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2014-08-11吴启进朱宝珍

热带农业工程 2014年2期
关键词:稻曲病防控措施水稻

吴启进 朱宝珍

摘 要 稻曲病是一种由子囊菌亚门麦角菌属稻麦角菌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该病重发生在水稻孕穗至破口期多雨的年份。文章通过分析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Abstract Rice false smut is a kind of rice Panicle diseases which caused by an ascomycete Claviceps rice ergot subphylum, the diseases occurred in the rice booting to heading stage especially the wet years. Analysis the reason of Rice False Smut of Huaiji in 2011, and put forward the feasibl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 rice ; rice false smut ;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水稻是怀集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近20年来,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和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稻曲病的危害程度不断加大,呈重发生趋势。 2011年,大田调查稻曲病一般病穗率为1 %-10 %,下帅乡一稻田病穗率高达100 %,全县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10 %左右。目前,稻曲病在怀集县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更是常年大面积严重发生,成为这些地区影响水稻生产的一大病害。

稻曲病是一种由子囊菌亚门麦角菌属稻麦角菌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该病重发生在水稻孕穗至破口期多雨的年份。稻曲病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病菌为害谷粒,在一个穗上通常有一粒至几粒,严重时多达十几粒。首先,颖谷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物,然后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形状比健谷大,墨绿色,表面平滑,开裂后呈龟裂状,散发出墨绿色粉末。稻曲病不仅毁掉病粒,而且还消耗整个病穗的营养,致使其他子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同时稻米品质也跟着下降,稻曲病菌产生的毒素污染稻米,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对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2011年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

1.1 田间菌源充足

稻曲病病菌主要以落入土壤中的菌核和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厚垣孢子越冬,第2年春季灌水整地时,菌核漂浮于水面,开始萌发形成子座,产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成为当年主要的初侵染源,另外,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厚垣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孢子。长期以来,怀集县稻曲病发生较为普遍,田间菌源积累量较大,加之水稻稻种带菌,都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1.2 主栽品种抗性差

怀集县以种植杂交稻为主,为了追求高产,当地都主要栽培穗长、穗大、感温性强的杂交稻品种,由于穗长,增加孕穗抽穗时间,延长水稻的感病期;穗大,叶鞘包裹不紧,病菌容易侵害稻穗,增强感病性;怀集县以种植双季杂交稻为主,早稻孕穗至破口期在5月至6月上旬,晚稻孕穗至破口期在9月至10月上旬,2011年在水稻孕穗至破口期长时间为阴雨天气,温度偏低,水稻品种感温性强,延长水稻生育期,与病菌的接触时间相对增加,并且低温条件下稻株抗病性也差,因而加重发病(见表1)。

1.3 感病期间雨水雨日偏多

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 ℃均能发育,以26-28 ℃最为适宜,34 ℃以上不能生长,怀集在水稻孕穗至破口期的气温基本上适宜,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因此,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稻曲病的孢子萌发和侵染要求适温高湿的环境条件,而且稻曲病菌在水稻全生育期中的主要侵入期为孕穗至破口期,因此,该时期的湿度对稻曲病的发生程度起决定性作用。2011年怀集县天气实况:5-6月上旬降雨日16 d,9-10月上旬降雨日13 d,期间温度适宜,降雨日多,日照时数短,田间湿度大,相对湿度高,既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降低其抗病力,又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繁殖,因而造成全县稻曲病普遍较重发生。山区和丘陵地区由于早晨露水时间长、光照强度相对较低,致使田间湿度更大,导致稻曲病在该地区发生加重。

1.4 肥水管理不合理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以土壤肥料营养的均匀供应为基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户没有按照规范化要求施肥,氮肥施用量普遍过大,磷、钾肥供给不合理,氮肥施用推后,追施穗肥偏迟,造成稻株后期长势嫩绿茂盛。增加田间湿度,则通风透光性差,稻株抗病性减弱,为该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长时间深灌水,根系供氧不足,同样降低稻株抗病性,加重稻曲病的发生危害。

1.5 防治不当

水稻孕穗末期及破口前7-10 d为稻曲病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大多数农户往往是在抽穗后症状显现时见病用药,或是在水稻破口期防治穗颈瘟时兼治,因而,错过了最佳防治适期,造成施药防治效果甚微。

2 防控措施

稻曲病宜采用综合防治。稻曲病的发生程度与多种因子有关,因此,单一措施难以有效控制病害,只有以选用抗病良种为基础,选用高效药种和掌握用药适期为关键,配合科学肥水管理的综合技术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稻曲病的发生为害。

