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一季籼粳杂交稻稻曲病防治药剂及次数研究

2017-09-03张昆陈忠平武琳李小飞黄尚书成艳红梅胜芳

中国稻米 2017年4期
关键词:籼粳稻曲稻曲病

张昆陈忠平武琳李小飞黄尚书成艳红梅胜芳

(1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南昌331717;2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南昌330045;3江西省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宜丰336303;第一作者:zhkp1984@163.com)

江西一季籼粳杂交稻稻曲病防治药剂及次数研究

张昆1陈忠平2武琳1李小飞1黄尚书1成艳红1梅胜芳3

(1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南昌331717;2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南昌330045;3江西省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宜丰336303;第一作者:zhkp1984@163.com)

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和防治次数是减轻稻曲病危害的关键。本研究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为材料,比较了6种药剂和3种喷施次数对稻曲病的防控效果和产量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在6种药剂中,阿米妙收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最好,分别达到91.53%和96.63%,但与其他药剂无显著性差异。在防治次数上,爱苗和拿敌稳均为防治3次的处理病指防效最好,分别为81.73%和80.15%,显著高于防治次数3次以下的处理。阿米妙收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 719.52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籼粳杂交稻;稻曲病;药剂;防治次数

稻曲病是由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引起的水稻谷粒真菌性病害,它不仅会降低水稻产量,而且其病菌产生的毒素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可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食品安全隐患[1-2]。因此,控制稻曲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水稻生产及稻米质量安全十分重要。

稻曲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与水稻品种抗性、孕穗抽穗期的天气和肥水管理紧密相关。前人研究发现,在水稻的种子、芽鞘、苗期叶片和秧苗根系等部位接种稻曲病厚垣孢子均可引起发病,但是对病原菌侵入时期,不同研究结果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至花粉形成期为重要病菌侵染期,也有人认为从种子萌发至抽穗期均可受病菌侵入,但是田间生长时病菌侵入主要在抽穗前1~2周[3]。稻曲病的侵染时期未有定论,这就为其科学防治带了诸多困难,加上市场上防治稻曲病的药剂品种繁多,给农民选择药剂造成了极大困惑。因此,遴选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稻曲病的药剂,探明其最佳防治适期和次数显得十分必要[4-5]。

近几年,江西通过“北粳南移”项目的实施,一季籼粳杂交稻单产屡创新高,最高产量已突破13 837.5 kg/ hm2,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是,由于籼粳杂交稻穗大粒多、着粒密,加上抽穗灌浆期高温高湿天气频繁,以及农户传统籼稻稻曲病防控习惯造成的防治不及时,致使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面积及发病程度有所上升,某些地区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针对江西一季籼粳杂交稻开展稻曲病最优防控药剂选择和最佳防治次数筛选的试验,以期摸索出适合江西一季籼粳杂交稻稻曲病防控的有效措施,为籼粳杂交稻在江西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为籼粳杂交稻甬优12,由浙江省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提供。

1.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A,井冈霉素(5%放线菌抗生素水剂),山东济宁市通达化工厂生产;B,爱苗(30%苯甲·丙环唑乳油),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C,头等功(30%己唑醇悬浮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D,拿敌稳(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E,好立克(戊唑醇43%悬浮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F,阿米妙收(20%嘧菌酯和12.5%苯醚甲环唑配制悬浮剂),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于2016年在江西省红壤研究所高标准农田(位于江西省进贤县)中进行。供试田块面积分别为0.094 hm2和0.098 hm2,试验田耕层基础肥力状况详见表1。试验小区面积为28 m2(4 m×7 m),小区间距0.6 m,四周设保护行。前茬作物为双季晚稻,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北面临水渠和公路,其他三面种植双季籼稻。试验田施用纯N 240 kg/hm2、P2O590 kg/hm2、K2O 180 kg/hm2,其中,氮肥分为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比例为4∶3∶3;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分为基肥、穗肥2次施用,比例为1∶1。

1.3 试验田间操作

5月11日浸种催芽,5月15日播种,湿润育秧,6月5日人工移栽插秧,规格为26.5 cm×23.5 cm,8月17日(倒1叶和倒2叶叶枕齐平)第1次喷施试验药剂,8月22日(倒1叶叶枕与倒2叶叶枕间距10 cm)第2次喷施试验药剂,8月26日抽穗,8月30日齐穗期第3次喷施试验药剂,9月27日调查稻曲病病株数和病穗数,10月24日成熟期取样考种,10月25日实测产量。试验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喷施药剂防治虫害4次。

1.4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分为防治药剂筛选(简称“试验Ⅰ”)和防治次数选定(简称“试验Ⅱ”)2个试验。喷施药剂时避开午间高温,药剂湿透植株全株,确保茎、叶、穗均喷施到位。

