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学视阈下的提高干部选任公信度路径研究

2017-08-31张万茂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哲学

张万茂

摘 要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又是指导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有力思想武器。怎样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从哲学角度思考如何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干部选任 哲学 公信度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快速推进,我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干部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举止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致使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教育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众多省部级高官落马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看,许多是与干部民主推荐不实、组织考察失真、决定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切实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1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树立德才兼备的人才观

两点论是指在认识事物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认识事物发展中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在认识事物发展过程时,要重点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辩证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不能搞均衡论和一点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干部德与才的关系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干部政治标准和能力水平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干部选任工作中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德与才的关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要考虑德才兼备,又要以德为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上万名违反“八项规定”的官员被查处。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他们在才能上有问题,关键在于他们在德上出了问题,放松了世界观改造,思想逐渐堕落,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陷入权钱交易的泥沼,使党的執政能力逐渐消退。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都可以追溯到干部选拔任用各环节中。不可否认,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执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不严,使一些善于投机钻营、有才无德者得到提拔,严重影响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因此,需要严格把握用人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强调“以德为先”,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才能极大地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信赖和拥护。

2坚持实践论与认识论统一,树立群众公认的群众观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剧中人和剧作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表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主体。这要求我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要努力践行群众路线,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我们的工作成效。干部选任工作是一项用和不用什么人的工作,是党建工作和干部从政行为的一项导向性工作。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选任工作的最终价值取向,切实把群众观运用于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

人民群众答应与否、赞成与否、拥护与否是衡量干部的最终标准,是选任干部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早在1950年6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在干部选任工作中,要坚持“群众公认”导向,把群众公论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完善“群众评价”机制,充分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扩大群众的参与程度,坚持在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和任前公示等各环节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凡是多数群众不赞同的干部坚决不能作为拟提拔推荐对象。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对一些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真正实现用群众的满意度识别党员干部,切实杜绝唯分、唯票、唯GDP、唯年龄等片面的干部选拔方式,有效防止凭感情、好恶和印象用人等不良现象发生,实现群众意见与组织意图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干部选任工作阳光运作、规范运行,不断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和公信力。

3坚持发展和联系统一,树立客观辩证的发展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事物是在普遍联系中发展的,而不是孤立地静止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同任何事物一样,人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时间推移、环境变迁、努力程度等,干部的能力素质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考察干部,在注重其一贯表现、全部工作和听取各方面声音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是选好用好干部的关键因素。识人察人时,必须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要着眼于干部和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考察干部既要看现实情况,又要查以往表现;不仅要正确了解干部的历史,还要分析他的现状,预测他的潜能,切忌用孤立、静止的观点分析评价干部,这样才能正确地识别了解和客观公正地判断一个人,形成干部任用工作的良性循环。

4坚持量变与质变统一,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观

唯物辩证法指出,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干部选任工作中不正之风的形成,源于封建腐朽思想中的官本位意识和本末倒置的权力观念,源于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和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不够,是长期积累形成的结果。

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强化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干部政策法规的自觉性。要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宗旨意识、看齐意识和纪律观念,从思想源头上筑牢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坚固防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自觉用党规政纪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抵制跑官要官、拉票贿选、行贿受贿等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为防治选人用人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奠定坚实舆论基础,形成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先进典型学习和警示教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5坚持主观和客观统一,树立人尽其才的使用观

人们实践的过程,就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这是学好和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党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认识论基础。做到主观和客观相一致,要求在干部工作实践中,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识别、合理使用干部。

干部才能各有所长,能否善用其长,不求全责备,是用人成败与否的重要方面。“天下没有一个人是毫无长处、毫无优点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毫无短处、毫无缺点的”,而且“一个人的长处里同时也包括某些缺点,短处里同时也含着某些优点。用人就是用他的长处,使他的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克服”。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我们不能“求全责备、百般挑剔”,只看干部缺点和不足,而不看干部成绩和长处,不能片面地将就甚至掩盖干部的缺点和不足,搞一叶障目、以偏概全。邓小平同志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标志之一。”因此,必须遵循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建立完善干部使用体制机制,使干部各司其职,各展其能,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敢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作为、干成事的人有前途,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

[2] 吴长庚.深刻认识“以德为先”的重大意义[N].光明日报,2013-11-25.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7.

猜你喜欢

哲学
婚姻中的哲学
小包哲学
逆境中的哲学
读懂哲学书是件很酷的事
奶豆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哲学
存在之思向美与哲学的无限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