2.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曲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调查发现,在生产中没有对稻曲病表现垂直抗性的品种。各品种间感病程度不同,在品种选用上淘汰易感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曲病的最有效措施。农艺工作者不断做好水稻品种抗病性监测,从中筛选出抽穗整齐、灌浆快的抗病品种,在稻曲病常发地区、山区和丘陵地区尽量选择早熟或中熟品种,避免种植迟熟或感温性强的水稻品种。

2.2 降低病原基数

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杀灭种子上的病菌,减少初侵染源,降低病原基数。发现田间有病株应及早拨除并深埋,发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应进行深翻,以便将菌核埋入土中。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水,破坏土壤中的菌核。春季播种前,清理田间杂物,以减少菌源。

2.3 加强栽培管理

氮肥与发病呈正相关。施用氮肥过多,水稻生长过于茂盛嫩绿,会增加稻株的感病性。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施氮、磷、钾,切忌迟施、偏施氮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在灌溉上,宜干干湿湿,适时适度晒田,生育后期坚持田间干干湿湿无积水,既增强稻株根系生机,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同时也降低田间湿度,不利于稻曲病发生危害。

2.4 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在水稻破口前7-10 d喷施。防治药剂:(1)5 %井冈霉素水剂亩用300 mL;(2)25 %稻曲清可湿性粉剂0.6-0.9 kg/hm2;(3)20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125-1.5 kg/hm2;(4)18 %多菌酮可湿性粉剂2.25-3 kg/hm2;(5)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待露水、雨水干后用药。打药后3-4 h内如遇雨,要及时再次施药。若抽穗期间遇高湿、适温、少日照的天气,要加强防治力度,在破口期进行第2次药剂防治。

摘 要 稻曲病是一种由子囊菌亚门麦角菌属稻麦角菌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该病重发生在水稻孕穗至破口期多雨的年份。文章通过分析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Abstract Rice false smut is a kind of rice Panicle diseases which caused by an ascomycete Claviceps rice ergot subphylum, the diseases occurred in the rice booting to heading stage especially the wet years. Analysis the reason of Rice False Smut of Huaiji in 2011, and put forward the feasibl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 rice ; rice false smut ;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水稻是怀集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近20年来,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和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稻曲病的危害程度不断加大,呈重发生趋势。 2011年,大田调查稻曲病一般病穗率为1 %-10 %,下帅乡一稻田病穗率高达100 %,全县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10 %左右。目前,稻曲病在怀集县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更是常年大面积严重发生,成为这些地区影响水稻生产的一大病害。

稻曲病是一种由子囊菌亚门麦角菌属稻麦角菌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该病重发生在水稻孕穗至破口期多雨的年份。稻曲病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病菌为害谷粒,在一个穗上通常有一粒至几粒,严重时多达十几粒。首先,颖谷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物,然后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形状比健谷大,墨绿色,表面平滑,开裂后呈龟裂状,散发出墨绿色粉末。稻曲病不仅毁掉病粒,而且还消耗整个病穗的营养,致使其他子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同时稻米品质也跟着下降,稻曲病菌产生的毒素污染稻米,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对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2011年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

1.1 田间菌源充足

稻曲病病菌主要以落入土壤中的菌核和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厚垣孢子越冬,第2年春季灌水整地时,菌核漂浮于水面,开始萌发形成子座,产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成为当年主要的初侵染源,另外,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厚垣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孢子。长期以来,怀集县稻曲病发生较为普遍,田间菌源积累量较大,加之水稻稻种带菌,都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1.2 主栽品种抗性差

怀集县以种植杂交稻为主,为了追求高产,当地都主要栽培穗长、穗大、感温性强的杂交稻品种,由于穗长,增加孕穗抽穗时间,延长水稻的感病期;穗大,叶鞘包裹不紧,病菌容易侵害稻穗,增强感病性;怀集县以种植双季杂交稻为主,早稻孕穗至破口期在5月至6月上旬,晚稻孕穗至破口期在9月至10月上旬,2011年在水稻孕穗至破口期长时间为阴雨天气,温度偏低,水稻品种感温性强,延长水稻生育期,与病菌的接触时间相对增加,并且低温条件下稻株抗病性也差,因而加重发病(见表1)。

1.3 感病期间雨水雨日偏多

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 ℃均能发育,以26-28 ℃最为适宜,34 ℃以上不能生长,怀集在水稻孕穗至破口期的气温基本上适宜,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因此,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稻曲病的孢子萌发和侵染要求适温高湿的环境条件,而且稻曲病菌在水稻全生育期中的主要侵入期为孕穗至破口期,因此,该时期的湿度对稻曲病的发生程度起决定性作用。2011年怀集县天气实况:5-6月上旬降雨日16 d,9-10月上旬降雨日13 d,期间温度适宜,降雨日多,日照时数短,田间湿度大,相对湿度高,既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降低其抗病力,又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繁殖,因而造成全县稻曲病普遍较重发生。山区和丘陵地区由于早晨露水时间长、光照强度相对较低,致使田间湿度更大,导致稻曲病在该地区发生加重。

