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学习中

2017-09-02许宸玮任涵涵

卷宗 2017年23期
关键词:文化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许宸玮+任涵涵

摘 要:2016年上半年和2016年下半年,两季《中华诗词大会》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这档节目使得人民群众对古代诗词的热爱大大提升,换起全民学习经典诗词的热情。2017年两会之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项重点工程。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实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文化渗透;文化传承;自信力

本文系陕西理工大学2017年度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LGYCX1708)成果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2013年3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国历史绵延了5000年。近期推出的《中华诗词大会》,不仅唤起了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更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指出:“《中华诗词大会》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全国政协委员葛晓音指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从教育着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而言十分必要,将优秀的诗词古文和至理名言加以普及,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语文学科教学,更有义务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给学生,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树立好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国语教学,有义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还会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这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体现。所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到语文课堂中去,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就必须做到:

1 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育的各阶段

在学前语文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我们要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在此基础上带领他们初步感知、學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当今很多家长在孩子学前教育阶段,将孩子送到国语学堂进行学前阶段的教育,孩子能够学习到《千字文》、《三字经》等众多优秀文化,这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内在品质提升等方面又有着影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字、词、句的熟知和理解,从而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感知的能力。例如我们在教学《人之初》(2016年审定的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时,教材将其列入到识字这一单元,但是教师在讲授时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会认识新的字词,同时也要从三字经的解读中,让学生体会“性本善”的美好,知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真理。初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通过不断诵读一些优秀经典文章,感受古诗词的美妙、感悟到处事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道德水平和思想品质。例如我们在教授《定风波》(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这首词时,一方面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感受到古诗词的深层情感,同时要让学生领悟面对困难时,“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的处事态度。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这些经典的真正内涵。当学生阅读、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经典时,老师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具有人文性的教育,让学生从传统经典中感受到快乐和收获,引导学生去了解经典背后隐藏的内涵,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传统经典,使学生建立健全饱满的人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也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带入语文课堂,从而将语文提升到一种文化的高度,并且贯穿在语文教育的各个阶段。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把此项工作看作是一个固本的工程”。

2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材之中

新修订的2016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就体现了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多融入到语文教材当中的特点。我们拿2001年审定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以下简称01版)和2016年审定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以下简称16版)的古文内容做一个简单比较。从古文所占比重来看,01版共有古诗词和古文17篇(首),16版则增加到19篇(首)。从古文内容选择上也做了相应的删减,例如16版删去了《伤仲永》、《狼》两篇,增加了《卖油翁》和《河中石兽》。其中,《河中石兽》选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不仅能够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去把握文中隐藏的道理,同时还让学生领会了古今异义等知识,提升了学生古文学习和感知能力。从课后习题也可看出相对应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例如相同一篇文章《孙权劝学》,16版在01版的要求基础上,增加了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中的称谓语和根据“留、替、调、补、删”的文言文翻译方式,让学生将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对古文字、词、句的学习和理解这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传统经典文化的能力。不仅要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加大传统经典的比重,同时在讲授语文教材时,教师也要时刻将优秀传统与语文课文相结合,做到时时刻刻激荡学生。当然,我们还可以自行编写校本教材,对传统文化的选取要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对于小学生就选取《百家姓》、传统节日、成语故事等;对于中学生就选取与中考、高考相切合的内容,做到符合教学和考试的要求,明白易懂,广而不深。同时可以结合好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编纂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教材,这样学生读起来更有亲切感,容易产生自豪感。总之,编写和使用系统全面的语文教材,就能使得传统文化有所依托,落到实处,实现了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性。

3 让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方面

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通过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为的是让学生熟悉这些知识背景,了解自己的“根”,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贯给学生穿对优秀传统文化崇敬、自信的态度。我们不能单单的将优秀传统文化看作是一个知识体系,要运用系统的思维进行有效教学,大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当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感悟当地的历史文化名人,激励他们向先贤看齐。在语文课之外,可利用自习等时间,开展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诵读课或知识竞赛等,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当然课外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语文教学之余,向学生推荐一些辅助课堂学习的课外读物,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名胜古迹、先贤故居等,在课外阅读与实践中学习古人的优秀传统和高尚情操,从而产生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的基本体现,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其中,是对人文精神的薪火相传。在基础教育阶段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具有“为人生奠基”的作用。因此,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传承优秀文化、践行民族精神,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力。通过语文课传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刘永生.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J].中学教育,2015(03).

[2]童庆炳.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N].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2015.05.25.

[3]顾之川.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9A).

作者简介

许宸玮(1994-),男,汉,陕西西安。硕士研究生,陕西理工大学 学科教学语文2016级硕士研究生,学科语文教学。

任涵涵(1994-),女,汉,陕西安康,研究生在读,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学科教学语文2016级硕士研究生,学科语文教学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