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2017-08-30丁慧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结合生活学以致用学习兴趣

丁慧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非常方便的途径。国家开设信息技术技术这门课,就是为了能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潮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要利用好现代化的资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适应信息社会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关键词:学习兴趣;及时巩固;学以致用;结合生活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业务素养

根据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就是高高在上的长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是一个“晚辈”,就是知识的接受者。所以经常就会有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训斥等情况出现,这一方面也造就了“严师出高徒”的经典案例,但是其负面影响也要值得我们教师的重视,因为教师的体罚或者训斥导致很多学生的倦学、厌学甚至是逃学,给学生的人生道路留下了无法消弭的阴影。所以在新时期,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教授学生的过程,多以教师要把学生当做一个合作者,而不是一个学徒。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生家里也有电脑等设备,所以教师原本设计的教学教案、设计的问题可能会在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之外,甚至还会有学生提出更加深奥的问题出来,作为教师,我们更要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提升专业知识,不能总被学生问倒,当然遇到不清楚的问题,也要有适当的应对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解决。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须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人们听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课程的要求正在逐步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特点,使得计算机课能够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会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在这里,强调的不是计算机知识点本身,而是对知识的使用方法,对知识的整合创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的工具,进行学科的学习,探索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

四、采用辅助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极具抽象性,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要将学生吸引到教学当中,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成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为课堂所用。在教学过程当中,我针对初中学生比较好动,比较活跃的特点,会选择性地利用已有的CAI 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或者是收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教学。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技术,让知识作用于学生的视听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诱导学生自觉地展开想象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五、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当小老师

为提高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任务教學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任务教学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

“任务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中指导解决难点,完成任务后共同小结,通过小结把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加以归纳、系统化,并做适当提高。

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教学中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当小先生”。让已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既克服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且,“小先生”可以采用“轮流制”,谁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好,谁就是小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前石中学 7318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合生活学以致用学习兴趣
论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