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散文零回指英译

2017-09-01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代词状语英译

陈 曼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合肥,230601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散文零回指英译

陈 曼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合肥,230601

为了研究汉语散文篇章衔接的英译特点,将10篇汉语散文中的零回指及其英译作为语料。借助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结果为代词、名词和零回指三种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发现零回指英译为代词的频率最高,零回指次之,名词最低;定性分析发现通过三种零回指翻译方法,译文分别在词汇、句子和篇章层面与原文达到了功能对等。因此功能对等理论解释散文英译是可行的。

功能对等理论;零回指;汉语散文英译;篇章衔接

1 问题的提出

散文,作为中国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多部文学著作被译为外文,汉语散文的英译本也越来越多,于是汉语散文英译的研究应运而生。隋荣谊等学者从翻译美学视角对汉语散文《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进行了探析[1];童兆升从传统美学角度分析了汉语散文英译本的情感美[2];赵亚力探讨了张培基散文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3]。但借助功能对等理论分析散文英译的研究鲜有出现。伴随否定功能对等理论用于文学体裁翻译的声音越来越小时,文学翻译研究逐渐增多。王林海等学者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在阿拉伯文学翻译中的应用[4];姜丹丹借助功能对等理论框架,分析了汉语散文的英译实例[5]。从研究对象来看,上述散文英译的研究重点是:汉语散文整体风格美和情感美在译文中的体现,但着眼于散文的具体篇章连接手段翻译特点的研究很少。故本文从汉语散文中零回指的英译着手,借助功能对等理论探讨此类翻译的特点,以证明功能对等理论解释汉语散文英译是可行的。

2 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一场文化大转向,从传统的关注原文内容开始转向关注原文内容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此次转向是对翻译界传统的“文本中心论”的一种挑战和发展,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得以挖掘,翻译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得以转变。翻译任务不再局限于字面意思,而是上升到文化内涵的传达,翻译研究的实质也因此更加深刻了。在该背景下,翻译理论家结合社会学、符号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提出了新的翻译理论。奈达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概念。奈达认为,动态对等翻译不是非常关注原语和译入语的信息匹配,而很关注译入语读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与原语读者和信息间的关系的实质性对等[6]。在后来的著作中,奈达提出,翻译是译入语中最自然地重现和贴近原语信息的对等物,对等首先体现在意义上,其次是在文体上[7]。 20世纪80年代,奈达正式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意在强调“功能”概念。马会娟认为,传统翻译理论仅关注原文和译文之间的词语比较,而奈达的翻译对等概念实现了信息形式到接受者反应的转变[8]。为了达到对等翻译,奈达提出了翻译的四个要求:(1)译文是有理有据的; (2)原作思想风貌得以展现 ;(3)译文表述顺畅,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4)译文和原文读者的反应类似[9]。从这些要求可看出,功能对等理论既强调翻译对原语信息的忠实,又非常重视译入语读者对译入语的反应。

3 《散文佳作108篇》中汉语零回指(汉-英)的翻译探析

零回指在汉语句子和篇章中随处可见。如这样一句话:“学生们听到下课铃声一响,‘0’立马冲出教室。”“0”处没有任何文字和语音符号,即零回指,和前半句的“学生们”指代的是同一个对象,“学生们”为该句先行语。

《散文佳作108篇》一书收录了来自不同作家的108篇优秀散文,其中汉语散文和英语散文各占一半,且都是双语(汉英或英汉)对照版本。笔者随机选取汉语散文10篇及其英语译本,并分别找出这10篇散文中的零回指和相应的翻译结果,再进行记录和归类。分类结果有代词、名词和零回指三种。汉语散文零回指在语料中一共出现了227次,它们翻译为英语代词、名词和零回指的次数分别为118、8和101。以下具体分析三种翻译结果体现的对等含义。

本文例句均来自《散文佳作108篇》[10]一书。汉语零回指用符号“0”表示,零回指译文则用斜体表示,先行语均用下划线表示。

3.1 零回指译为代词

上文数据显示,汉语零回指被翻译成代词是最常见的一种翻译方式,这符合以往的研究结论:英语多用代词来回指前面的指称对象。在本研究语料中,译文用含代词的句式翻译汉语零回指时,出现了多种处理方式:介词+人称代词、状语从句、定语从句、转折句或并列句、固定搭配、无灵主语句、物主代词、不定代词、人称代词和疑问句。这些翻译策略的使用频率如表1所示。

表1 零回指翻译策略的使用频率

从表1可以看出,英译零回指的句式非常丰富,而且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三类翻译策略是使用人称代词、状语从句和物主代词。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对这三种翻译类型进行分析。

例1 你想孩子小时不教育,“0”长大能好得了[10]68?

