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7-09-02魏衍胜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3期
关键词:差异性精准扶贫困境

摘 要 精准扶贫是政府对我国以往扶贫工作和经验的总结、反思以及创新,提出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精准识别、帮扶、管理和考核的内涵。相较于传统的扶贫模式,精准扶贫在处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阐释了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困境 差异性

作者简介:魏衍胜,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218

一、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

对于精准扶贫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对于精准扶贫内涵的研究大多是来自于领导讲话以及相关的政府文件。王思铁认为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不同的贫困地区以及不同程度的贫困户进行相应的帮扶,做到对帮扶对象的精确识别、帮扶、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而言就是谁贫困就帮扶谁。 李鹍等人认为精准扶贫指的是利用科学有效的机制和程序,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确识別、精准帮扶。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帮扶措施、脱贫政策,对贫困户进行分类管理并且引入相应的动态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进行精准考核的治贫方式。 而本文所认为的精准扶贫的内涵大体和李鹍等人的观点是一致的。

尽管目前学界对精准扶贫的内涵还没有一个一致的定论,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精准扶贫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即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精确考核四个方面。

(一)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主要是针对以前传统扶贫方式中识别不准、识别模糊所提出来的。精准识别主要强调的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标准和程序将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户识别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将贫困户识别出来,找出哪些是最需要帮扶的人。

(二)精确帮扶

精确帮扶是针对传统扶贫方式中采用的一刀切,大而全的方式提出的。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精确帮扶将会充分的分析和考虑贫困区域、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致贫原因,对这些原因因地制宜的制定帮扶措施和对策,确保在贫困户可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总的来说精确帮扶是对以往扶贫方式中只注重整体而忽视个体的发展与创新。

(三)精确管理

精确管理大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精确管理指的是对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统筹和管理。因为扶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对贫困户的状态进行的监测也必须是动态的,如果某一贫困户达到了脱贫的目标时,就意味着他将不再属于贫困范畴,那么新的贫困户就可以加入进来。其次,精确管理也意味着对扶贫负责人的监督与管理,督促扶贫负责人依法办事,依照程序办事,提高办事效率,防止办事效率低、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

(四)精确考核

通过对贫困户的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的管理,上级干部可以及时和准确的发现在扶贫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观察扶贫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情况,看出地方扶贫部门的工作效率的高低。通过精准考核,可以有效的避免以往扶贫过程中出现的扶贫形式化的问题。在考核的同时配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增加地方扶贫部门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扶贫任务的完成。

二、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

(一)精准识别中出现的困境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中的基础工作,目的就是要将真正的贫困户识别出来,以便更好的开展之后的工作,避免扶贫资源的浪费,使得那些真正需要帮扶的个体能够得到有效的帮扶。

1.识别过程中部分个体被排斥

一些负责指挥或者具体实施的人员,为了一己私利,优亲厚友,不按照上级制定的标准进行,而是直接指定贫困地区或者贫困户 。在确定贫困乡镇或者村的时候,一些县级领导对贫困数据进行弄虚作假,导致某个地区的贫困数据并不是真实的,这就会影响贫困乡镇的评定。同时在将贫困名额确定到户的过程中,尽管上级要求要将评定过程和结果进行公示,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督,居民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参加评定的机会,一切都是由村干部说了算。这就导致一部分真正的贫困户被排斥在外。

2.“临界农户”难以被确认

在识别工作开展中,各地都会制定相关的标准以便更有效的将贫困用户识别出来。但是在此过程当中,最容易的工作就是将那些最贫困的个体划分出来,但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临界户”的问题 。这些个体处于标准的边缘,对其很难进行确认。尽管一些地区利用收入作为划分标准,并严格按照此标准进行,但是“临界户”的问题依然是不可避免的。

(二)精确帮扶中出现的困境

1.精确帮扶缺乏差异性

因为导致贫困的原因不同,因此贫困户对帮扶措施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需要工作,有的需要技术,有的需要钱等。精确帮扶主要要求的就是根据每个地区、每个贫困个体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大部分地区是达不到这种要求的。他们很少甚至是不考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直接将帮扶措施变成提供一部分生产资金和生产资料,甚至一些地区只是简单的提供一些生活用品。

2.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效果不明显

国家从2014年底开始实行驻村扶贫工作,即要求一部分扶贫干部进入贫困村庄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驻村扶贫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就是让扶贫干部实地考察一下贫困农村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制定脱贫计划。第二就是利用扶贫干部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为当地争取社会资金和项目。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驻村干部本来就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再加上驻村时间短,导致他们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的工作当中去,这就会使得他们的工作只是浮于表面。同时在争取社会资金和项目的过程当中,由于是他们是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因此会使他们本身欠下人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些驻村干部在这一方面表现的并不是特别积极。这也使得扶贫工作达不到意想的效果。

