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峁遗址出土石雕人面像解读

2017-08-31谢伟峰

文化学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石峁蚩尤石雕

谢伟峰

(榆林学院政法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文史论苑】

石峁遗址出土石雕人面像解读

谢伟峰

(榆林学院政法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龙鱼河图》曰“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画的古文是劃,即用锥刀雕刻的意思。通过研究证明,石峁遗址出土的石雕人面像是黄帝所雕刻的蚩尤形象,目的是用来威慑八方部族,且人面石雕像在石峁遗址所处的位置也可进一步证明该观点。

石峁遗址;石雕人面像;黄帝;蚩尤形象

一、石峁遗址相关概述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山梁上,地处陕西、山西和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地带。2012年发掘以来,因其超过400万平方米的城址、功能完备的城墙、精美的玉器,立即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5年,石峁遗址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菱形眼纹和石雕人面像的发现。[1]在石雕人面像正式发掘出土之前,罗宏才先生通过对石峁遗址进行调查,公布了17余件石雕人面像。[2]关于石峁遗址出土的石雕人面像的文化内涵现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共识,有学者认为是祖先崇拜物[3],也有学者认为是与鬼方文化有一定渊源的一组重要文化遗物,与巫觋活动有关。[4]

二、石雕人面像为蚩尤考

石峁遗址出土如此多的人面像,其文化内涵值得探究。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石峁遗址的族属谈起。2012年,石峁遗址发掘的消息甫一发布,沈长云先生就在《光明日报》撰文[5],认为石峁遗址是黄帝的都邑,尽管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根据《史记》《水经注》等文献的记载,以及其他考古资料来看,这一观点是成立的。既然石峁遗址为黄帝都邑,那么对于石雕人面像的解读就得从黄帝说起。

黄帝时期曾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与蚩尤之间的战争。关于这场战争先秦古书多有记载,如《逸周书·尝麦解》曰:“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山海经》云:“黄帝令应龙攻蚩尤。蚩尤请风伯、雨师以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以止雨。雨止,遂杀蚩尤。”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亦有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三种史书虽然在记载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过程上有详略之分,但是战争的结果都是黄帝战胜了蚩尤,并杀掉了蚩尤。

尤其可注意的是,《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龙鱼河图》的一段文字也记载了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战争的结果与上引史料记载不同,但是对于人们理解石雕人面像却非常关键,文曰:“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这段文字在叙述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时充满了神秘色彩,当然不足为信,但是关于战争结局的记载则与《逸周书》《山海经》和《史记》所记不同。《龙鱼河图》所记则是黄帝制服了蚩尤,并让蚩尤主兵,用来制服八方部族。等蚩尤死后,天下又发生叛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通过黄帝画蚩尤形象再一次使八方万邦臣服。

关于蚩尤不死,在先秦古籍中也有记载。如《管子》中记载:“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蚩尤明于天道,故使为当时。”《韩非子·十过》曰:“昔者黄帝合鬼神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可见,蚩尤被黄帝战败而不死并为黄帝所用,并不是孤证。

在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画之繁体为畫,《说文》曰:“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凡畫之屬皆从畫。劃亦古文畫。”可见,劃为畫的古文。对劃的解释,《广韵·麦韵》:“劃,锥刀刻。”在古代,用笔画为画,用锥刀刻也是画,并且劃是畫的古文,因此,上古时期所谓的画就是用锥刀雕刻。故“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应该解释为:黄帝用锥刀在石块上雕刻蚩尤的形象,以此来达到威慑天下的目的。根据上述解释,石峁遗址出土的石雕人面像就是黄帝用锥刀雕刻的蚩尤的形象。

三、石雕人面像的作用

石雕人面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的石雕像,另一类是组合的石雕像。单独的石雕像目前所见较多,多数是通过调查征集而来的。在2010年,罗宏才先生就对石峁遗址展开考察,并公布了一批特征明显、造型独特的石雕或石刻人像,数量达17余件,均为砂岩质地,大部分是人面像,也有半身或全身的石像,传说出土于皇城台一带。[6]只有一件石雕像是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遗址发掘所得,2015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外城东门南侧五号和六号马面之间的表层坍塌乱石中,发现了一件保存完好的石雕人面。据报道,“石料大致呈长方体,后部有残损,长24厘米、宽13厘米、高20厘米,周身打琢痕迹明显。人面位于石料一面上,轮廓为竖向椭圆形,长径13厘米、短径9厘米,浅浮雕,剪地边缘,凸出于中央,内刻眼、鼻、嘴,特别是对于鼻子的雕刻尤为精细,将鼻翼两侧斜向下剪以凸出鼻梁”。[7]考古工作者推测原应嵌于外城东门南侧一处马面墙体表面。

组合的石雕人面像是在墙体上镶嵌菱形的眼纹,一双眼纹构成一个人面像。这种眼纹是在皇城台北侧墙体表面上被发现的,共两组三只。“三只眼纹嵌入石墙,与石墙表面平齐,都是制作规整的横放菱形砂岩石块,剪地中央,眼眶凸出。第一组较大,东西两只,西只因所在石墙塌陷,位置稍下偏,原应与东只处在同一水平对称分布,两眼大小相当,宽约30厘米、高约18厘米,东西间距28厘米。第二组较小,仅存一只,位于第一组东眼斜上方约60厘米处,眼纹石块宽约33厘米、高约15厘米,该眼东部墙体保存完好,未见其它菱形石块,而西部与第一组眼纹交界处的墙体塌毁严重,推测此处应还有一菱形石块与第二组对称分布共同构成一双石眼。”[8]

通过对墙体上人面像所处的位置可以发现,石雕像的面部朝外,外城东门南侧一处马面墙体表面的人头像对外来进犯者起到震慑的作用,皇城台墙体的人面像则可以震慑部落的背叛者,而那些没有镶嵌在墙体的人面像,则是外出征伐时候所携带的,以威慑敌对势力。

综上所述,石峁遗址出土的石雕人面像是黄帝用锥刀所雕刻的蚩尤形象,并以此来达到威慑天下的目的,考古所揭示的石雕像所处的位置也可以进一步证明这一点。

[1][7][8]孙周勇.石峁遗址:2015年考古纪事[N].中国文物报,2015-10-09(005).

[2][4][6]罗宏才.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石雕像群组的调查与研究[A].罗宏才.从中亚到长安[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9.38.9.

[3]高功.石峁玉石雕人头像[J].收藏界,2013,(8):24-26.

[5]沈长云.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N].光明日报,2013-03-25(015).

【责任编辑:周 丹】

汉 云纹

K873

A

1673-7725(2017)07-0216-03

2017-05-10

谢伟峰(1979-),男,陕西绥德人,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石峁蚩尤石雕
中国文明的前夜
——石峁遗址
大战蚩尤
遇见石峁
石峁寻古(外一首)
蚩尤之歌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中、日、韩蚩尤信仰与蚩尤演艺说略
黄帝战蚩尤
中华文明的前夜石峁遗址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