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轻声哼唱童年歌谣的少年

2017-09-03刁军玲

中国工人 2017年8期
关键词:水蜜桃茶匙阿姨

■刁军玲

一个轻声哼唱童年歌谣的少年

■刁军玲

有一种书,第一遍读过去,像轻轻的风掠过,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但是,却留下了一种情绪,它牵着你,让你忍不住回头再去读一遍。这一次,里面的人物就生动起来了,草木也活泼了,情节就这样撩动你,你置身其中,和主人公一起开心一起忧伤,一起走过他生活的每一个场景。就是这样的书,可以一再重读,优美如歌。

小说讲的是一个男孩儿从出生到17岁的故事。因为难产,他出生后就很孱弱,被妈妈的姐姐也就是大阿姨陪伴抚养。小男孩身体瘦弱,发育缓慢,童年时被街上的小孩儿戏耍,上学后被班里的强壮孩子欺负,所幸的是他有大阿姨的保护,他在自家的园子里和寺庙的天地里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在和阿国、阿蕙、阿贞等玩伴的相处游戏中获得了友谊的温暖。

“我”就在既有爱、友情,也有嘲弄、不公的环境中长大,“我”的性格也就慢慢丰富起来。“我”像大阿姨一样会施舍庙会上的穷人,怜悯街角上无人光顾的卖饼干的老婆婆。有一天,“我”终于被自尊心唤醒,不愿再当班里的最后一名,为了同桌的那个“女王”,刻苦用功,并且奇迹般地考到班里的前三名。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和保护“女王”,“我”终于不顾一切地勇敢面对班里岩桥和阿富的挑战。随着年龄的增加,“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在增强。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我并不相信“大和魂”会战胜中国,反而断言日本会被中国打败而遭到老师的斥责和同学的孤立。我为喜欢的前班主任应征入伍上了前线而哭泣。

“我”的大阿姨是描写非常丰满的一个人物。她虔心拜佛,时常带“我”到寺庙里烧香,祈求佛陀保佑“我”的身体健康。她当“我”的玩伴儿,和“我”一起玩打仗的游戏,教“我”识字唱歌。因为“我”害羞的缘故,她为“我”去找邻居家的小孩们一起玩儿。天冷的时候,她把睡衣烘热又吹凉,让“我”舒服地穿上。睡前她又会生动地看图讲故事、编故事给“我”听。手巧的她还会把各种菊花花瓣铺到纸上,摆成类似阿拉伯式的图案,然后轻轻压一压,发出特有的清香。这就是“我”喜爱的菊花毛毡。大阿姨上了年纪回了故乡,“我”16岁的时候独自去探望她,她费劲地认出“我”后喜出望外,不仅招呼她平日的朋友们都来看“我”,还把鱼店里的鲽鱼统统包下来,为“我”做了一道大餐。大阿姨激动地摸着“我”,“好像在膜拜般擦拭眼泪”。晚上入睡时她看到“我”盖被子,担心地问我:“会不会冷?千万不要感冒了。”而“我”,想起以前大阿姨做针线活的样子,就从针线包里抽出一根针,帮她把线穿上,方便她第二天缝补。过了不久,大阿姨就过世了。这一面竟成了最后的相见。

十七岁那年夏天,“我”在朋友家的一个别墅里度过。朋友的姐姐过来借住几天,“我”被她雕塑般的美吸引了,害羞、失神。她做的料理那么好吃,就连削梨的手指也像吹箫一样好看。可是,她告别走了,临走时端来盛有水蜜桃的托盘。“我”甚至没有勇气跟她说一声“再见”,只是“把如脸颊般微红、如下颚般鼓起而柔软的水蜜桃握在手里,轻轻地贴在嘴唇边,闻着从细腻的外皮散发出的甜香味,再度落泪。”

假如我是一个导演,我一定会把这部叫《银汤匙》的自传体小说搬上银幕。这是日本经典文学作家中勘助27岁和28岁相继完成的作品,受到大学老师也是日本当时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强烈推荐并在《朝日新闻》上连载。1937年,周作人在《青年界》杂志上对《银茶匙》写出评论,“很是喜欢”。借用先生的评价就是“《银茶匙》在现今的文坛上拿了出来因此也依然不会失却其新鲜味也。”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清新隽永的文字和时而活泼时而忧伤的笔调让人想起鲁迅先生写于1926年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兴趣的读者自然可以找来仔细地去对照着读一下。我强烈地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它,再次唤醒对青涩时光的美好记忆。如果是孩子们呢,自然能从里面找到自己或者自己向往的东西。

猜你喜欢

水蜜桃茶匙阿姨
七彩夏令营“恋”上水蜜桃
“牛人”钟点工王阿姨
小茶匙
山中,水蜜桃熟了
水蜜桃的滋味
她一下子缩小啦
她一下子缩小啦
《老阿姨》剧照
嫩牛肉炒豇豆
你的脸像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