3.扶贫资金短缺

在帮扶过程中,扶贫资金的短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贫困地区的经济本来就不发达,因此扶贫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于上级的财政拨款。但是我国的贫困人口众多,要想完全依靠中央财政的专项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从社会中吸取大量的资金,同时还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这些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来解决贫困个体最需求的事情。

(三)精确管理和考核中的困境

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扶贫资金的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分配进行管理,从而使得扶贫资金分配模糊,多头管理,形成“谁都可以用,谁都可以管”的现象。第二就是资金使用不透明。没有建立起资金使用公示制度,使得扶贫资金经常被暗箱操作。同时第三方监督并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由于扶贫工作大部分都是在农村进行,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农民发挥的监督效果并不尽人意。这也会导致扶贫资金被随意滥用,达不到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

三、农村地区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增加农户参与度,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可以通过参与式贫困排序法,利用村民对本地情况熟悉了解的优势,将识别的一部分权利下放到村民手中,同时在配以相应的评定标准和程序,以此来更加准确的识别出贫困人口。具体来说,可以先由村民自己自由申请或者是由举荐人举荐,然后组建评议小组进行评议,经过村委会的审查、乡镇和县级审核,最后进行名单的公示、备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防止地方政府对村民评议和乡镇审核的干扰,以确保评选出来的贫困户是大家所认可的,评选过程是公开的、可核查的、可追责的。

(二)细化帮扶措施,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精准扶贫要求的照顾贫困户的个体性与特殊性,但是在具体的扶贫措施中又会呈现出扶贫措施的统一性与普遍性,这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矛盾。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例如湖南省怀化市就采用了在资金安排方面,重视点面相结合,实行特惠与普惠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还有内蒙古扎兰屯市,按照“靶标明确,靶向准确”的要求,给评定出来的每个贫困户都安排了一个扶贫干部,并签订脱贫任务书,逐户落实扶贫政策,解决扶贫问题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些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对扶贫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驻村干部的积极性

之所以会出现驻村干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不只是驻村干部自身的问题,还因为对于准村干部的考核、奖惩制度还相对模糊,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因此要尽快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范小建认为我们可以探索以奖代补的竞争性分配方式,将扶贫资金的分配、奖励和考核相结合,实行正面激励,谁做的好就奖给谁。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 。

(四)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扶贫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庞大的资金支持,单纯的依靠政府资金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因此这就需要扶贫工作的基层政府进一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利用社会资金来帮助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政府可以出面向银行替贫困村进行担保,进行小额贷款,政府可以提供给这些金融机构一定的补贴。同时在西部地区,政府也可以联系一些东部沿海地區实力雄厚的企业,使之成为西部地区一些小企业的定点帮扶单位,帮扶对象可以提供给企业一些原材料或者成为它的代理加工厂。

(五)建立完善严格资金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和公众的监督作用

扶贫资金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保障,对资金的监管力度不够,容易出现“张冠李戴”、“跑冒滴漏”的情况。因此,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首先,政府审计部门要经常性对扶贫资金进行核查,防止挪用、盗用现象的发生,同时扶贫部门要定期向公众交底,将资金的使用分配情况进行公示,使资金的使用在阳光下进行。其次,要成立一个专门管理扶贫资金的部门,严格审核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专款专用。一经发现跑冒滴漏的情况,要严厉追责。

四、结论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主席在湘西考察时提出的,后又经过多次的阐释和丰富,形成了系统的思想。从我国现阶段实施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果来看,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当中还是有着许多困境的。说明对精准扶贫这个领域的研究还算不上成熟,因此学界要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继续对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进行创新,为国家的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同时,精准扶贫作为我国今后将长期坚持下去的扶贫政策,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精准扶贫将会是一个长期战,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王思铁.浅谈精准扶贫.(2014-03-27)[2016-04-20].http:// www.scfpym.gov.cn/sho w.asp xid=25213.

李鹍、叶兴建.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 (2).26 -33.

田景娟.精准扶贫的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分析——基于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调查.当代经济.2015 (33).94-96.

葛志军、邢成军.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贵州社会科学.2015(5).158.

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农村经济.2014(6).79-80.

马尚云.精准扶贫的困难与对策.学习月刊.2014(10).26.

湖南省怀化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瞄准深度贫困,合力精准扶贫.老区建 设.2014(13).39.

黎沙.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及对策研究——内蒙古扎兰屯市为例.南京 大学.2016.31-32.

崔丽.瞄准目标,重心下沉,精准扶贫——访全国政协委员范小建.农民日报.2014(3).6.

猜你喜欢

差异性精准扶贫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英汉谚语差异性的研究与探索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