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古典

2017-09-03主持

美文 2017年15期
关键词:比较文学文学艺术奇幻

◎ 主持: 张 华

·汉风·孔子学院散文专刊·

回归古典

◎ 主持: 张 华

张 华 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指委委员、《中美比较文学》杂志主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杂志副主编。曾出版 《阅读哈佛》《全球伦理读本》《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诠释》等多部专著。

站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遗留下的剧场中央环望八方,驻足于公元前五六千年产生的出土文物前举目凝视,我们常常会惊诧于先人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并发出感叹:这绝不是历史的废墟,而是文明的古迹!

我们对古典时代充满无尽的遐想,与此同时,对未来世界亦充满无穷的期望。于是,回归古典、回归古典……一遍遍萦绕在耳边。古典,为何有如此大的力量,以致经历数千年世代更迭后,仍让今人流连忘返,呼唤回归?我想用三个字来回答:想象力。

想象力,是所有文学艺术创造力的源泉,也是今天人们对古典时期充满好奇的动力。毫无疑问,文学艺术最大的魔力和魅力均来自于创造者的艺术想象。转眼间,英国作家J.K.罗琳(J.K.Rowling)的奇幻小说《哈利·波特》流行的顶峰时期已是十多年前的事,罗琳小说的成功明显来自其特殊的想象力,因此被称为奇幻小说。《哈利·波特》热带动了文学界对奇幻小说的挖掘。人们发现,20世纪30年代,C.S.路易斯(C.S.Lewis)和挚友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在牛津一家小酒馆约定各写一部奇幻史诗,于是两部关于信仰和想象的伟大著作《纳尼亚传奇》和《指环王》应运而生,据说,常在酒馆参与他们聚会的还有当时的牛津大学校长。美国辉顿学院(Wheaton College)威恩·马丁戴尔教授(Wayne Martindale)曾专门研究C.S.路易斯并著有多部专著,他曾经说过,一个人失去想象力不可能成为文学艺术家,一个民族若失去想象力,这个民族则会消亡。古代文明的遗迹,常常带给我们无边的联想,我们想象古代的生活,我们想象古代人的想象力与我们有无差异,我们想象如果回到古典时期将是怎样的场景……

雅典的考古学博物馆里,奥德赛考古展正在举办,当你终于亲眼看到以往在画册或影集中多次出现的绘有萨福肖像及其生活场景的陶罐时,你怎可能不激动?当你看到那幅同样著名、同样画在陶罐上的希腊士兵躬身去亲吻一位女子,双方的嘴唇还有一段距离,而女子只有嘴唇,面孔只剩拼接的碎片却亦难掩其美丽时,怎可能不调动你全部的想象力,去想象那样一个时刻,那样一个场景,甚至把你带至几千年前的那样一个时代?

古典学,在文学艺术界曾经有专门的含义,特指对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艺术的研究。今天的古典学和古典研究内涵虽然在不断扩大,甚至扩大到对中国或世界各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研究,都可能被统称为“古典学”。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意味着对古典时期进行深入透彻的探索是有意义的。回归古典,也不是今天才被提及,上世纪90年代学者李泽厚就曾在旅居海外时提出“回归古典”的美学观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在海外走出新格局,仍然需要我们对中国的古典精神、古典文化精品进行筛选,对西方的古典理念、古典文化心理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期找到双方的契合点。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往后看,回归古典,是为了往前走,走得更远。海外的人对中国文化充满着想象,所以渴望前来;中国人对海外同样充满想象,所以前往。来来往往,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就可以期待有更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比较文学文学艺术奇幻
古蜀人也用“烧烤架”?三星堆奇幻之旅来了
比较文学视阈下高校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混合式教学探讨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少年派的奇幻“拍摄”
脱下工装 你也可以是诗人
奇幻塔罗岛之一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技巧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从符号修辞四体演进看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