

找市场促销售 网上线下“通八方”

当下正是枸杞销售时节,瓜州县枸杞办积极抓好枸杞市场建设和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整顿,注重枸杞销售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及时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准确的供求信息,指导销售。同时,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农副产品营销人员赴外找市场、跑流通、设窗口,网上线下多方销售,扩大瓜州枸杞的影响力,多措并举,将瓜州的枸杞销往全国各地。

“瓜州头茬枸杞新鲜上市,个头大、品质佳,价格美丽,欲购者请联系……”瓜州县七墩乡三墩村驻村干部郭成志每天将这样的广告发送在淘宝网、QQ、微信、微博。

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瓜州县梁湖乡枸杞种植大户杨志明也是通过线下网上齐宣传、共销售把家里种植的枸杞送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瓜州县积极探索电子商务销售,在全县推广“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模式,把特色农产品与全国大市场进行对接,着力解决特色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让农产品搭上了“互联网”快车。在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同时,瓜州县还建立行政推进、网店服务、网货供应监管、网络物流、人才培训“六大电商扶贫体系”,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鼓励群众成立自己的“淘宝店”和“微店”,实现网络直接销售,增收效果明显。

(编辑:魏 翔)

猜你喜欢

瓜州劳务枸杞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瓜州的“大地之子”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更 正
宁夏六月枸杞红
枸杞的最佳食用方法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西夏佛教艺术中的“家窟”与“公共窟”——瓜州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构成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