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柴可夫斯基《四季》的创作背景及三部性创作原则*

2017-09-03

黄河之声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四季套曲柴可夫斯基

易 璇

(凯里学院音乐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简析柴可夫斯基《四季》的创作背景及三部性创作原则*

易 璇

(凯里学院音乐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套曲《四季》篇幅短小、结构简单、音乐形象生动,为世人所熟知。本文通过对该作品创作背景及创作原则的解析,以期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柴可夫斯基及其高超的音乐创作手法。

我《四季》;创作背景;三部性创作原则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一生中创作出了诸如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歌剧《黑桃皇后》,交响曲《悲怆》、钢琴套曲《四季》等经典作品。其中作品《四季》生动地反映出俄罗斯人的生活情趣及俄罗斯民间音乐语汇,其艺术价值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

一、《四季》创作背景

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以“强力集团”为代表的音乐界,积极倡导现实主义,以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为目标,在创作活动中多运用民间曲调。在这种环境下,柴科夫斯基的许多作品中充斥着独特的俄罗斯民间旋律及韵味,反映了俄国普通大众共有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感情。他把俄罗斯民间曲调作为创作素材,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各种形式、风格独特的音乐作品,钢琴小品《四季》也是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期间,接到了音乐杂志《小说家》主编N.M.贝纳的邀稿,挑选了与十二个月节气相近的诗歌,希望能配上与诗歌气质相同的钢琴曲。1885年柴可夫斯基总结了题为钢琴套曲《四季》并出版在音乐杂志副刊上。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柴可夫斯基将俄罗斯每一个月以极富想象力的标题为指针,旋律揉合独特的曲风并将诗的浪漫音乐化,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是俄罗斯人民思想、情感、生活的总汇。

二、三部性的创作原则

所谓三部性原则,是曲式结构原则中最典型或最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思维原则。它是在对比原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并被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结构原则。三部性结构使乐曲获得了音乐意义和审美意义的统一,既保持了乐曲结构力的平衡性,又维系了音乐发展所必须的动力性。即三部性原则要求音乐在逻辑、结构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又要求音乐在进程方面具有戏剧性的展开和对比。体现三部性原则的典型曲式是三段曲式及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又称三段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照三部性结构组合而成的曲式。”它们之间相对独立,同等重要。结构为ABA,即:呈示段——中段——再现段。“单三部曲式反映了音乐美学中最重要的呈示—对比—再现的基本原则,独立的再现部分使得音乐中部有着更大的发展性和灵活性,无论呈发展性变化还是对比性变化,甚至乐曲中部出现巨大的结构扩充,但音乐都可以得到完满的回归感和平衡感。当单三部曲式作为一种独立曲式存在时,常常伴有引子和尾声,其规模与乐曲结构相对称,起到加强结构完整性的目的。”“复三部曲式是一种有再现部的、较大型的三部结构,双主题呈示是其主要特征。”它是由待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发展而来的。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结构为:呈示部——中部——再现部,其结构较乐段更庞大,衍展变化较乐段更为复杂,音乐材料得到更大程度的灵活处理,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推动了音乐向前进一步发展,因而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对《四季》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知,柴可夫斯基将三部曲式做整部套曲的基本结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见下表)

序号 名称 结构 序号 名称 结构1 《一月—炉边》 复三部曲式 7 《七月—刈者之歌》 单三部曲式2 《二月—狂欢节》 复三部曲式 8 《八月—收获》 复三部曲式3 《三月—云雀之歌》单三部曲式 9 《九月—狩猎》 单三部曲式4 《四月—松雪草》 单三部曲式 10 《十月—秋之歌》 复三部曲式5 《五月—清净之夜》复三部曲式 11《十一月—在马车上》复三部曲式6 《六月—船歌》 复三部曲式 12 《十二月—圣诞节》 复三部曲式

从表中可以看出,柴可夫斯基在《四季》的结构布局上主要采取两种曲式结构:即单三部和复三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的结构是A B A(A´),也就是说第三段必须是第一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首尾呼应。如《七月—刈者之歌》的曲式结构:

复三部曲式就是扩大、复杂化的三部曲式。而且它们本身分别在A部或者B部是待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如《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

组成音乐作品的结构要素有很多,其中有局部性的结构:旋律的结构、和声的结构等,也有整体性的结构即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它是读者对作品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作者创作风格的桥梁。钢琴套曲《四季》用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这两种简单、规整的曲式结构,将俄罗斯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1] 易璇.论柴可夫斯基《四季》的创作手法及其艺术特征[D].贵州师范大学,2012.

[2] 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 李虹.音乐作品曲式分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凯里学院2014年度规划课题《论柴可夫斯基作品〈四季〉的创作手法及其艺术特征》研究成果(s1448)

易璇(1983-),女,凯里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曲式与作品分析、古筝教学。

猜你喜欢

四季套曲柴可夫斯基
采访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选拔赛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
柴可夫斯基都招了
“四季”语文,精彩教学
大脑也分“四季”?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