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作品简析

2017-09-02马雅丽吴卫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独创性禅意多元化

马雅丽+吴卫

摘 要:隈研吾是日本50后建筑大师,他的建筑创作深受赖特有机建筑的影响,他是日本本土建筑院校培养的建筑学专业的建筑师,同时又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他的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融合。隈研吾设计的作品类别多元化,除了建筑设计,还包括建筑外围设计、展厅和装置类设计等,创作上强调根据建筑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等去构建设计思路。他巧妙地将混凝土与木材、现代和传统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在设计材料的选用上烙下了鲜明的独创性。隈研吾深受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在设计语义上能明显感受到他的作品中颇有禅意。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广受国人的喜爱,其设计思想为中国建筑界探索回归了传统提供更为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隈研吾;建筑设计;多元化;独创性;禅意

一、背景

明治维新注1运动以后,动摇了日本传统的建筑形式和观念,一些年轻的日本建筑师开始寻找新的建筑之路。[1]P.13此后西式的建筑设计教育和设计手法被引进,1886年日本成立建筑学会,标志着日本走上了现代建筑之路。二战后,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等建筑设计大师都到过日本,其中赖特的助手安托宁·雷蒙德(Antonin Raymond 1888~1976)也曾长期驻留在日本。[1]P.14这些西方建筑大师不仅去日本讲学考察,而且还带来了西方的设计教育,为日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同时战争所造成的一片废墟为日本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商業街技术的成熟,都为日本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世纪80年代材料的创新性运用也为日本建筑业开辟了新的道路。此时的日本建筑设计水平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设计和制造技术更加成熟。日本建筑设计师矶崎新(Arata Isozaki,1931~)、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1956~)和西泽立卫(Nishizawa Ryue,1966~)等人还获得了建筑界最高荣誉——普立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日本现代建筑设计经过近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俨然已达到引领世界设计潮流的高度。

20世纪50年代后出生的这一代建筑师的出道环境与上一辈完全不同,他们耳濡目染了日本整个设计行业的后现代主义表现之风,与前辈相比,他们摆脱了现代主义的桎梏。[2]P.24隈研吾就是日本50后出生的建筑师的杰出代表,其建筑设计成就得益于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有机建筑的影响以其自身大量的建筑设计实践经验和理论的积淀。隈研吾是一位集传统与现代建筑设计为一体的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大师,其设计作品风格游走在现代与传统的边缘,体现了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应有的精致和典雅。

二、隈研吾简介

隈研吾(Kengo Kuma,1954~)是享誉海内外的当代著名建筑设计师,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在东京郊区长大,其祖父是一名医生,喜欢在日本传统的建筑院子内种植各种花草。[3]P.3正是因为小时候与花草相伴的经历,使得他成年后更加关注自然、热爱自然。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对建筑和设计很感兴趣,一有时间就会带他去日本各地参观新建筑,拓宽其视野。

1964年,正值东京奥运会期间,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KenzoTange,1913~2005)为东奥会设计了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0岁的隈研吾被它的魅力吸引,萌生了长大要当建筑师的念头。隈研吾本科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专业,1979年(25岁)隈研吾从东京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在毕业后的5年间,隈研吾在东京日建设计公司工作,见证了日本后现代主义的兴起。[2]P.241985年,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他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隈研吾留学期间并没有急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他参观了很多赖特的建筑设计作品,学习了赖特织理性砌块的建筑构造方法。在建筑材料的运用及自然关系的处理方面深受赖特有机建筑的启发,并探索如何将建筑与生活融为一体的设计可能。1986年,隈研吾撰写了建筑书籍《十宅论》;1985至1986年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之邀做客座研究员。1987回到日本,开始了他的建筑设计生涯,并与筱原聪子(Satoko Shinohara)注3共同创立了空间研究所工作室,1988年7月,他完成了第一个建筑设计作品——静冈县热海市伊豆的风吕小屋;1990年,他创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并将其命名为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建筑进入后现代建筑创作的繁荣时期,在此期间日本出现了大批造型怪异的建筑,其中包括隈研吾1991年为马自达汽车公司设计的“M2”注2,其奇异的造型设计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隈研吾的建筑设计逐渐走向成熟,对不同建筑材料和建筑设计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2007年,隈研吾开始拓展国际市场,在法国建立了第二个建筑设计事务所,同时担任庆应义塾大学教授。[3]P.3