试验Ⅰ:采用随机设计,3次重复,24个小区。设8个处理:A,井冈霉素,2 250 mL/hm2;B,爱苗,300 mL/ hm2;C,头等功,300 mL/hm2;D,拿敌稳,150 g/hm2;E,好立克,300 mL/hm2;F,阿米妙收,600 mL/hm2;G,井冈霉素,4 500 mL/hm2;H,喷清水,空白对照;每次处理试剂对水量为450 L/hm2,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

试验Ⅱ:采用裂区设计,3次重复,共24个小区。施用药剂为主区,设置爱苗(编号B)和拿敌稳(编号D)2个处理。喷施适期为副区,设4个处理:处理1,齐穗后喷施1次;处理2,抽穗前3 d和齐穗后各喷施1次;处理3,抽穗前10 d、抽穗前3 d和齐穗后各喷施1次;处理4,喷清水,空白对照。每次处理试剂对水量为450 L/hm2,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

1.5 调查项目及方法

1.5.1 经济性状调查

试验于收获前1 d,即10月24日进行田间调查取样。各小区统计20丛有效穗数,按照平均有效穗数取5丛进行考种,测量穗长、空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10月25日每小区实割测产。

1.5.2 稻曲病病情调查

稻曲病病情调查于9月27日进行,每处理平行5点取样,每点连续调查相连20株,共100株,调查病株数和各级病穗数,病级分0、1、2、3、4、5级调查,计算各小区病情指数及病指防效。

表1 试验田基础肥力状况

表2 不同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表3 不同防治次数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根据唐春生等[6]的研究,稻曲病分级标准根据每穗稻曲球个数可定为5级:0级,未发病;1级,每穗1个稻曲;2级,每穗2个稻曲;3级,每穗3-5个稻曲;4级,每穗6-9个稻曲;5级,每穗10个以上稻曲。

1.6 药效计算和分析

病穗率(%)=病穗数/总穗数×100;

病穗率防效(%)=(CK病穗率-处理区病穗率)/CK病穗率×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5)×100;

病指防效(%)=(CK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 CK病情指数×100。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和DPS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到83.07%~91.53%和86.12%~96.63%之间,F处理均最高,C处理最低,但是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在防控3次的前提下,各药剂均能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防效均在80.00%以上,其中F处理效果最好。

表4 不同药剂防治试验的水稻产量性状

表5 不同防治次数的产量性状

2.2 不同防治次数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B3处理的病穗率为71.19%,显著高于B2和B1处理,但B1和B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B3处理的病指防效为81.73%,显著高于B1和B2处理,B2处理显著高于B1处理。D3处理的病穗率和病指防效分别为71.23%和80.15%,显著高于D1和D2处理,而D1和D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无论是爱苗还是拿敌稳,都是防控3次的处理效果最好,而且与防控1次和2次的处理防治效果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2.3 不同药剂防治稻曲病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各个处理的产量都有明显增加,增幅在0.12%~5.61%之间,其中F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大,达5.61%;不同处理的产量表现为F>D>B>E>C>G>A>CK,其中F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 719.52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千粒重各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由此可见,防控稻曲病的处理均比不防控处理水稻产量高,只是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F处理的效果最好。

2.4 不同防治次数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B1、B2和B3处理的产量与B4处理(不防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B3处理产量最高,为12 531.15 kg/hm2,增幅6.88%;B2、B3处理与B4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B1处理和B4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D药剂的不同防治次数的增产情况与B药剂类似,D3处理产量最高,为12 424.14 kg/hm2,增幅6.13%。由此可见,各处理中以防治3次和防治2次的增产效果好,与不防控处理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2与处理3间差异不显著;而防控1次比不防控略有增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3 小结与讨论

3.1 防控药剂和防治次数对稻曲病的影响

水稻稻曲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程度与水稻破口至齐穗期的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7],特别是穗大粒多的品种更容易诱发稻曲病。在药剂选择上,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论。张舒[8]认为,除了三唑酮类的药剂,其他药剂防控稻曲病效果都比较好,而且增加防控次数可以提高防治效果。而张震等[9-10]则认为,生物农药井冈霉素防效较差,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在防控时期上,传统的籼稻防控为破口前7 d和抽穗期各防治1次效果较好,但是对于在江西种植的籼粳杂交稻来说,这个防治技术已经多年多地证明是不可行的。稻曲病发生严重的年份,籼粳杂交稻高发田块100%稻丛被感染。因此,籼粳杂交稻的防控次数还有待研究。孙友武等[11]认为,防治稻曲病最佳时期是在破口前13~15 d,孙祥良等[12]研究表明,稻曲病防治适期为破口前10 d左右。陈月娣等[13]对甬优 12稻曲病防治时机研究认为,破口前9 d以上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而距破口少于7 d进行防治的防治效果降至55%以下。加上水稻茎蘖发生规律导致的田间花期不一致,造成破口至齐穗历期较长,也增加了防治难度,使得长效高效杀菌剂及较长的防治适期为稻曲病防治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14-15]。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防控3次的前提下,阿米妙收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最好,分别达到91.53%和96.63%,但与其他药剂间无显著差异。其他药剂的防效也都超过80.00%,防效较好。无论是爱苗还是拿敌稳,防控3次的病指防效均在80.00%以上,显著高于防控2次和防控1次的处理。

