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范儿”的“小山丽”

2017-09-03张巧

今日民族 2017年7期
关键词:布艺小山云南

□ 文 / 张巧

“滇范儿”的“小山丽”

□ 文 / 张巧

外交部推介会上的“小山丽”民族布艺产品

2017年2月20日,北京,平日里庄重严肃的外交部大楼充满了欢声笑语。原来,外交部正举行“魅力云南 世界共享”全球推介会,让云南在世界舞台有了一次精彩亮相。而在推介会后的冷餐会环节,精美的布艺餐巾包、刀叉包……多样的民族元素更是吸引了各国贵宾的目光。

事实上,这些元素均来自于云南的“小山丽”品牌民族布艺。“今天选用的迎宾服装都采用少数民族服装,有的是从乡下收集而来的,由当地的少数民族妇女制作;有的是出自非遗传承人之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服装进行了改动。”云南绿野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蓉丽自豪地介绍。

其实,“小山丽”品牌民族布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既离不开云南省、昆明市文创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也离不开五华区的滋养,更凝结着李蓉丽的艰辛付出。

梦想,引领民族艺术大师前行

“爱我所做,做我所爱。”这是一位传递民族文化温情与赋予时尚活力的工艺美术大师的誓言。透过跟李蓉丽的交谈,记者感受到民族文化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她的身体内。

怀揣艺术梦想的李蓉丽,以手中的笔墨敲开了云南最高艺术学府——云南艺术学院的大门。最初李蓉丽想成为一名画家,却误打误撞进入了工艺美术系染织服装专业,从此她与民族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四年的专业学习,李蓉丽认识了设计艺术的魅力,更感悟到了民族艺术的风采。1990年毕业后,李蓉丽走入了服装设计师行业,但因为当时的条件限制没有办法施展设计才华。“虽然事业单位的工作比较稳定,但是总感觉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于是我就选择了辞职,在翠湖边开了一家民族工艺品店。”

很快,李蓉丽就发现,单纯经营民族工艺品很难,因为大家都卖一模一样的东西。半年后,她决心关了小店,然后进入了一个十分缺乏设计师的工厂,在这里现有的机器只适合做包,于是李蓉丽开始专注做包。

李蓉丽回忆,创业初期虽然手里只有8000元启动资金和4台缝纫机,但并不妨碍她追求多彩艺术的梦想。她在自己的设计中汲取了多元民族文化,用时尚的活力激活了传统工艺的温情。

自幼在民族地区成长,酷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李蓉丽,长期关注民族艺术的发展状况,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她开始四处采风,收集各式各样的民族艺术品,看到那些有特色的图案、绣片她就喜欢得爱不释手并把它保留起来。

1997年,李蓉丽第一次参加设计大赛,作品获“春城杯”旅游休闲服装大赛特等奖、工艺品类一等奖,这给了她莫大的鼓舞。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李蓉丽创作的第一批带有设计感的手工艺品,得到大众的接受和政府的关注。由此,她就立下一个信念:一定要把这些代表云南少数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产品深入做下去。

随后,李蓉丽开启了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生活。她的设计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均取材于云南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意在尝试让这些精美的艺术资源走出深山,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1999年,李蓉丽创立“小山丽”民族布艺品牌;

2008年,李蓉丽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任职资格;

2010年,李蓉丽被评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其代表作植物染织系列布艺工艺品《祖母的厨房》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

随后的日子里,每每参加各类赛事,李蓉丽都能有所斩获。2013年获第二届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2014年获“彩云南设计大赛”金奖,第三届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2015年获昆明国际旅交会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银奖,“创意云南”设计大赛铜奖;2016年获第四届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李蓉丽的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李蓉丽设计的“小山丽”花包包,一经推出就迅速占领云南旅游商品市场。最鼎盛时,“小山丽”品牌近九成产品都销往省内旅游商品市场。之后,针对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不同市场,李蓉丽又设计、推出特色化的产品。

为了让精美的民族艺术资源走出深山,李蓉丽经常到民间采风

发展,政府关注与扶持相伴

与李蓉丽见面的地方有点特别,她和记者约在了昆明面粉厂的器材库里。

“这是展示区,那是我们的样板间,后面那块是我们最新打造的生活美学工作室。”刚见面,李蓉丽就带着记者到处参观。这间不起眼的厂房,撞上了李蓉丽这位“艺术魔法师”,便被打造成了一家承载民族文化的企业。

拥有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类艺术大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众多头衔的李蓉丽,同时还担任云南绿野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昆明玖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等职务,打造出了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民族布艺文化产品创意企业。

在面粉厂器材库的工作室里,李蓉丽犹如变魔法一般,把民族元素与时尚元素成功融合,实现了让云南精美的刺绣布艺产品插上电商“翅膀”,飞出云南的大山,飞到世界各地。

这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企业,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与扶持。近年来,昆明市五华区积极推进“三旧”改造,启动19个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一批旧城区、旧厂区改造项目有序推进。特别是云南省和昆明市大力推进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并将民族文化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汇聚了上下游企业和线上线下业务,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记者了解到,昆明广告产业园于2012年12月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2016年3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园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以“民族文化创意孵化基地、云南旅游文化传播窗口、南亚创意潮流聚集地与云南微小品牌孵化推广平台”作为园区的发展定位,借助广告创意设计、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手段提升传统行业、小微企业的设计、创意、包装推广、营销渠道建设能力,致力于打造以互联网+文化创意、互联网+众创空间、互联网+云南“智造”、互联网+品牌商标、互联网+人才孵化为配套的创意产业生态圈。

