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内地蚕区桑树草本化栽培试验

2017-09-03袁桂阳龚大刚王少伯曹宁宁何晓平朱洪顺

中国蚕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草本桑园养蚕

袁桂阳 龚大刚 王少伯 曹宁宁 何晓平 朱洪顺 吴 钢 肖 慧

(1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南充 637000; 2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四川阆中 637400; 3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内地蚕区桑树草本化栽培试验

袁桂阳1龚大刚2王少伯1曹宁宁1何晓平1朱洪顺3吴 钢3肖 慧1

(1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南充 637000;2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四川阆中 637400;3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成都 610041)

以桂特优2号为供试桑品种,按60 000、90 000、120 000株/hm2等3种栽植密度分别建立桑树草本化栽培桑园,以常规栽植密度4 995株/hm2拳式中干树型养成的桐乡青桑园为对照,进行了杂交桑桑树草本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草本化栽培桑树的产叶量与栽植密度密切相关,随栽植密度增加,单株产叶量呈降低趋势,但每667 m2桑园产叶量呈增加趋势,2015—2016年2年平均栽植密度为120 000株/hm2的桑园每667 m2全年产叶量为2 504 kg,是对照的2.14倍;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含水率比对照高4.74个百分点,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含量分别比对照低1.264、0.014、0.744、0.002个百分点。草本化栽培桑树的片叶育与对照桑片叶育相比,家蚕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别,川山×蜀水的全茧量、茧层量、万蚕收茧量、茧丝长、解舒丝长分别比对照低12.81%、14.29%、13.85%、5.95%、7.68%,但普茧率比对照高0.16个百分点,清洁和洁净分别比对照高0.2分和1.25分,纤度比对照低0.196 dtex;菁松×皓月的全茧量、茧层量、万蚕收茧量、茧丝长、解舒丝长分别比对照低11.06%、10.20%、11.53%、9.46%、9.03%;但普茧率比对照高1.77个百分点,清洁和洁净分别比对照高0.1分和2.50分,纤度也比对照低0.196 dtex。

草本化栽培;栽植密度;速生丰产;产叶量;桑叶营养;养蚕鉴定;机械化

传统的栽桑养蚕模式,“1年栽桑,2年成型,3年见效”,技术复杂,生产效率低,且其劳动强度大,桑叶采摘尤为费时费力,已不适应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的要求[1]。因此,如何在保证桑叶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桑叶的产量并大幅度提高蚕桑生产效率实现省力化、规模化,是蚕桑生产经营模式创新的重要研究课题。

桑树草本化栽培是根据杂种优势理论,把2个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桑树品种杂交后,直接利用杂种一代繁育的实生苗进行栽培;主要利用杂交桑生长期长、耐剪伐、生长势旺盛及枝条细长的特性,加大栽植建园密度,培养草本化树型,在生长期间多次收割新梢,实现全年条桑收获以及3~5龄蚕条桑育。其主要特点是增加伐条次数,成本低、繁殖快、出苗多;同时,其发芽早、成熟快,有利于增加养蚕批次,提高养蚕效率[2]。桑树草本化栽培不同于传统的桑树栽培方式,可直接进行方格育苗,带土移栽,不需嫁接、树型养成等繁琐的操作,实现一步成园,栽植当年即可实现规模养蚕;草本化栽培的桑树耐剪伐,在生长期间可进行多次剪伐处理,从而形成多个生长季节,能够满足全年多批次养蚕的需求[2]。草本化栽培的桑树1~3龄采用片叶育,4~5龄开始进行伐条,实行条桑育,同时,借助机械化收割条桑,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高密度栽培,构建更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光资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实现速生丰产。目前,制约四川省大面积推广桑树草本化栽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部门对该技术的成熟性、可行性存在怀疑,特别是对于将华南蚕区栽培的杂交桑品种在西南蚕区栽培是否可行,还需要进行多点、多年试验验证;二是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营养价值以及养蚕效果还有待考证;三是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栽培技术和要求,实现速生丰产和省力化的技术要点,如对气候和土壤的要求、最佳栽植密度、防病防虫、肥水管理、养蚕布局等配套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探究[3]。

鉴于此,2014年以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以桂特优2号杂交桑树品种为试验材料,建立了60 000、90 000、120 000株/hm2等3种不同栽植密度的桑树草本化栽培桑园,进行桑树草本化栽培试验。