3.2 防控药剂和防治次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通过控制稻曲病的发生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樊耀清等[10]研究表明,药剂防效与产量和效益呈正相关,防效越好,增产幅度和增收幅度越大。张舒等[8]也认为,选择防控关键时期和增加防控次数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本研究结果表明,与不防控处理相比,药剂防治处理均可提高产量。其中,阿米妙收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 719.52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千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不同药剂对水稻灌浆期籽粒充实的影响较小,可能通过控制稻曲病危害影响结实率来提高产量。不同防控次数试验结果表明,防控3次可以显著提高产量,爱苗和拿敌稳处理的产量分别为12 531.15kg/hm2和12 424.14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6.88%和6.13%,且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在江西一季籼粳杂交稻生产上,适宜选择阿米妙收防治稻曲病,且宜在水稻倒1叶和倒2叶叶枕齐平时、倒1叶叶枕与倒2叶叶枕间距10 cm时和齐穗时各足量喷施1次,不仅可以有效防控稻曲病的发生,还可以显著提高产量,从而增加收入。

[1] Nakamura K,Izumiyama N.Lupinosis in rice caused by ustiloxin and a crude extract of fungal culture of Ustilaginoidea virens[J].Proc Jpn Assoc Mycotoxicol,1992,35:41-43.

[2]章方海,吴德银.稻曲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201.

[3]沈卫新.稻曲病发生流行规律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05(2):137-139.

[4]杨国希,胡立冬,肖兆丰,等.防治水稻稻曲病药剂研究初探[J].湖南农业科学,2006(4):67-70.

[5]姚成月,周翔骏,朱世友,等.稻曲病侵染时期及防治药剂筛选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3):456.

[6]唐春生,高家樟,曹国平,等.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的研究和应用[J].植物保护,2001,27(1):18-21.

[7]刘见平,唐涛,张松柏,等.稻曲病初侵染源及病菌侵染适期初步研究[J].杂交水稻,2009,24(1):74-77.

[8]张舒,张求东,罗汉刚,等.水稻稻曲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适期的选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2):178-181.

[9] 张震,柴荣耀,陈桂华,等.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0,(06):1 328-1 329.

[10]樊耀清,黄瑞荣,黄蓉,等.江西西北山区稻曲病药剂防控与效益评估[J].生物灾害科学,2014,37(2):167-171.

[11]孙友武,蔡广成,潘武,等.水稻稻曲病菌的侵染期及防治适期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92-93.

[12]孙祥良,韩志能,朱金良,等.单季晚稻稻曲病防治适期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4,24(8):8-10.

[13]陈月娣,王超,徐铁平,等.籼粳交超级晚粳稻稻曲病药剂控制时机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11):1 451-1 453.

[14]龚林根,张念环,张景飞,等.江苏常熟地区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1(6):30-32.

[15]Ashizawa T,Takahashi M,Arai M,et al.Rice false smut pathogen, Ustilaginoidea virens,invades through small gap at the apex of a rice spikelet before heading[J].J Gener Plant Pathol,2012,78(4):255-259.

Study on Medicine and Times of Rice False Smut in Seasonal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in Jiangxi Province

ZHANG Kun1,CHEN Zhongping2,WU Lin1,LI Xiaofei1,HUANG Shangshu1,CHENG Yanhong1,MEI Shengfang3
(1Red Soil Institute of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46,China;2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45, China;3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of Yifeng County,Yifeng,Jiangxi 336303,China;1st author:zhkp1984@163.com)

Choosing the right medicine and control frequency is the key to reducing the risk of rice false smut.In this study,six medicines and three kinds of control times were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control effects of rice false smut and yield of ri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sease panicle rate and disease index in Amistar were 91.53%and 96.63%,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medicine treatments.Three times of Armure and Navito was the best control frequency,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sease index were 81.73%and 80.15%respectively.The yield of Amistar treatment was the highest.It could increase the yield significantly higher by three times control than other less 3 times treatments.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rice false smut;medicine;control frequency

S511;S435.4+6

A

1006-8082(2017)04-0183-04

2017-06-23

江西粳稻稻曲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161BBF60108)

猜你喜欢

籼粳稻曲稻曲病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水稻籼粳性特异分子标记的筛选与判别体系的建立
利用SNP标记进行水稻品种籼粳鉴定
水稻稻曲病菌侵染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稻曲病菌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稻曲病气象风险评估及适宜度等级预测技术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湖南省水稻新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