三、隈研吾作品特点解析

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日本建筑设计在不断学习尝试中逐渐走向成熟,隈研吾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建筑风格和设计手法是动态的,总结为以下三个特点:建筑设计作品多元化,体现在建筑外围、展厅和装置类设计上;设计材料具有独创性,主要体现在建筑用材上如何体现现代与传统的关系;设计作品富有禅意,注重细节,从选材、用材等多角度营造简洁空疏的室内空间效果。

(一)设计作品多元化

隈研吾设计的作品类别多元化,除了建筑设计之外,还包括建筑外围设计、展厅和装置类设计等。隈研吾的作品都是经过细致的考察后根据建筑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等去构建设计思路的,摆脱了单一设计风格的桎梏,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和尊重自然环境的原则。从建筑外围来看,以2010~2014年的无锡万科大楼(图2)为例,该大楼总占地面积1044.22m2,大楼建筑是从原旧纺织厂改建成无锡艺术馆的项目,隈研吾在建筑外围设计过程中借鉴当地太湖石文化元素的独特造型,塑造出了具有雕塑感和纺织艺术感的建筑外围,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赖特织理性砌块对隈研吾设计作品的影响。[4]

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展厅设计(图3、4)堪称是隈研吾最满意的作品之一。民艺博物馆的展厅设計中运用消解的理念,在结构和空间处理上,展厅的空间是一个“整”的空间,各展厅之间没有明确的划分,展厅与展厅之间依靠古代建筑中相对狭小的廊道进行联接。观者经过廊道进入展厅内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视觉感受。如民艺馆(图2)进门处的水口设计中,设计形式和理念都很独到,形式上蕴含着江南村庄的风俗习惯——在进入前都要进行洗头洗脸的仪式性的活动,而且体现了智圆行方的人生哲理。在装饰上,刚进入水口处用图像做了一棵老树呼应这个空间,与整体画面相协调;在布局设计上,“百椅百态”(图3)展区中借鉴中国本土文化之阴阳的概念,采用坡道的形式,在展厅的两侧和中间分别放置椅子,整体布局呈S形曲线。

隈研吾在装置类设计上的代表作是2008年,的伞形临时庇护所(图5),即其设计的轻量形且快速组装的防水多功能伞形临时庇护所,该装置采用防水透光的材料,形状呈水泡形,在雨天水流顺势流下避免雨水渗入,利用仿生学充分挖掘临时庇护所的功能。该装置结构由多个类似雨伞骨架部分组装而成,应用蜂窝六面体的结构,不但节省材料而且坚固异常。以六面伞状为机理,复制15个拼接在一起,中间的空隙是有三角形来连接,所有的缝隙都是用拉链来连接,方便携带并能瞬间组装和拆除,收放自如。隈研吾在设计建筑外围设计、展厅和装置类设计时都遵循功能与结构统一和功能与审美的统一。隈研吾有能力在保持建筑品质的基础上,将各元素之间紧密相连,实现多元化的设计处理方式,整体给人以适用、高品质、美观的视觉感受。