现将桑树草本化栽培桑园的建立及配套栽培技术,草本化栽培桑树的产叶量、桑叶营养成分、养蚕成绩等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桑树品种 试验用桑树品种桂特优2号,购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14年5月根据试验要求在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上中坝桑园播种育苗,6月16日移栽,7月8日定苗;对照桑树品种桐乡青,由四川省南充蚕种场提供,于2009年12月在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上中坝桑园栽植,按照传统桑树栽培的方式栽培,树型为一二级主干、支干的拳式中干树型。

1.1.2 供试蚕品种 川山×蜀水(正反交)、菁松×皓月(正反交),均由四川省南充蚕种场繁育提供。

1.2 桑园气象条件

试验地点位于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上中坝桑园,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川盆地共同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5.8~17.8 ℃,年日照时数1 200~1 500 h,年降水量980~1 150 mm[4]。

1.3 试验桑园的建立

1.3.1 试验地选择及播种前处理 试验桑园选择土壤肥沃、旱能灌、涝能排的优质壤土。播种前进行除草、防虫处理,每667 m2桑园施有机肥2 500~3 000 kg、过磷酸钙20~35 kg,最后将试验地耙细、耙平。

1.3.2 播种育苗 采用方格播种育苗,在苗圃地中做成宽度为1 m左右,长度随地形及需要而定的苗床,以不超过5 m为宜,苗床四周筑埂,埂高15 cm、宽10 cm。床内土壤浅耕、整细,施透清粪水,翻动拌匀,抹平苗床,待苗床表面水分稍干时即用刀划成长宽各3~4 cm、深5 cm的方格(图1)。把桑种子和细泥沙(1∶5)拌和呋喃丹(每1 m2苗床拌施3%的呋喃丹颗粒25 g)进行播种,每1 m2苗床播种桑种子1 600粒(每1 kg桑种子650 000粒左右),播种后薄薄盖上1层过筛的细砂土,厚度为0.5~1.0 cm,以见不到桑种子为宜,用清水喷洒湿透,苗床上方用竹条等材料搭成弧形架,盖上无滴薄膜,膜蓬高70 cm,四周用细土盖严。

A.苗床整理;B,C,D.育苗方格划线。图1 方格育苗的部分操作

1.3.3 苗期管理 苗床温度保持在25~30 ℃,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做好通风排湿、及时清除病株的工作,并每隔10 d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稀释药液连续喷洒3次,防治桑苗病害。同时,在桑苗长出真叶时,用90%晶体敌百虫1 500倍稀释药液灌根1次;在桑苗长出4~5片叶时,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稀释药液再灌根1次,防治地下害虫(图2)。

A.大棚保温保湿;B.出苗前浇水;C.出苗后搭遮阳网;D.苗期浇水;E,F.桑苗生长情况。图2 苗期管理

1.3.4 定株栽植 采用宽窄行的形式(图3)栽植。桑树草本化栽培的桑园采用3种栽植密度,其中60 000株/hm2桑园:宽行行距90 cm,窄行行距70 cm,株距21 cm;90 000株/hm2桑园:宽行行距70 cm,窄行行距40 cm,株距20 cm;120 000株/hm2桑园:宽行行距60 cm,窄行行距30 cm,株距19 cm。

A,B.起苗;C,D.移栽;E.划线;F.除草浇水。图3 定株栽植

1.3.5 肥水管理及桑叶采摘 桑园收获期,在桑叶收获后,根据收获的桑叶量按每1 kg纯氮产叶50 kg计算施氮量,配施磷钾肥,N、P、K比例约为5∶2∶3,以追施化肥为主,在伐条后及旺盛生长期(每批蚕3龄期)各施肥1次。定植后第1年追施化肥不少于4次,每1 hm2桑园全年至少施相当于含纯氮675 kg的氮肥、含P2O5255 kg的磷肥、含K2O 390 kg的钾肥。定植第2年以后每年施肥6次,分别在每年3、5、7、8、10、12月进行,其中3、7、12月作为重点施肥时期,3、7月分别按1 hm2桑园施含纯氮300 kg的氮肥,含P2O5200 kg的磷肥,含K2O 300 kg的钾肥,12月按1 hm2桑园施菜籽油枯(粉沫状菜籽饼)7 500 kg,5、8、10月,分别按1 hm2桑园施含纯氮300 kg的氮肥,进行补施肥。

