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及培养

2017-08-31路莉莉郭良霞

教育 2017年30期
关键词:培训思想数学

路莉莉+郭良霞

教师专业化问题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实践加反思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由此观之,把教师培养成反思型教师就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和关键。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改变了教师被动的接受教学理论、被动的适应指导的地位。通过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变“教书匠”为“教育家”,进而促进数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反思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通过研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自省式反思 如《解决问题》一节课的说课稿,就是通过内省式反思经过三次修改定稿的。通过自我反省、自我对话,将原来的杂乱的说课内容逐渐归整,最后形成了先概括说,后逐项具体说,且紧密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渗透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种发自内驱力的自我反省、自我对话的数学教学反思,无疑加快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提高教学反思的效率。

理论式反思 即通过学习理论对照进行反思。比如,老师在学习了《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之一——化归思想》的理论之后,不仅明确了化归思想的概念和化归所遵循的原则,而且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渗透化归思想的具体应用,整理出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表,使自己进一步明确化归思想。

交流式反思 即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进行反思。如我校坚持使用外出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汇报制度,通过教师把学习的内容以汇报分享给大家的方式,促进本人的反思,增强反思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反思的能力。

研究式反思 即通过教学研究来进行反思,其中可以包括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同行交流等方式。

反思的时间

一是课前反思。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数学教学亦如此。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教师结合以往教学本课的经验和不足,进行了课前反思,内容如下:“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从来没有细细地琢磨过这个问题。今天,再来细细品读这个数学概念,仅从字面剖析,我融入了更多个人的思考:“比例尺是一个‘比——表示图距和实距的比;比例尺是一个‘例——表示二者之比的一个‘图例,一个依据;比例尺是一把‘尺——是一幅图应该遵守的统一的‘标尺,更是一幅图的主题和灵魂。”课前反思达到了厚积薄发的目的,教师数学课堂焕发出更加深邃的知识光芒。

二是课后反思。仍以《比例尺》为例,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谈到了三个方面:①选准教学的导入——“位置与方向”,引导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引出新知,使教学达到真实自然,扎实有效的目的。②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重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特点和作用,感受到它们的优势互补和内在联系,巧妙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为下一步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了充分的铺垫。③让课堂教学更厚重,让学生学会用开放的眼光学数学和更加全面的看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情感。

反思的内容

一是对于教材的反思。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反思中,关于对教材的反思如下:A、数面积时,为什么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呢?不满一格的情况大小不一,这样数出来的面积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B、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究竟是谁的想法呢?转化成长方形更多地表达了编者和教师的想法,而不是多数学生原生态的认识。三角形和梯形等其他几何图形的面积教学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二是对于学生的反思。数学老师都知道,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即对学生的反思。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学习到适合自己的、有价值的数学,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

教师自身的反思。“一日三省吾身”。教师注重自身的反思,是提高自身素质强大的内驱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老师不仅仅要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更要做到厚研教材,厚读学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学而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提升师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反思的形式

一是课堂教学反思。依托校本教研,采取实践——研究——学习——再实践——再研究——再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通过教学反思,坚持撰写教学后记与教育随笔,倡导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职业习惯,在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

二是研修反思日志。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依法治校不斷得到落实。知识也有“保质期”,对于教师而言,“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参加培训容易实施,但培训时“心动”,培训后“激动”,回到单位“一动不动”的情形长期存在。隔三差五地进行反思,整理成反思日志,力争转变思想,加强反思与积累,从反思入手,变“教书匠”为“教育家”。

三是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教师的反思,要从“小处”入手,纵横联系,在“知识网”中不断梳理,达到“一孔多见”效果。久而久之,小问题蕴含大智慧,反思日志便水到渠成演变为论文。

猜你喜欢

培训思想数学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