(二)设计材料独创性

隈研吾在设计材料的选用上有其独创性,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日本建筑样式大部分源于神社建筑,采用材料率先考虑的是自然材料,例如木材、石材等。隈研吾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参考建筑和环境各方面因素来运用材料,对于建筑材料的独创性运用,是基于材料本体的探索、自然传统材质的表现和现代建筑材料的选取等三个方面入手。比如隈研吾的温哥华住宅塔楼阿铂尼项目(Alberni)(图6)设计中混凝土的运用,介于摩天大楼时代下,如何探寻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亲近,隈研吾在其室内设计中运用木材包裹下的混凝土柱,来缓解现代材料带给人们的压抑,缓和视觉上刚性材料给人带来的缺陷。[5]P.7从建筑的整体造型上来看,在矩形的体块中,呈现弧形切口,外露的是不规则造型部分,外露的结构着重表现了弯曲的外立面与棋盘格状三维木质框架。这种独特的造型方式是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且考虑用户的视觉感受,让人们从视野中得到舒适和满足感。

此外,其对现代材料的运用也有独到之处。2014年,在东京的铁将烤鸡酒吧(Tetchan Yakitori Bar)的室内设计中,隈研吾大胆采用彩色回收电缆来塑造墙面和家具,呈现出冰与火的梦幻世界。在能源的再回收利用方面,隈研吾将不同色彩的回收电缆进行重新拼接和组合,超越了传统室内设计概念的限制,更像是一件艺术品,颠覆了当代的审美,带有明显的实验性和趣味性(图7)。

隈研吾在对于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探索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物理方法,探索将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种是文化渗透,即用现代的建筑材料来体现传统文化和手工艺,[6]P.84代表作品之一是在中

国长城脚下设计的竹屋建筑作品(图8)。从中国传统文化上来讲竹子是君子持节的象征,并且有着淡泊名利、不畏困难、具有强大生命力等特性。在选材上,竹子作为当地的主要植被,在建筑中通过运用不同直径的竹子来体现不同空间的分割,然而竹子作为建筑支撑材料过于柔软,不具有支撑一个建筑稳固的特性。因此隈研吾在运用竹子的过程中,在竹子内加入了混凝土这一现代建筑材料,既体现了建筑稳固的属性又保留了传统竹材的气节特征。

隈研吾在设计材料的选用上有着鲜明的独创性,表现在时而扎根于传统材料,时而创造新的材料,时而利用回收的现代材料来运用到整个建筑或室内空间中,各元素之间相互照应,并在整体上营造一种独特和谐的视觉效果。

(三)设计语义有禅意

在中国众多哲学思想中,佛学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学又分为很多派别,其中禅宗思想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远,涵盖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等方方面面,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禅宗主张以纯粹、简练的手法来营造一种幽玄、空寂的氛围。隈研吾注重设计材料的运用,注重与自然相协调,但最重要的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禅意。禅学对于日本民族的直觉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有着积极的提升和促进作用,催生了日本独特的审美意境,比如纯净、幽玄、空寂等意境。隈研吾在建筑中往往把焦点从“物质”转向“精神”,拉近建筑与自然的关系。[5]P.5

隈研吾从小生长在日本,深受禅学的影响,观者能明显感受到在隈研吾的建筑设计中颇有禅意。2011年,隈研吾在翻新1961年建造的日本京都国际酒店(图9),整个建筑室内没有任何豪华的装饰气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体现简洁的设计风格,隐约中透着一丝淡雅和宁静的禅味,使人一见就想全身放松休息。隈研吾自小受到祖父的影响,尤其偏重自然素材,所以在材料上,大部分选取的是传统木质材料,颜色素雅充满禅意。[7]室内空间也因日式吊顶模式的引入和家居重心的降低而获得更加开放空灵的视觉感受。再如2010年,由隈研吾设计的上海“上下”(Shang Xia)精品店(图10),他运用三维白色聚碳酸酯来塑造整个空间,犹如一处“柔软的洞穴”,又像是自然界中白色的岩石,给人以放松舒适的感受。白色象征着纯洁、朴素和神圣。游走在店铺中,他的设计并没有强迫顾客驻足的视觉感受和体验感受,观者仿佛进入云海深处,宁静空疏的意境让人享受逛商品所带来的乐趣。建筑营造的空间感受和视觉效果影响人的居住体验,居住体验又是决定建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隈研吾从小受到日本特有的禅宗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他的建筑设计中存有潜在的禅的意境。他的建筑设计通常会突破常规材料的使用方式,在造型中考虑材料的使用特性,强化材料的特殊性并将其融入到建筑本身,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又富有禅意的建筑气氛。