1.3.6 剪伐收获 第1年进行冬伐,第2年采用夏伐、冬伐交替留干的方式,冬伐为12月下旬,留主干20 cm;夏伐为6月下旬,留主干30 cm(以防止泥沙污染桑叶)。第1、2年伐条前大蚕期采摘片叶时,从桑树下部叶片开始泛黄的部位向上依次采摘桑叶。第3年开始,小蚕期片叶育,大蚕期条桑育,条桑育时采用杂交桑留干剪伐的方式,春蚕壮蚕期(5月中下旬)离地20 cm剪伐,夏蚕壮蚕期(7月上中旬)离地30 cm剪伐,秋蚕壮蚕期(9月上中旬)离地30 cm剪伐。

1.4 对照桑园

于2009年12月在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上中坝桑园栽植,按照传统桑树栽培的方式进行,树型采用一二级主干、支干的拳式中干树型养成法[5],夏伐留桑拳,每株留桑拳5~6个,每拳留枝条2~3条。肥水管理与试验桑园相同。

1.5 桑园桑叶产量等经济性状指标的调查

1.5.1 桑园桑叶产量调查 试验桑树栽植成活后第1年和第2年,每年调查单株产叶量和每667 m2桑园产叶量,调查时间分别为2015—2016年的春季(4月)、夏季(6月)、正秋(8月)、晚秋(10月)。调查桑叶产量时,每种栽植密度的桑园随机选取6个重复点(苗床的两端、中间各2个点),每个重复点调查20株桑树。采下要调查桑树的所有叶片合并称量,根据调查数据,计算每株桑树的片叶产量、每667 m2桑园的产叶量等指标。对照桑园2015—2016年桑叶产量调查抽样布点方法同试验桑园,每个点调查1株桑树,春季(5月)、夏季(7月)、正秋(9月)、晚秋(11月上旬),采下要调查桑树的所有叶片合并称量,计算单株桑树的片叶产量,以此为标准计算对照桑园每667 m2的产叶量。

1.5.2 桑叶营养成分的测定 2015年秋蚕期对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营养成分进行测定,以桐乡青拳式养成桑园的桑叶作为对照,不同的栽培形式均随机选择桑树植株和桑树枝条,采摘所选枝条上的成熟片叶(自枝条端部向下第6~8位叶),每根枝条采1~2片,草本化栽培3种不同栽植密度桑园的桑叶等量混合,共采摘300 g左右,对照桑园也采摘桑叶300 g左右,70 ℃烘干至恒质量,分别称量干物质量,计算含水率,并测定干物质中营养成分的含量。

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的测定分别参考文献[6-9]的方法进行。桑叶营养成分的测定委托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1.6 不同栽培形式的桑叶养蚕试验

2016年春蚕期对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进行养蚕试验。供试家蚕品种为川山×蜀水(正反交)、菁松×皓月(正反交)。以3种不同栽植密度等量混合后的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饲育的川山×蜀水(正反交)、菁松×皓月(正反交)作为试验区,以拳式养成桐乡青的桑叶饲育的川山×蜀水(正反交)、菁松×皓月(正反交)作为对照区。试验区与对照区均采用常规方法饲育,试验区与对照区正反交分别饲养1.0 g蚁量,1~3龄按品种、正反交分开集中大区饲育,4龄饷食1足天后随机数蚕分区,每区400头蚕;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24区,9 600头蚕。

1.6.1 养蚕成绩调查 调查各龄入眠率、各龄眠蚕体质量、5龄经过、全龄经过、4龄起蚕健蛹率、结茧率、普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收茧量。其中,眠蚕体质量调查方法为每次随机抽取20头蚕称量调查,每处理区重复3次。入眠率调查为每处理区随机抽样调查100头蚕。