1.4 肥水管理不合理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以土壤肥料营养的均匀供应为基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户没有按照规范化要求施肥,氮肥施用量普遍过大,磷、钾肥供给不合理,氮肥施用推后,追施穗肥偏迟,造成稻株后期长势嫩绿茂盛。增加田间湿度,则通风透光性差,稻株抗病性减弱,为该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长时间深灌水,根系供氧不足,同样降低稻株抗病性,加重稻曲病的发生危害。

1.5 防治不当

水稻孕穗末期及破口前7-10 d为稻曲病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大多数农户往往是在抽穗后症状显现时见病用药,或是在水稻破口期防治穗颈瘟时兼治,因而,错过了最佳防治适期,造成施药防治效果甚微。

2 防控措施

稻曲病宜采用综合防治。稻曲病的发生程度与多种因子有关,因此,单一措施难以有效控制病害,只有以选用抗病良种为基础,选用高效药种和掌握用药适期为关键,配合科学肥水管理的综合技术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稻曲病的发生为害。

2.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曲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调查发现,在生产中没有对稻曲病表现垂直抗性的品种。各品种间感病程度不同,在品种选用上淘汰易感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曲病的最有效措施。农艺工作者不断做好水稻品种抗病性监测,从中筛选出抽穗整齐、灌浆快的抗病品种,在稻曲病常发地区、山区和丘陵地区尽量选择早熟或中熟品种,避免种植迟熟或感温性强的水稻品种。

2.2 降低病原基数

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杀灭种子上的病菌,减少初侵染源,降低病原基数。发现田间有病株应及早拨除并深埋,发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应进行深翻,以便将菌核埋入土中。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水,破坏土壤中的菌核。春季播种前,清理田间杂物,以减少菌源。

2.3 加强栽培管理

氮肥与发病呈正相关。施用氮肥过多,水稻生长过于茂盛嫩绿,会增加稻株的感病性。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施氮、磷、钾,切忌迟施、偏施氮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在灌溉上,宜干干湿湿,适时适度晒田,生育后期坚持田间干干湿湿无积水,既增强稻株根系生机,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同时也降低田间湿度,不利于稻曲病发生危害。

2.4 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在水稻破口前7-10 d喷施。防治药剂:(1)5 %井冈霉素水剂亩用300 mL;(2)25 %稻曲清可湿性粉剂0.6-0.9 kg/hm2;(3)20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125-1.5 kg/hm2;(4)18 %多菌酮可湿性粉剂2.25-3 kg/hm2;(5)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待露水、雨水干后用药。打药后3-4 h内如遇雨,要及时再次施药。若抽穗期间遇高湿、适温、少日照的天气,要加强防治力度,在破口期进行第2次药剂防治。

摘 要 稻曲病是一种由子囊菌亚门麦角菌属稻麦角菌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该病重发生在水稻孕穗至破口期多雨的年份。文章通过分析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Abstract Rice false smut is a kind of rice Panicle diseases which caused by an ascomycete Claviceps rice ergot subphylum, the diseases occurred in the rice booting to heading stage especially the wet years. Analysis the reason of Rice False Smut of Huaiji in 2011, and put forward the feasibl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 rice ; rice false smut ;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水稻是怀集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近20年来,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和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稻曲病的危害程度不断加大,呈重发生趋势。 2011年,大田调查稻曲病一般病穗率为1 %-10 %,下帅乡一稻田病穗率高达100 %,全县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10 %左右。目前,稻曲病在怀集县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更是常年大面积严重发生,成为这些地区影响水稻生产的一大病害。

稻曲病是一种由子囊菌亚门麦角菌属稻麦角菌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该病重发生在水稻孕穗至破口期多雨的年份。稻曲病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病菌为害谷粒,在一个穗上通常有一粒至几粒,严重时多达十几粒。首先,颖谷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物,然后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形状比健谷大,墨绿色,表面平滑,开裂后呈龟裂状,散发出墨绿色粉末。稻曲病不仅毁掉病粒,而且还消耗整个病穗的营养,致使其他子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同时稻米品质也跟着下降,稻曲病菌产生的毒素污染稻米,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对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2011年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