译 You see, if a child is not brought up properly from infancy, you cannot expect him to grow up in the right way, can you[10]69?

在例1原文中,先行词是“孩子”,“0”处是零回指,和前句的“孩子”同指一个指称对象。在译文中,原文的零回指被译成了人称代词“you”,和先行词“a child”指代同一个人。原文前半句出现了“你”和“孩子”两个人物,而且后半句是一个疑问句,但没有主语。读者根据背景知识和常识,能够快速推断出后半句的主语。但译文如果不作任何处理,只追求结构对等,很容易让读者感到困惑。译文通过添加人称代词,补充疑问句的主语,让读者一目了然,快速抓住句子的人物关系,理清说话者的身份。在上述翻译中,译文没有完全按照原文形式进行翻译,而是使用人称代词,补充汉语中空缺的主宾语部分,保证了译文的通顺和连贯。

例2 我没主意:0把它放了吧,它准是死[10]76。

译 I had no idea what to do. IfIlet it go, it was sure to die[10]77.

例2原文中的“我”是先行词,“0”处为零回指,与前句的“我”同指一人。译文对原文零回指的处理方式是使用状语从句。原句出现了冒号,说明后面的内容是对前句的解释说明。后句的动作是由前句主语发出的,故使用了零回指。原文零回指处的分句是一个陈述句,在译文中变成了条件句,并且添加了第一人称代词作为主语。译文的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交代了原句的动作发出者,而且把原文的潜在逻辑关系向英语读者解释清楚了。以上例句说明,当原句出现零回指时,在译文中仅仅补充人称代词是不够的,还要考虑是否需要借助特定的句式,如状语从句,把原句分句之间潜在的关系给展现出来。

例3 它随着击碰倾侧,头不动,眼不动,“0”还呆呆地注视着地上[10]76。

译 It titled from side to side, its head undisturbed anditseyes looking blank at the floor[10]77.

例3是汉语零回指译为英语物主代词的一种情况。在原文中,“它”是先行词,“0”处为零回指,和先行词指代同一个对象。原文有四个小分句,描述的是小麻雀被小猫追赶后的肢体表现——小麻雀的疲惫和无助。由于前后两个分句的紧密性,原文最后一个小分句使用了零回指。译文的先行词是“it”,且通过使用物主代词“its”加上名词“eyes”的方式,巧妙地把原句零回指的动作执行者即小猫的眼睛更加具体地表现出来。英语读者根据文字描述,仿佛能亲眼看到危险面前小猫的每个肢体表现。译文的这种翻译方式,不会造成语义混淆。

3.2 零回指译为名词

除了被译成代词外,汉语零回指还可以被译成名词,具体例子如下:

例4 土地去掉水分,0就成了沙漠[10]24。

译 Deprived of moisture content, soil turns into desert.[10]25

例4是汉语零回指翻译为名词的情况。在原文中,“土地”是先行词,“0”处为零回指,和先行词同指一个对象。译文把原句零回指翻译成了一个名词,且把前半句译成了一个补语成分。译文整个句式和原文不一致,但语义相同,即去掉了水分,土地就变成了沙漠。例4说明,在翻译汉语零回指时,还可以从句子层面考虑。通过变换句式,把原文前句译成一个无主语的补语性成分,并且把它的主语名词译为后句主语,对前面内容进行回指。这种翻译策略虽然改变了原文的句式特点,但是和原句达到了语义对等。

3.3 零回指译为零回指

除了被翻译为英语代词和名词两种情况外,汉语零回指在英语译文中也可以是零回指形式。此种译法的次数仅次于代词,译文一共出现了101次。在归纳这类译文时,笔者发现汉语零回指在译文中被处理成了前句的补语成分或并列成分。由此可以看出,在此类译文中,译文关注的是零回指与前句的逻辑关系,通过这种逻辑关系,译文与原文达到篇章对等。译文中出现的逻辑关系有修饰、并列、因果和目的关系,这四种逻辑关系下运用的翻译技巧如表2所示。

表2 四种逻辑关系下零回指译为零回指的翻译技巧

注:(1)递进、并列、选择、转折关系都是属于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关系,归为一类,简称为并列关系。(2)同词性词汇连用:译文中的谓语或主语部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性词汇并列使用。(3)修饰关系:后者是对前者性质属性的补充和说明。在英语中表现为定语、伴随、或时间状语等。