1.6.2 缫丝成绩调查 将不同处理区正反交的蚕茧均匀混合,采用常规方法烘茧,然后随机抽取1 000粒蚕茧装袋,送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缫丝,进行茧质和丝质鉴定(将1 000粒蚕茧平均分为3份,重复测定3次)。调查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茧丝纤度、清洁、洁净、干毛茧出丝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桑园产量调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2015—2016年草本化栽培的桂特优2号单株产叶量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均低于拳式养成桐乡青。2年平均单株产叶量,4 995株/hm2拳式养成桐乡青分别比60 000、90 000、120 000株/hm2草本化栽培的桂特优2号高2.928、3.027、3.069 kg;60 000株/hm2草本化栽培的桂特优2号分别比90 000、120 000株/hm2草本化栽培的桂特优2号高0.099、0.141 kg;90 000株/hm2草本化栽培的桂特优2号比120 000株/hm2草本化栽培的桂特优2号高0.042 kg。

表1 2015—2016年草本化栽培的桂特优2号不同季节及不同栽植密度的单株产叶量

年份季节不同栽植密度草本化栽培桑树单株产叶量/kg60000株/hm290000株/hm2120000株/hm2拳式养成桑树单株产叶量/kg2015春季0.1860.1470.1361.520夏季0.1020.0830.0760.680正秋0.1290.0900.0751.020晚秋0.0390.0310.0260.190合计0.4560.3510.3133.410平均0.1140.0880.0780.8532016春季0.1730.1320.1211.450夏季0.0910.0780.0710.640正秋0.1420.1070.0821.062晚秋0.0220.0170.0140.178合计0.4280.3340.2883.330平均0.1070.0840.0720.8332年合计0.8840.6850.6016.7402年平均0.4420.3430.3013.370

表中单株产叶量为每种栽植密度选取6个采样点(草本化栽培桑树每个点调查20株,拳式养成桑树每个点调查1株)的平均值。草本化栽培桑树的品种为桂特优2号,拳式养成桑树的品种为桐乡青,栽植密度为4 995株/hm2;表2-6相同。

从表2可以看出,2015—2016年草本化栽培的桂特优2号每667 m2产叶量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均明显高于拳式养成桐乡青。2年平均每667 m2产叶量,60 000、90 000、120 000株/hm2草本化栽培的桂特优2号分别比4 995株/hm2拳式养成桐乡青高646、933、1 282 kg。其中2015年120 000株/hm2草本化栽培的桂特优2号每667 m2产叶量最高达到2 504 kg,是同年度4 995株/hm2拳式养成桐乡青产量的2.21倍。120 000株/hm2草本化栽培的桂特优2号每667 m2产叶量分别比90 000、60 000株/hm2试验区的高349、636 kg。

表2 2015—2016年草本化栽培的桂特优2号不同季节及不同栽植密度每667 m2产叶量

年份季节不同栽植密度草本化栽培桑树每667m2产叶量/kg60000株/hm290000株/hm2120000株/hm2拳式养成桑树每667m2产叶量/kg2015春季7448821088506夏季408498608226正秋516540600340晚秋15618620863合计1824210625041135平均4565276262842016春季692792968483夏季364468568213正秋568642656354晚秋8810211259合计1712200423041109平均4285015762772年合计35364110480822442年平均1768205524041122

表中667 m2产叶量为根据单株产叶量计算而得。

2.2 桑叶营养成分的测定

于2016年春季采摘成熟桑叶测定相关营养成分含量。与对照桑园桐乡青的桑叶相比,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含水率高4.74个百分点,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分别低1.264、0.014、0.744个百分点,粗灰分高0.002个百分点(表3)。

表3 2016年春蚕期草本化栽培的桂特优2号桑叶营养物质含量

栽植形式含水率/%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草本化栽培78.765.2230.3652.1161.912拳式养成(对照)74.026.4870.3792.8601.910两者相比/百分点+4.74-1.264-0.014-0.744+0.002

草本化栽培是3种栽植密度的同部位桑叶等量混合后测定的数据。

2.3 不同栽植形式桑叶的养蚕效果

2016年春蚕期,采用常规片叶育,对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进行了养蚕试验。从表4可以看出,用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饲育的家蚕与用对照桑桑叶饲育的家蚕相比,各龄眠蚕体质量各有高低,各龄入眠率、5龄经过、全龄经过试验区与对照区均无明显差异。从表5-6可以看出,用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饲育的家蚕与用对照桑桑叶饲育的家蚕相比,川山×蜀水的全茧量、茧层量、万蚕收茧量、茧丝长、解舒丝长分别比对照低12.81%、14.29%、13.85%、5.95%、7.68%,普茧率比对照高0.16个百分点,清洁和洁净分别比对照高0.2分和1.25分,纤度比对照低0.196 dtex;菁松×皓月的全茧量、茧层量、万蚕收茧量、茧丝长、解舒丝长分别比对照低11.06%、10.20%、11.53%、9.46%、9.03%;普茧率比对照高1.77个百分点,清洁和洁净分别比对照高0.1分和2.50分。不同家蚕品种的解舒率、干毛茧出丝率则各有高低,家蚕的生长发育状况基本一致。