四、结语

作为当代建筑界的佼佼者,隈研吾的设计不单单局限在建筑外围设计,还包括展厅设计和装置类设计。在建筑外围设计上,如建造无锡艺术馆的织理性砌块设计中,充满了雕塑感和纺织艺术气氛;在展厅设计中,他将传统的符号运用到每一个角落和空间,将传统与现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装置类设计的材质选择上,基于科学的结构原理和材质的考究,很好地把握住设计的功能性。他把材料视作建筑的肌理符号,他的设计作品更容易让人聚焦到材料的运用上,不管是建筑外围设计还是展厅设计还是装置类设计,材料都被其运用得恰到好处,给人以良好的舒适体验。不管是传统材料的再利用亦或是现代材料的传统表白,有的作品颠覆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有的作品迎合传统并塑造古典意味。他通过传统材质和现代建筑材料的结合,打造出新颖的室内空间效果。畏研吾的作品中始终都有一种严谨、纯净、细腻的禅的精神,他的建筑设计作品讲究意境,每一件作品都隐含着东方禅意,能把日本传统的人文观念和文化底蕴很好地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去。

隈研吾是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数不多的杰出建筑设计师和教育家,在建筑设计领域和教育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贡献。他意识到当代建筑设计应该继承传统,在传统中探求新思路。隈研吾注重将现代的建筑技术手法与传统建筑材料相结合,把握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凭借其重人文、亲自然,尊重环境的设计理念和禅宗文化的融入,迎合了中国建筑市场的需求,建筑作品广受国人的喜爱,其设计思想为中国建筑界探索回归传统提供了更为有益的途径。

注释:

[1]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而此时的西方正值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

[2]“M2”非定式样式,是东京大型的建筑项目工程——马自达汽车展销大楼,正面中央镶进了一根比普通柱子大8倍的爱奥尼式巨柱,M2备受争议,隈研吾则一鸣惊人,但是伴随着日后泡沫经济的崩溃,M2也成为了泡沫经济下浮夸建筑的代表,隈研吾备受诟病,被“逐出”了东京建筑界,居然整整12年在东京没能接到一项设计工程。

[3]筱原聪子(Satoko Shinohara),日本著名建筑师,日本女子大学教授。

[4]水口,风水中的水口,是指水流的入口和出口。古人一方面认识到水流会影响气场:“气之阳者,从风而行,气之阴者,从水而行”“顺阴灭阴阳之气以尊民居”;另一方面又认为水主财,所以特别注重水口,把它看作保护神和生命线。

参考文献:

[1]傅克诚.影响日本建筑发展的若干因素[J].新建筑,1988,(01):13-14.

[2]柴洋.从师承关系的角度研究日本当代建筑设计的主流特征[J].建筑与设备,2003,(02):24.

[3]张赟.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及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3.

[4]张赟.浅析赖特对当代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影响[J].建筑与文化,2012,(06):85.

[5]郭宇.隈研吾——融合传统与建构的建筑体验[D].天津:天津大学,2010:5-7.

[6]黄子云,魏春雨.浅谈隈研吾建筑设计作品中的日本传统文化[J].中外建筑2012,(03):84.

[7]陈陶.“禅髓自然”——解析隈研吾建筑作品与设计思想[D].杭州师范大学,2013:47

作者簡介:

马雅丽,2016年毕业于山东省德州学院,现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2016级研究生,主修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及应用。

吴卫,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曾于1988~1990年留学日本千叶大学デザイン学科。现为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传统艺术符号和高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独创性禅意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论非独创性数据库的邻接权保护模式
禅意人生
禅意(外一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品一杯充满禅意的茶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议作品之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