为促进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产业发展,五华区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500万元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于重大产业项目及用地类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的政策;对入驻办公的相关企业,可享受10万-20万元不等的租金补贴;对已经上市的、影响力较大的企业,给予5万-100万元不等的入园奖励;对园区广告文化创意企业及广告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争取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授予的行业资质和荣誉,给予奖励扶持等。

“政府越来越关注我们这样的文创类小微企业,比如会带着我们参加各类国际展会或是将我们的产品作为外事活动伴手礼等,给企业提供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也让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得以走出去。这次外交部推介会上,我们能够参与其中,就非常幸运。”李蓉丽感慨。

这样“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效果,也开始慢慢显现。现在,逐渐开始有昆明企业选择购买“小山丽”的产品作为拜访客户的伴手礼,这些价格不贵却“滇味儿”浓郁的花包包反馈颇好。

“这次外交部推介会现场发放给来宾的资料袋,我们采用了彝族撒尼人的民族图案,在进行了色彩的变化以及时尚化的重新创作后,变得更加迷人了。”李蓉丽指着展厅一角介绍,这原本是出口到新加坡的产品,但外交部蓝厅行动筹备组以及云南省外办一眼就相中了这款布袋。

传承,独特“滇范儿”飞出国外

和李蓉丽走在工作室的小径上,四周青山环绕、开阔宁静,记者不禁感慨:真是一方绝佳的民族艺术品创作宝地!

在这里,她能全身心地放松,完全沉浸在属于自己的艺术品世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遵循“根在传统、源于民族、创造时尚”的设计理念,李蓉丽以自主品牌“小山丽”“伊素田”等布艺系列产品来承载云南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事实上,设计创作是一个沉淀、寂静与自我撞击的过程,李蓉丽迷恋并沉醉于这种纯粹的把民族与时尚融合的创作过程中。但问题也接踵而来,仿冒品的出现,曾一度让李蓉丽的公司经营不下去。

“一开始,我们也给自己的设计申请专利,但是发现没有多大的作用,只要我们出新品,仿冒品就会跟着出现。”李蓉丽告诉记者,“夹缝中求生存”的经营模式让她们苦不堪言。

“小山丽”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

不断推陈出新,成为李蓉丽当时最主要的想法。“申请了几十个专利之后,我就懒得再申请了,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创新上面,只要我们不断设计出新产品,就永远走在仿冒品的前面。”

作为云南一家拥有较多原创民族布艺文化产品的创意企业,李蓉丽的云南绿野采取“公司+院校+农户”的方式生产,形成了配套的服务支持、院校技艺合作、农户编织生产、半成品回收、企业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族布艺包生产链。

同时,云南绿野紧抓电子商务发展的时代大潮,在阿里巴巴和淘宝上分别建立了面对批发和零售的B2B和B2C网站,建立了“小山丽”“伊素田”两个品牌网站。

随着近年来,“小山丽”刺绣布艺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东迪拜家居装饰博览会、中国国际旅交会等各类国际国内展览展会上,已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知道这个来自云南的少数民族刺绣布艺品牌。目前,“小山丽”及其延伸品牌“伊素田”的产品已经出口到欧洲、北美洲、澳洲等地。

“第一个国外订单是来自西班牙的一家公司,虽然只有3600个产品,但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李蓉丽介绍,接到订单后,公司上下总动员,铆足干劲做到让客户满意。目前为止,云南绿野已经发展了多家稳定的国外客户,甚至入驻了国外知名的百货公司,国外订单金额累计将近200万美元。

目前云南绿野年产值1200万元,拥有200平米的创意产品研发中心,200平米的产品陈列室,两条产品生产线及生产基地,两个民族村寨手工艺合作基地,建有昆明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小山丽”品牌形象店、七彩花之城“民族布艺”品牌形象店,并拥有数十个成熟的产品销售商,在国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营销网络。

李蓉丽不止满足于此,她认为民族文化还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去挖掘。如今,她一有空就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同吃同住,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她还联合云南艺术学院、石屏县文体局在石屏县哨冲镇慕善村做了一个保护花腰彝刺绣的项目,帮助他们成立刺绣协会。

“云南是少数民族文化大省,发展手工艺文化的前景非常广阔,我们要把少数民族文化及审美特性融入产品中,从保护和传承的角度来开发产品,使之既遵循现代工业生产和产品的实用性功能,又注重产品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含量,通过设计与现代生活接轨,生产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产品,让它进入现代城市生活,重新焕发出生命力。”李蓉丽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传统的手工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得以保存和延续,让民族的东西从乡村走入城市,走向世界。

(图片由云南绿野经贸有限公司提供)

(责任编辑 王菁)

猜你喜欢

布艺小山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蘑菇的童话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寻找獾小山》围炉点评
寻找獾小山
硬派空间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小山小山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