表4 2016年春蚕期不同栽植形式桑叶饲育家蚕的生长发育情况

栽植形式蚕品种1龄入眠率/%1龄眠蚕体质量/(g/头)2龄入眠率/%2龄眠蚕体质量/(g/头)3龄入眠率/%3龄眠蚕体质量/(g/头)4龄入眠率/%4龄眠蚕体质量/(g/头)5龄经过/d全龄经过/d草本化栽培拳式养成(对照)两者相比#/%川山×蜀水99.250.00797.750.04199.000.21999.251.07282899.050.00799.000.04299.250.21699.751.052828+0.200-1.25-2.381-0.25+1.389-0.50+1.90100草本化栽培拳式养成(对照)两者相比#/%菁松×皓月99.250.00699.250.04297.500.21798.000.97582898.000.00799.250.04399.500.20899.501.007828+1.25-14.2860-2.326-2.00+4.327-1.50-3.17800

表中数据为每个品种正反交各3个重复,共6个重复的平均值;#—1龄眠蚕体质量、2龄眠蚕体质量、3龄眠蚕体质量、4龄眠蚕体质量为试验区比对照区增(减)的百分率,1龄入眠率、2龄入眠率、3龄入眠率、4龄入眠率为试验区比对照区增(减)的百分点。

表5 2016年春蚕期不同栽植形式桑叶饲育家蚕的健康性及茧质成绩

栽植形式蚕品种4龄起蚕健蛹率/%结茧率/%普茧率/%全茧量/g茧层量/g茧层率/%万蚕收茧量/kg草本化栽培拳式养成(对照)两者相比#/%川山×蜀水96.8795.1698.471.770.420.2418.1098.9996.7598.312.030.490.2421.01-2.12-1.59+0.16-12.81-14.290-13.85草本化栽培拳式养成(对照)两者相比#/%菁松×皓月97.2288.6998.041.770.440.2518.1098.5195.4496.271.990.490.2520.46-1.29-6.75+1.77-11.06-10.200-11.53

#—全茧量、茧层量、万蚕收茧量为试验区比对照区增(减)的百分率,4龄起蚕健蛹率、结茧率、普茧率、茧层率为试验区比对照区增(减)的百分点。

表6 2016年春蚕期不同栽植形式桑叶饲育家蚕的丝质成绩

栽植形式蚕品种茧丝长/m纤度/dtex解舒丝长/m解舒率/%清洁/分洁净/分干毛茧出丝率/%草本化栽培拳式养成(对照)两者相比#/%川山×蜀水1073.802.818881.0082.099.897.5045.01141.703.014954.3083.699.696.2543.1-5.95-0.196-7.68-1.6+0.2+1.25+1.9草本化栽培拳式养成(对照)两者相比#/%菁松×皓月1036.302.968875.8084.599.196.2544.41144.603.070962.7084.199.093.7544.7-9.46-0.102-9.03+0.4+0.1+2.50-0.3

表中数据为每个品种正反交的蚕茧混合后随机抽取1 000粒的缫丝成绩;#—茧丝长、解舒丝长为试验区比对照区增(减)的百分率,解舒率、干毛茧出丝率为试验区比对照区增(减)的百分点,清洁、洁净为试验区比对照区增(减)的分数。

3 小结与讨论

3.1 草本化栽培的桑树具有速生丰产的优势

草本化栽培的桑树具有易繁育、生长快、耐剪伐等特点,可当年育苗、当年栽植、当年成园。春季育苗栽植,秋季即可采叶养蚕,大大缩短了蚕桑生产的周期,提高了蚕桑生产的效率。通过2年的试验证明,在四川省气候条件以及优质的土壤和良好的肥水条件下,桑树草本化栽培能够实现速生丰产,从2015—2016年草本化栽培桑树的全年平均产叶量看,每667 m2桑园的产叶量可达1 768~2 404 kg,而拳式养成的对照桑每667 m2桑园的全年平均产叶量仅为1 122 kg,仅相当于草本化栽培桑树的46.67%~63.46%。