1.1 田间菌源充足

稻曲病病菌主要以落入土壤中的菌核和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厚垣孢子越冬,第2年春季灌水整地时,菌核漂浮于水面,开始萌发形成子座,产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成为当年主要的初侵染源,另外,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厚垣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孢子。长期以来,怀集县稻曲病发生较为普遍,田间菌源积累量较大,加之水稻稻种带菌,都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1.2 主栽品种抗性差

怀集县以种植杂交稻为主,为了追求高产,当地都主要栽培穗长、穗大、感温性强的杂交稻品种,由于穗长,增加孕穗抽穗时间,延长水稻的感病期;穗大,叶鞘包裹不紧,病菌容易侵害稻穗,增强感病性;怀集县以种植双季杂交稻为主,早稻孕穗至破口期在5月至6月上旬,晚稻孕穗至破口期在9月至10月上旬,2011年在水稻孕穗至破口期长时间为阴雨天气,温度偏低,水稻品种感温性强,延长水稻生育期,与病菌的接触时间相对增加,并且低温条件下稻株抗病性也差,因而加重发病(见表1)。

1.3 感病期间雨水雨日偏多

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 ℃均能发育,以26-28 ℃最为适宜,34 ℃以上不能生长,怀集在水稻孕穗至破口期的气温基本上适宜,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因此,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稻曲病的孢子萌发和侵染要求适温高湿的环境条件,而且稻曲病菌在水稻全生育期中的主要侵入期为孕穗至破口期,因此,该时期的湿度对稻曲病的发生程度起决定性作用。2011年怀集县天气实况:5-6月上旬降雨日16 d,9-10月上旬降雨日13 d,期间温度适宜,降雨日多,日照时数短,田间湿度大,相对湿度高,既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降低其抗病力,又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繁殖,因而造成全县稻曲病普遍较重发生。山区和丘陵地区由于早晨露水时间长、光照强度相对较低,致使田间湿度更大,导致稻曲病在该地区发生加重。

1.4 肥水管理不合理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以土壤肥料营养的均匀供应为基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户没有按照规范化要求施肥,氮肥施用量普遍过大,磷、钾肥供给不合理,氮肥施用推后,追施穗肥偏迟,造成稻株后期长势嫩绿茂盛。增加田间湿度,则通风透光性差,稻株抗病性减弱,为该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长时间深灌水,根系供氧不足,同样降低稻株抗病性,加重稻曲病的发生危害。

1.5 防治不当

水稻孕穗末期及破口前7-10 d为稻曲病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大多数农户往往是在抽穗后症状显现时见病用药,或是在水稻破口期防治穗颈瘟时兼治,因而,错过了最佳防治适期,造成施药防治效果甚微。

2 防控措施

稻曲病宜采用综合防治。稻曲病的发生程度与多种因子有关,因此,单一措施难以有效控制病害,只有以选用抗病良种为基础,选用高效药种和掌握用药适期为关键,配合科学肥水管理的综合技术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稻曲病的发生为害。

2.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曲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调查发现,在生产中没有对稻曲病表现垂直抗性的品种。各品种间感病程度不同,在品种选用上淘汰易感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曲病的最有效措施。农艺工作者不断做好水稻品种抗病性监测,从中筛选出抽穗整齐、灌浆快的抗病品种,在稻曲病常发地区、山区和丘陵地区尽量选择早熟或中熟品种,避免种植迟熟或感温性强的水稻品种。

2.2 降低病原基数

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杀灭种子上的病菌,减少初侵染源,降低病原基数。发现田间有病株应及早拨除并深埋,发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应进行深翻,以便将菌核埋入土中。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水,破坏土壤中的菌核。春季播种前,清理田间杂物,以减少菌源。

2.3 加强栽培管理

氮肥与发病呈正相关。施用氮肥过多,水稻生长过于茂盛嫩绿,会增加稻株的感病性。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施氮、磷、钾,切忌迟施、偏施氮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在灌溉上,宜干干湿湿,适时适度晒田,生育后期坚持田间干干湿湿无积水,既增强稻株根系生机,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同时也降低田间湿度,不利于稻曲病发生危害。

2.4 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在水稻破口前7-10 d喷施。防治药剂:(1)5 %井冈霉素水剂亩用300 mL;(2)25 %稻曲清可湿性粉剂0.6-0.9 kg/hm2;(3)20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125-1.5 kg/hm2;(4)18 %多菌酮可湿性粉剂2.25-3 kg/hm2;(5)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待露水、雨水干后用药。打药后3-4 h内如遇雨,要及时再次施药。若抽穗期间遇高湿、适温、少日照的天气,要加强防治力度,在破口期进行第2次药剂防治。

猜你喜欢

稻曲病防控措施水稻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一季晚粳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