汉语零回指被译为零回指,体现了译者对汉语零回指与前句逻辑关系的理解,但不同的逻辑关系直接影响英语翻译技巧的选用。表2呈现了译文中零回指与前句之间的四种关系,以及对应的翻译技巧。由此发现:(1)汉语零回指译为零回指时,被处理成修饰关系的频率最高,并列关系的次之,因果和目的关系频率最低。(2)译文在这四种关系下翻译汉语零回指时,采取的翻译技巧频率高低顺序为同词性词汇连用>分词>宾补>词性转化>不定式>其他。

在译文中表达零回指与前句的不同逻辑关系时,采用的翻译技巧也是多样的。

3.3.1 修饰关系下的零回指处理

例5 说完他又细细地端详一阵,0才不慌不忙地擦去[10]70。

译 He started at the picture for a while before slowlycleaningitoff[10]71.(介词短语作时间状语)

例5原文的先行词是“他”,“0”处为零回指,且后半句的动作“擦”与前半句的动作“端详”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在译文中,这种时间关系则被处理成了修饰关系即用时间状语修饰前句的动作。此时,具体的翻译技巧是使用介词短语。采用这种翻译方式,译文把汉语零回指译成了英语零回指,达到了结构上的对等。同时,把原文的时间关系处理成了译文中的修饰成分即状语,是功能对等的译法。

3.3.2 并列关系下的零回指处理

例6 它跳一跳,“0”可是又停住[10]72。

译 It jumped off a bit andstoppedagain[10]73.(动词并列)

例6原文的先行词是“它”,“0”处为零回指,且与前半句构成一种转折关系。译文把原文零回指译成了零回指,并在保持语义不变的情况下,用“and”连接两个动词,表达了“它”先跳后停的状态,把前后两句处理成了一种并列关系。该译法首先体现了原文和译文的语义对等,其次充分展现了译文对原文逻辑关系处理的灵活性。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原文零回指处的前后两个分句存在并列、递进或转折等关系,根据英语的特点,译文通常会使用同词性词汇连用、宾语补语和词性转化等翻译技巧,把它处理成状语或并列成分,使译文与原文达到篇章对等。

由于语料的随机性,因果和目的关系下的零回指英译出现的情况不多,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词、状语从句和被动语态可以用来表示因果关系,分词、不定式可以用来表示目的关系。根据以上分析发现,译文把汉语零回指译为零回指时,首先找出零回指与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修饰、因果和目的关系,然后用具体翻译技巧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这种翻译方式,既达到了零回指形式上的一致,又向英语读者展示了汉语散文的意境美,表现出译文与原文功能对等。

4 结 语

汉语零回指的出现是由汉语的意合语言特性决定的。当前面已经提到某种事物,后面再次提到与它相关的事物时,一般会省略该主语,不再重复赘述。英语是形和语言,非常重视语言结构的逻辑紧密性。当翻译汉语零回指时,译文需要采取各种语言手段,但不追求形式上的完全一致,而是追求英语读者阅读译文和汉语读者阅读原文时感受相似的对等效果。这种翻译方式和目的体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

汉语零回指被翻译为代词时,译文考虑的是逻辑紧密性,清晰阐述动作执行者和承受者。汉语零回指译成名词时,译文要变换原句句式,但不改变原句含义,使译文和原文达到语义对等。但把汉语零回指译为英语零回指,译文关注的是形式上的一致以及零回指与前句的逻辑关系,尝试和原文形成篇章对等。英译汉语零回指为代词、名词和零回指的三种翻译策略,使译文在词汇、句子和篇章层面和原文达到对等。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功能对等理论用于解释汉语散文英译是可行的。

[1] 隋荣谊,李封平.从翻译美学视角探析《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J].外国语言文学,2008(2):109-116

[2] 童兆升.传统美学视角下的散文英译中情感美的传递[J].长春大学学报, 2016,26(7):36-39

[3] 赵亚力.从译者主体性看张培基散文翻译:兼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1-48

[4] 王林海,石艳婷.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中的应用[J].外国语文,2014,30(4):123-126

[5] 姜丹丹.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汉语现代散文英译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1-52

[6] Nida 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in Bible Invovlved in Bible Translating[M]. Leiden:Brill,1964:159-164

[7] Nida E A, C R 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Brill,1969:12

[8] 马会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9

[9] Jeremy Munday.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M].李德凤,李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63

[10] 乔萍,瞿淑蓉,宋洪玮.散文佳作108篇[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1-87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6.022

2017-03-20

陈曼(1991-),女,安徽安庆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H315.9

A

1673-2006(2017)06-0085-04

猜你喜欢

代词状语英译
摘要英译
代词(一)
代词(二)
摘要英译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状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