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青:滴滴快的合并的幕后推手

2017-09-03

中国工人 2017年8期
关键词:程维柳青专车

柳青:滴滴快的合并的幕后推手

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曾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未上市公司合并案,合并时估值约达60亿美元,是最快进入中国前十的互联网公司。

而这次合并的幕后操盘手之一,是柳青。

柳青,2014年7月28日辞去高盛(亚洲)集团执行董事职位,就任滴滴打车COO(首席运营官),2015年2月4日升任滴滴打车总裁。滴滴快的合并后,她出任新公司总裁。

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和柳青接触,会很容易感受到她的细腻。“我们家从小的教育要替别人考虑。比如说,我跟你说完一件事后,我原来会说‘你听懂了吗?’我小时候就被我妈严肃批评过:不能这样说,应该说‘我表达清楚了吗?’‘你听懂了吗’意思就是你自认为比别人聪明。”

很难找到比柳青更完美的人生履历,她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1978年出生,父亲是中国IT教父柳传志。1996年,她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系,随后又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硕士;刚毕业就加入全球最优秀的投资银行之一高盛集团,10年后成为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是高盛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之一;她家庭幸福,有三个孩子,其中一对是双胞胎。

2014年7月28日,柳青选择改写自己的履历——36岁的她离开“高富帅”的老东家高盛,作为COO加入成立仅两年的草根创业公司滴滴打车。

半年融资7亿美金

柳青的跳槽令人惊讶。毕竟,她在高盛12年,是从“炼狱”中拼杀出来的。她是当年招到的6名分析师之一,每周工作100小时,有3人半年就辞职了。柳青牢记父亲“要想人前显贵,就要人后受罪”的劝告,咬牙坚持。两年后,她从投资银行部转到直接投资部,开始了找项目、投项目、管项目的过程,一晃十年,开始进入职业收获期,一切顺风顺水。

2013年9月,她盯上了滴滴打车,想代表高盛给予投资,但滴滴当时不缺投资者。2014年6月,她不死心,又找到滴滴,发现还是来晚了。有点沮丧的她对小她5岁的滴滴创始人程维开了句玩笑:“既然你不让我投,我就给你打工吧!”

究其原因,她多少还是有点企业家情结:她亲眼看着父亲将联想做成了一家令人尊敬的跨国公司。通过父亲,她还接触到了俞敏洪、马云、王玉锁、王文京等人,他们大多是做实业,做投资的反而比较少。

进入滴滴的柳青展现出极强的“随遇而安”能力:薪水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办公室条件简陋,用玻璃墙隔成两半,一半归CEO程维,一半归她,毫无隔音效果;出差从以前坐头等舱到只能坐经济舱;住宿标准则从四星级酒店变成不超300元的快捷酒店。“原来我以为我可能有些面子上的、心理上的落差,现在一试,还行,没有觉得怎么样。”

半年下来,柳青帮助“没有收入和利润,甚至连收入模式都说不清楚”的滴滴公司完成了当时非上市公司最大一笔融资——7亿美金。

怎么做到的?柳青说,投资人会做一个调查清单,如过去三年的历史业绩,未来三年的业绩预测,但这些滴滴都没有。12年的投行经历让柳青深信,“只要用最朴素的语言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就好。顶级的投资人都经历过起起伏伏,在他们面前说任何夸张的故事都不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为何合并?

快的CEO吕传伟在内部邮件列出三大原因: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合并是双方所有投资人共同的强烈期望;除了财务因素外,合并后可以避免更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新公司可以马上加速开展很多新的业务。

柳青在宣布合并后接受采访时说,“程维、老吕和我都是有比较强个性的,这次的合并完全是管理团队在主导,不像外界所说的好像是投资方、资本方的博弈,真正有经验的人一看就能看到,两家公司都是刚刚才融过资,怎么会有刚刚融过资马上就被资本方逼迫合并这种事情?”

她进一步解释:“其实合并前滴滴与快的高层基本每周都会打电话,一起讨论市场的格局。双方都认识到,出行市场规模超乎想象,未来将主导出行领域,包括打车、专车、拼车、公交、地铁,还有代驾等。”

专车、拼车这两项业务备受关注,各地政府态度不一。面对政策的不确定性,柳青坦言:“专车服务是游走在政策的边缘,我们也没有想到,会一不小心步入了改革深水区。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趋势,必须顺应趋势。我们很明确要以非常正规、合法的方式来操作这个平台。”

猜你喜欢

程维柳青专车
画家程维 蝶变
——程维的画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武术文化在侨校的传承研究
“无尽”的《创业史》——我的父亲柳青
境由心生,繁花似锦
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
检察版(十)
坐专车最划算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