3.2 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营养价值低于对照桑桑叶

从本试验测定的结果可以看出,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含水率明显高于拳式养成的对照桑桑叶,但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干物质中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则仅略低于对照桑桑叶。桑叶养蚕试验结果显示,用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饲育的家蚕的主要健康性状、茧丝质指标均不同程度低于拳式养成对照桑桑叶饲育的家蚕,但清洁、洁净优于对照桑桑叶饲育的家蚕,另外,纤度也比对照桑桑叶饲育的家蚕细,具体的影响因素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本次桑叶养蚕试验由于当时试验设计的原因,是以3种不同栽植密度等量混合后的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饲育的川山×蜀水(正反交)、菁松×皓月(正反交)作为试验区(未能分别以不同栽植密度的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作为试验区),以拳式养成桐乡青的桑叶饲育的川山×蜀水(正反交)、菁松×皓月(正反交)作为对照区进行的。虽然无法完全了解不同栽植密度的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养蚕成绩,但我们认为还是能反映出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与对照桑桑叶养蚕成绩差别的大致趋势,试验结果可作为四川省推广桑树草本化栽培技术模式的依据。至于草本化栽培不同栽植密度桑树的桑叶对养蚕成绩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开展试验而补充完善。

3.3 桑树草本化栽培的适宜栽植密度还需进一步探索

栽植密度是决定单位面积生物产量的重要因素。谈建中等[2]认为,高密度栽植是实现桑叶高产、桑树草本化栽培的有效手段。一般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桑叶的产量呈增加趋势,但当栽植密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其产量反而会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或无明显增加[10]。本试验只设置了3种栽植密度(60 000、90 000、120 000株/hm2),在所设置的栽植密度中,每667 m2桑园的产叶量是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否已经达到了极限栽植密度尚不能肯定,还需今后进一步进行试验分析。另一方面,栽植密度过高又会给桑园施肥及桑树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处理带来不便。

综上所述,尽管从目前试验结果来看,草本化栽培桑树的桑叶营养价值及养蚕成绩要略低于对照桑,但是桑树草本化栽培符合当前蚕桑规模化、机械化、省力化的发展方向,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桑树草本化栽培特别适合在定位发展常规茧丝品质的蚕区进行大面积推广,而对于注重发展高品位茧丝的蚕区,桑树草本化栽培难以满足生产优质蚕茧对桑叶质量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探讨桑树草本化栽培最适栽植密度,确立适合桑树草本化栽培生产形式的养蚕布局,研究推广与桑树草本化栽培相配套的机械化收割模式。

[1] 马欣,张立福,司维彬,等.高密度省力化桑园栽培模式研究[J].中国蚕业,2007,28(3):29-30.

[2] 谈建中.桑树草本化栽培模式与技术[J].江苏蚕业,2005,27(3):16-19.

[3] 崔为正,王彦文,张升祥,等.杂交桑草本化栽培全年条桑收获及饲料价值鉴定[J].蚕业科学,2013,39(3):420-432.

[4] 黄绍虎,邓月平.南充市森林资源评价与发展对策[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8,26 (1):121-124.

[5]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桑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09-21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5511—2008 谷物和豆类氮含量测定和粗蛋白含量计算凯氏法[S].北京:国家质检总局,2008:1-1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5009.6—2003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S].北京:国家质检总局,2003:1-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5009.88—2008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1-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5009.4—2010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1-2.

[10]左艳春,杜周和,周晓康,等.不同栽培密度下杂交桑产量及其组分[J].草业科学,2013,30(11):1 796-1 800.

2017-01-24;接受日期:2017-06-20

2015年度南充市科技研发项目(编号 15A0053)。

信息:袁桂阳(1964—),男,四川南充,本科,高级农艺师。 Tel:13198431788,E-mail:ygy905@163.com

S888.4

B

1007-0982(2017)03-0004-07

猜你喜欢

草本桑园养蚕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养蚕不易
草本心
养蚕记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彩墨绘草本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养蚕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